德勤患癌姑娘被离职教训:加班到凌晨4点是不值得炫耀的
2017/10/17 大众证券报董秘第一圈

     来源:麦子熟了(lD:maizi8090)、第一财经周刊(ID: CBNweekly2008)

     作者:拿铁姐、王家源

     商业MBA(ID:bizMBA)推荐

     最近,德勤北京一组一位员工因为身患癌症被扫地出门的爆料贴在无秘和知乎引发了热议。

    

     从知乎和无秘的爆料贴可以看出:

     1. 这个姑娘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直在无休止加班,每天都是12点以后下班,并且该经理要求“四点下班九点准时上班”;

     2. 姑娘生病了也一直拖着,因为要求请假得罪了经理,并且被降职,于是她也开始自谋出路,找到新工作后已经提了离职,但是Leader一直拖着没有给定离职日;

     3. 结果姑娘8月15号拿到了体检报告确认得了癌症,Leader迅速就把离职日定在了8月18日,姑娘提出希望公司能够延长半个月的社保,这样社保可以覆盖自己的手术日期。

     4. 公司先是说要医院开具各种证明,在姑娘折腾一通开好证明后,公司Leader又表示不能延长。(据知乎爆料:这已经不是德勤北京审计一组第一次出现急于赶走患癌员工的事情了)也正是这样出尔反尔引起了姑娘的不满,因才爆发在朋友圈。

     这件事在无秘被爆出后,反响比较强烈。

    

     开始集中在对这个事件的还原、对女孩子的同情上,随着积怨爆发,大家开始控诉德勤北京审计一组的几个合伙人和高层的种种问题,包括OT(加班补偿)几乎没有、正常的年假不批准等等。

     后来事件转战知乎和微博,事情的影响力被发酵。

     当然,这个事情后续得到一定的解决。新浪报道,德勤已经将当事人的相关社保和补充医疗保险延长至8月底。同时,德勤方面表示已经联系上了当事人家属,会向其提供保障和帮助。

     实际上这样的事件并不偶然。随便一搜,每隔几年,网上都会冒出这样的新闻:

    

     2015年,看准网发布的《企业压力排行榜》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2家进入前6。但每年涌进四大的应届生依然络绎不绝。

     我仔细看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最震惊的有两个点:

     1. 加班没问题,但是居然会加班加到4点下班,9点上班?而且这位姑娘已经断断续续病了将近10个月,还因为请假看病而被领导判定Delay(不升职),她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去看病?又为什么能忍耐这么长时间?

     2. 再好的平台,再强的品牌,这么大的工作强度,这么严酷的压榨,为什么还有人前赴后继?

     01

     没有一份工作值得你用健康与生命来豪赌

     记得十多年前,“四大”这样的外企几乎是所有毕业生的终极梦想。每次“北、清、交、复”的校招现场都不能只以火爆来形容。

     十多年过去,世界已经完全不同。审计这个行业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但每一年新毕业的应届生还是前赴后继。确实,这样的“百年老店”,品牌效应还放在那里,不愁招不到人。

     为什么来,为什么坚持,80%的人是为了“名外企”这个虚无缥缈的光环。

     哪怕实际上薪资水平已经很不具有竞争力了,哪怕头两年“脱层皮”就是必须,但是年轻人想的是,忍耐两年,出去就上一个台阶。

     哪想到,这种忍耐对于有些人来说,变成了生命与事业的一场豪赌。

     更可怕的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来这样的大公司就是要这样付出”,“调整你自己去适应,而不是去抱怨”,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以至于刚入职场的新人以凌晨四点加完班的路上发朋友圈为荣,顺便给老板们看,以示我多么努力。

     可是,谁说工作就是无休止的加班?谁说带病坚守就是勤奋的好员工?

    

     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谎言。

     我们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为钱、为梦想、为发挥价值、为兴趣、为成就感,都不是问题,但是无论是什么,代价绝不应该是牺牲睡眠和健康。

     不只是“四大”,投行、基金、互联网、广告、公关等行业,都以高压力、高回报而著称,当然不是说不要去这些行业,相反这些行业作为职业入门,都是含金量极高,极其锻炼一个新人全方位能力的。

     但是,正因为这些行业容不得你有半点懈怠,需要你全身心付出,每一个苦熬下来的都成为角斗场上的幸存者,刚入行的年轻人,也许更需要理解这些行业的残酷,并且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

     知乎上的“刘校长”道破了一些真相:

     审计是一份特殊的工作,看上去大家都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其所在部门、所在项目、项目合伙人、部门合伙人、项目经理和现场负责人。

     四大在合伙人层面几乎没有什么淘汰机制,毕竟是老板,只要你能带来钱,逼着员工做完事,同时不出大问题,基本上不会有麻烦找到你。

     当然,野心家们的政治斗争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遵纪守法也是另一个问题了。正因为此,这么多人苦熬着要当上合伙人,可熬到死,也没当上。

     四大喜欢招应届毕业生,这是有理由的。应届毕业生没接触社会,守规矩,所以只要按学校的模式来管理他们,施与一点点优越感麻痹他们,就可以随意地榨取他们。

     说白了,刚毕业的小朋友看上去起薪很高,但是和超长的工作时间相比,时薪真的比麦当劳的小时工好不了多少。

     为什么工作时间超长?因为预算紧,人手少。为什么预算紧?因为如果预算多了,你的老板就拿得少了。

     02

     转化学生思维为博弈思维

     所以年轻人在进入这种高压力高回报行业之前,首先要学会转化学生思维为博弈思维:

     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工作,博得上级的欣赏,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像在学校里,只要好好学习,博得老师夸奖,就能获得最大收益。

     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在大学里这种思维就已经是错误的了。从进入职场的第一天起,你就得把这套思维抛在脑后,如果就是这套思维,你的日子会苦不堪言,坏人会不断地找上你。

     坏人是好人惯出来的。

     就像德勤的这位姑娘,明明生病了,为什么要死扛?是怕给老板留下不好印象?是怕影响自己升迁?是怕沉没成本太高?

     可是显而易见,她的勤奋、上进、努力,并没有获得自己所期盼的重视,她的隐忍和步步退让,只会让坏人觉得她好欺负,步步紧逼,最后反而被降职。

     你要用斗争的思维工作,用团结的思维工作,用进取的思维工作。

     什么是斗争的思维?斗争的思维就是搞清楚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

     什么是团结的思维?职场上当然不要树敌,关键是交朋友,团结你能团结的朋友。而且这种朋友一定是关键人物,说白了,要么他值得你学习,要么他对你有价值。

     什么是进取的思维?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是来学习的,学习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就是你主动请教别人,被动就是别人主动教你。

     主动请教别人不是本事,让别人主动教你才是本事。

    

     想让别人主动教你,最重要的就是态度。而良好的态度,体现在积极的学习反馈上。

     人家教你了,你好好学,学好了,给出了好的工作结果,人家高兴,这就是积极的学习反馈。

     03

     不要羞于争取自身利益

     决策者,或者说老板最在意员工什么潜在的能力?

     谈判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管两年,管理能力管八年,技术能力管十年,谈判能力管一辈子。

     要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那些被公司欺压最狠的人,恰恰是老板们眼里最没前途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的谈判能力、谈判意识和谈判技巧。被欺压是便是这个短板造成的结果。

     不要觉得争取自身利益是一件可耻难堪的事情,争取自身利益自然会让领导对你有意见,有意见又如何,你只需要从另外一个地方给他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即可。

     如果我们一再用退让使得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婚姻里,我们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大利益的动力终将消磨殆尽,活得像蝼蚁一般。要用进取的思维求合作,而不是退让的思维求合作。

     最后,永远把离开作为自己的选择之一。不要买一个你卖不掉的东西,也不要去干一份你丢不起的工作。如果你发现哪份工作自己丢不起,实际上你已经把这份工作丢了。

     04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你找到工作,开始领薪水,你的社会角色就变成了“劳动者”。

     知乎网友“琅邪杨文理”说:

     作为一名劳动者,需要必修的两门课是政治经济学和劳动法。

    

     前者可以告诉你,你和老板的关系是劳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你们之间只需要谈一件事:钱。其他约等于狗屁。后者可以让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底线,老板越线了应如何。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在毕业时,可能只是被塞了一肚子的专业知识,就懵懵懂懂进入了职场。我相信90%的人没有读过薄薄一册的《劳动法》。但是这恰恰是劳动者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武器。

     譬如这次德勤事件中,涉及到两个法律关系:其一、医疗期问题;其二,员工离职问题。当然,还暗含着员工超时加班问题。

     患病姑娘的诉求:延长医保期,实际上已经是非常底线的要求了。如果她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医疗期”的规定,“离职期”的规定,绝对可以和公司斗智斗勇,不至于落得最后要发朋友圈发声的被动地步。

     另外就是超长加班问题,作为劳动者在加班时就应注意留取证据,工资类的诉讼时效自员工离职时起算,故可以待离职时拉清单算总账。请注意,这是一个必需的职业素养,并不是什么心机。

     总之,搞清楚你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捎带请搞清楚法律赋予了你什么权利,不能连《劳动合同法》及四个司法解释都没看过,就抱怨自己无帮无助。

     人不自助,无人能助。此次事件之后,数以十万级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还将继续在四大这样的平台上工作,出差、加班熬夜。

     对还在职业路上奋斗的、即将进入类似道路奋斗的年轻人们来说,像四大这样的名企当然还是值得作为职业生涯第一步的。你会快速实践财务技能,你会赶鸭子上架提早适应管理项目的角色,你也会见识人情冷暖,办公室里的冷酷无情。

     你或许会从此起飞,或许会在起飞前离开。如果你来了,即使离开也没什么好后悔。如果没来,也不要遗憾最初的选择。

     这只是世界上众多路中平凡的一条,它改变不了太多,你走与不走,人生都会继续。

     前提是你记住,身体放在第一,这仅仅是份工作。希望病人早日康复,更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发生。

     ● 作者:拿铁姐。专业码字十五年,混血娃妈,超龄少女。爱美怕死,偶尔举铁。愿与你分享这人世间一切动人故事。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lD:maizi8090)。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王家源

     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晚上11点,深圳科技园,张刚从公司下班,他骑车先后经过了TCL大厦、中兴研发大楼、联想大厦、创维大厦和腾讯大厦,并随手拍下了这些写字楼的日常——创维、中兴有两三层的人在加班,腾讯大厦和后面的大族激光大厦几乎有一半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这个渴望成为中国硅谷的科技园汇集了3000多家技术公司,每天都有数十万像张一样的公司人穿梭其中。在滴滴出行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6年珠三角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中,深圳当选最爱加班城市,36.9%的人在晚上9点之后下班。

    

     深圳是珠三角最爱加班的城市。

     在华为员工的BBS“华为心声社区”中,以“加班”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达到了100页的上限。今年年初,有员工这样抱怨:来公司两年,出差19个月,孩子两岁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5个月。

     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公司人似乎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不安全感,张这样解释自己加班的原因。于他而言,“不安全感来自自身定位,想早点成为大牛。”和以往印象中被动加班的情况不同,如今职场中越来越多的人甚至选择主动忙碌。

     当很多同一批进入法院的同事已经开始独立办案子时,刘勇超有些着急了,因此他主动要求从法制宣传岗调至业务岗。今年硕士毕业进入一家网络媒体当前端工程师的黄轶靖,会在下班回到家后,继续写两小时代码。已经工作将近10年的图书编辑徐嘉祺,仍然保持着每周加班3天以上的工作节奏,即使不在办公室,他的脑袋里也都考虑着工作的事。

     他们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公司人:年轻,未婚,单身,在没有朋友聚会的工作日里,加班成为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比起依靠公司,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并在合适的时机跳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

     这多少也反映出公司人的某些不安全感,经济下行让整体的就业环境都变得严峻。外企、银行、500强……这些原来概念里可以待一辈子的大公司,如今也频频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更不要说那些还在挣扎的创业公司了。

     与1980年代的民营企业创业潮和1990年代的“下海潮”相比,如今的这轮创业潮更加全民化,并且集中在技术领域。伴随着“梦想”和“成功”,一并被提起的还有“生存”——这是所有创业公司都要直面的现实。

     经济日报社发布的《创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资金成为制约创业的首要因素,在所调查的1000多家创业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去年处于零盈利或亏损状态,这在初创企业中更为常见。用户量提升了多少、有没有盈利、bug有没有修复、竞争对手有什么新动作、能不能活下去,这些问题驱赶着创业公司一刻都不敢懈怠,这种压力会很直接地影响到在其中工作的公司人。

    

     张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只有20多个人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公司每天提供午饭和晚饭,晚上10点之后的打车费还给报销——几乎解决了员工加班的大部分顾虑。张一般都会加班到10点之后,而他的老板会加班到更晚。

     事实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创业热潮,对于IT和互联网行业以外的其他传统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在面临业务转型的境况下,在传统行业工作的公司人同样不轻松。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报告》显示,在所有行业中,互联网行业加班时间最长,每周加班9.3小时,其次是房地产、交通、汽车、政府部门、金融业、能源、服务业和传媒行业,每周加班都超过5小时。

     工作时间的延长某种程度上也要归咎于技术带来的改变。从去年开始,移动办公软件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累计注册用户8300万人,企业用户600万家。

     移动化办公软件把人们从办公室解放出来,带来了碎片化的上班时间,让沟通变得高效,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使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

    

     移动办公软件的使用无形中延长了加班时间。

     除了手机没电,徐昕已经想不起上次关机是在什么时候。这样时刻在线的状态她已经保持了快两年。她在杭州一家广告公司当媒介策划经理,工作性质决定了她必须随时候命,“客户基本上除了睡觉也一直在线”。

     不过比起被客户“盯着”,公司人可能更不愿意为了加班而加班,但遗憾的是,这种消磨工作热情的职场环境如今依然存在。

     在一些管理者眼中,加班仍然被认为是工作态度积极的表现,相反一个高效率的员工在下班前准时完成工作,却未必会得到管理者的赏识,甚至反而会让后者觉得是否工作量还不够。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加班文化,成了谁也不敢戳破的“绝对正确”。

     做着外界认为比较清闲的HR工作,翁赫却几乎天天加班。他所在的招聘部门有5人,正常下班时间是5点半,但“领导不走,谁也不好意思走”的氛围始终存在。渐渐地,下班时间拖到了七八点。有一次翁赫的同事因为搬家,每天加班到6点半就回去收拾东西,“早走”了三四天之后,他被领导直接指责下班太早。

     加班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勤奋?有时候只是制造了努力的表象,实际的问题却是白天工作效率的低下。翁赫的领导白天会给他们安排临时工作,翁赫不得不通过加班,完成本应该在白天完成的任务。

     吴炜认为公司流程的拖沓和低效是直接造成他不得不加班的重要原因。他目前在电商负责第三方商家运营。尽管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讽刺的是,每次商家参与活动的流程要像国企一样经过层层报批,才能最后录入系统。这使得吴炜经常要工作到晚上9点多,而前阵子临近双11这样的大型电商促销活动时,10点多才能从公司离开更是家常便饭。

     不止是中国,实际上从数据来看,整个亚洲地区的公司人似乎普遍要比其他地区的人更操劳。根据瑞银集团的调查,中国香港是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城市,上班族每周工作50多个小时,而巴黎的工作时长比中国香港整整少了20个小时,也就是说巴黎的公司人每天仅工作6小时。日本、韩国则是出了名的加班大国,胶囊旅馆就是加班的产物。日本去年因过度工作引发的自杀案有2000多件。作为应对,日本政府正在呼吁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给加班时间设置上限,并在今年10月出台了《预防过劳死等对策白皮书》,想通过行政手段缓解过度加班这个社会问题。

     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加班是一件不被推崇的事情。如今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或许更有这样的体会。艾勇兴两年前移民新西兰,现在一周的工作时长相当于国内的两天,如此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照看两个孩子。在瑞典一家车企工作的梁锐在入职的时候就被经理提醒,不要加班,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

     一个现实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和淘汰是必然的阶段,在有限的人力和无限的工作下,加班成了无法回避的结果。不过随着过渡完成,员工超负荷的工作付出并不应该是一种常态,不论是否出于自愿,员工长时间的加班都是企业状态不健康的表现。在日趋成熟的过程里,让每个人承担合理的工作量,才有利于公司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在价值,也能帮助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

     今年夏天,张还是换了工作,从深圳科技园来到北京中关村,依然是创业公司,下班时间比在深圳的时候提前了两小时左右,但也要到每天8点多。不过这在他看来,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能改变过去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非正常状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出现的公司人均为化名。)

    

     大众证券报董秘第一圈微信直播群开始招募!特邀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上市公司、银行、基金、券商、会所、律所、资管等专业人员零距离互动交流,看24小时财经直播,找志同道合朋友,寻找合作机会。微信编辑单位-地区添加:dzzqdxm 为好友,通过验证后发送拍照后的纸质名片给董小秘,邀请入群。快来和董小秘成为朋友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众证券报董秘第一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