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这样看书,还不如不看呢
2016/10/2 十点读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思雨朗读音频

     ◆◆ ◆

     文 | 李小墨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开篇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要我说:卓有成效的阅读者都是相似的,低能的阅读者各有各的不幸。 作为一个有长期阅读习惯的人,从小到大,身上最突出的标签就是「爱看书」。刚开始,别人只要告诉我他也爱看书,我会马上激动地引为同类,然后滔滔不绝地开始分享。现在别人再告诉我他爱看书,我会露出友好但保持距离的微笑,持保留态度地说一句:「哦,是吗?挺好的」 同样是看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了去了,爱看书和会看书之间至少差了1000碗鸡汤。真的,你这样看书,还不如不看呢?

     1质疑党

     阅读到底有什么意义?看那么多书真的有用吗?这是质疑者常问的问题,犹疑中,万事蹉跎。

     没怎么开始阅读的,在想读还是不读的问题;已经有一些阅读量的,在想要不要继续读的问题;认为徒劳的,沦为读书无用论者。本质上,他们都是在质疑阅读的意义。

     质疑本身难能可贵,我不仅认为该质疑,还认为对阅读意义的质疑和反思应该伴随每个人的阅读史。唯有想明白阅读的意义,才能主动阅读,才能最大程度地从阅读中受益。 我反感的是带着读书无用论的恶意来质问的人;是明明心存怀疑却惰于寻找答案,对阅读的态度犹疑反复的人;是自己读书方法低效却反过来质疑读书本身的人; 阅读有什么意义,要看你要的是什么意义。

     你的目的是赚钱,阅读的意义就是帮你赚钱,简书彭小六不就通过高密度阅读,输出为文字,然后系统性总结,开发成付费分享课程,现在开始卖课程赚钱了吗?

     你的目的是成为行业大拿,阅读的意义就是变得专业,以职业为轴,把本行业所有经典书籍搜罗起来精读,结合实践摸索出一套做事的方法。

     你是个学生,你的目标是知识储备,那阅读的意义就是帮你构建知识体系,文史哲广泛涉猎,专业相关的书籍吃透。

     满足求知欲也好,获得鉴赏力也好,探索生命的意义也好,全在于你要什么。没有目标的人生,相匹配的当然就是没有目标的阅读。 书不过是帮助人实现目标的工具,阅读的愿景和人生的愿景应该是一致的。你不知道阅读的意义,恐怕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消遣党

     我知道有这么一种人存在,是因为有一回加入一个读书打卡群,竟然有人打卡的是穿越、玄幻修行的网络小说,一个打卡《仙逆》,一个打卡《极品家丁》,我我我……当时很想骂脏话。

     阅读有三种目的,一为消遣,二为获得资讯,三为增进理解力。 消遣一直是书籍的一大功能,中国网络文学自1997年诞生一来,一直呈高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直接消费市场规模为6.8亿,到2015年就达70亿左右。不用动脑子,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无异于精神鸦片。

     大学的时候眼见不止一个同学沉溺于消遣文学,男生爱武侠修仙,女生爱宫斗言情,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课业的压力,就业的焦虑全都消失了。但消遣之后,什么也没留下,只有无尽的空虚,大学四年就这样被虚度了。偶尔消遣一下没什么,消遣文学变成阅读的全部,真的毁人不倦。 关于阅读,我一直奉为圭臬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但消遣阅读应该排除在外。

     3备考党

     这是另一个极端,所有阅读只为应试服务,考点以外的书籍通通列为「课外书」,涉猎很少。 这个体会,来自大学的图书馆。虽然图书馆人满为患,但仔细看,你会发现九成都是备考的,准备考研的、准备考四六级的、考雅思托福的、准备司法考试的、准备会计考试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太多考试要准备了,再混一些做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的。等到期末,图书馆里要占个位置,就要起早排队了,因为大家都要准备期末考了。 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都是优质的书籍,成排成排的书籍就在座位旁边,但跟这些专注的备考者没什么关系,对他们来说,还不如做套卷子呢。我觉得大学的图书馆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可这些都是上进、用功的好学生,你可以指责他们什么呢。 另有借阅者,好多怎么借回去的怎么还回来,放在宿舍生灰,心血来潮也看一些,但大多缺乏阅读规划,做个毕业生大学阅读量调查,恐怕数据会很难看。一本大学尚且如此,二本三本专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中小学阶段的“课外书”概念真是害人不浅,课外书被很多家长老师当成“闲书”,是影响学习的洪水猛兽。到了大学,这种观念依然没有改观,你在看《源氏物语》也好,看《精神分析引论》,看《论法的精神》也好,你的同学都觉得你在看课外书。

     教材以外的书籍还被称为带着闲书质疑的“课外书”,真是悲哀。

     4书单党

     书单党一年到头都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碰到稍微对读书有点心得的,就凑上去问:我到底该看什么书呢?有什么好书推荐吗?要不你给我列个书单吧? 我觉得书单是很个人的事,再好的书单也不会适合所有人。 你适合看什么书取决于你的个人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段时间对宗教很感兴趣,《人类的宗教》是我特别欣赏的一本书,可是你对宗教没兴趣,再好的书推荐给你也没用;

     适合看什么书还取决于你的阅读目标,你是为了消遣,为了获得资讯,还是为了增进理解力?你说你想了解人的心理,你把星座式的心理分析当成洞察力,给你推荐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岂不是对牛弹琴。 你适合看什么书还取决于你已有的知识储备,阅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向高中生和大学生推荐的书目应该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你向一个哲学硕士要书目,他给你推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你恐怕只能拿回家垫桌角。

     所以不要轻易向别人要书单,因为两个人的水平和阅读趣味可能相差很远,这件事是不能做伸手党的。也不要轻易给别人开书单,没有详细了解对方的需求就开书单是很不负责任的一件事。

     到处要书单也暴露了阅读随兴所至,没有规划的毛病。阅读应该先有目标和愿景,然后再围绕感兴趣的议题寻找书目,再对书目进行略读判断优劣,选出值得看的书目,最后列出阅读计划。

     5低效党

     低效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质的问题,没有质再多的量也是白搭。 微博上有个新东方老师,他声称自己一年看了一千多本书,还卖课程教别人怎么看书。结果书单扒出来大部分都是大烂书,看了一千本也是往肚子里装了一千本垃圾,集阅读和愚蠢于一身。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超快的阅读速度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看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选书的时候,请和兜售捷径的畅销书保持距离,和鸡汤爆文印成的鸡汤集锦保持距离,和跟风之作保持距离。 好的书是经得起时间洗礼的,读新书还是先持保留态度比较好,多读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窍门是选再版次数非常多的,这类书通常质量非常有保障。 好的书是以一敌百的,你要是花时间把《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啃下来,以后那些教你沟通技巧、提升情商、人际交往、读心术的low书你就再也看不上了。 选书的时候,多看看豆瓣评分、书评,参考经典书单以及一些靠谱的人开出的书单。

     低效的第二个原因是量的问题。

     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应该对自己有量的要求。拿着看书质量重要,数量不重要的挡箭牌,放任自己,高兴了就看两页,不高兴了就放下了,没有阅读速度的要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知道,自律的阅读者会对阅读做出规划,有周计划、月计划、还有年计划。 低效的第三个原因是满足于现状。

     比如,很多女生沉溺于张小娴之类的女作家,无法自拔。阅读既然被称为进步的阶梯,难度应该是递进的,超出你的见解、你的视野、你看待事情的角度的书才能帮助你精神成长和能力发育。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去看一些对你来说有难度的书,能给你带来突破的书,去攻坚,不要止步不前。 低效的第四个原因是学而不思。

     很多人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就算读完了,阅读是要伴随思考、需要付出努力的。

     这本书的议题是什么?各个细部是如何组织起来服务主题的?这本书说的都对吗?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要获得哪个问题的解答?这本书会让你联想到现实社会、个人经历吗?

     想要最大程度地从一本书中受益,需要先通过思考转化成自己的,接着对外输出,可以输出为文章发表,输出为语言与人讨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否则听过再多道理,你也过不好这一生。

     6囤书党

     囤书党标榜自己每个月花多少钱买书,已有多少藏书,看电子书的则使劲往阅读器里面购买和下载书籍,但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我相信他们也知道,购买了一本书并不等于真正拥有一本书,只有读透一本书才是真正拥有一本书。如果一本书被你化为己用,即使这本书损毁、丢失,也是你不可剥夺的财产。 所以,谁能告诉我,囤书党为什么不把书看完再买?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背景音乐-

     《Thank you for…》

     -作者-

     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简述原创作者,现在一家可以把老板做成表情包的逗比自媒体公司。微信号:深夜书桌(shenyeshuzhuo)。保证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主播-

     思雨,天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新浪微博@FM982思雨。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十点读书招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