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 | 从弃妇到银行总裁: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2018/5/3 21:20:39 十点读书

    

    

     文 | 年方拾柒 · 主播 | 佳音

    

     每天都有人找十点君荐书。

     有的是刚工作的新人,希望通过书籍快速了解职场规则;有的是年轻妈妈,想要给刚上学的孩子选几本课外读物;还有的人,经过了一天的劳累,想睡前看本好书放松一下。

     十点君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读书这件事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书的需求都不一样。

     不过,如果一定要找一类适合所有人的书,那十点君会首先推荐人物传记。它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吸取人生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最实用的一类书籍。

     为此,十点君专门创办了一个用来“读人”的公众号:十点人物志(id:sdrenwu)。在这里,你可以每天读到一个名人故事,10天听完一本名人传记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记录了影响中外100位名人的有趣故事,也共读过李叔同、李清照、沈从文、香奈儿、乔布斯等名家传记。

     ▼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 十点人物志 』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本新书——《张幼仪传》。

     “她是民国女子中放下爱却不放弃自己的励志楷模,以荡气回肠的逆袭人生告诉你——风花雪月从来不是一个女人的全部。”本书作者颜夕如是评价张幼仪。

     张幼仪的人生,绝对称得上百转千回。明明是一个大家闺秀,却在最美的年纪,嫁给了一个对谁都温润如玉,惟独对自己刻薄冷酷的人,那就是徐志摩。在人生短短的22年里,她经历了丧子、离婚,却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成为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叙写了张幼仪凤凰涅磐般的人生。以缘起、缘定、缘灭、蜕变、新生、归宿六个阶段为主线,把张幼仪的一生细致地描绘在我们面前。

     张幼仪是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最不一样的烟火,虽是柔弱的女儿身,却活出了不让须眉的灵魂。她的传记,值得所有人静心一读。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900年12月29日寅时,江苏宝山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张家生了一个女孩。

     张家是当地巨富,祖辈曾在清代做过地方官,父亲张祖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父母给这个新生儿取名叫张嘉玢,小名幼仪。“玢”是一种玉,“幼”字中含有善良的意思,“仪”表示一个人外表和容貌端庄。

     时人评价张幼仪:“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那天,按照惯例,佣人将女孩的脐带埋在屋子外面,因为女孩长大以后要出嫁,就成了“外面人”。如果生的是男孩,佣人就会把脐带收起来,藏在母亲床下的罐子里。在那个年代,也许只有男孩子才算得上是自家的孩子。

     张家的长辈们常说:张幼仪天生强于男子,比她晚出生11个月的七弟却恰恰相反,软弱得像个女人。大概是她出生的时候,把妈妈身上的男子气概都拿走了,只剩下女性的柔弱留给了七弟。

     张幼仪对这种好笑的说法可不敢苟同,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应该是生活把自己变得如此坚强,因为除了坚强,自己别无选择。

     张幼仪生在江苏宝山,但她的祖籍并不是江苏,而是陕西眉县,她的祖辈们后来居住在江西省南城县,最后才迁移到嘉定县的葛隆镇。

     张幼仪的父亲张祖泽,字幼涛,号润之。曾在苏州向曹沧洲学医,后又相继在上海、南翔一带开设诊所,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张祖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挑了“嘉、国、邦、明”这四个字排辈起名字。其中“嘉”和“明”谐音“家”和“民”,“嘉国邦明”的意思就是“由家至国再及于人民”。张幼仪就属于“嘉”字辈。

     张家的祖先经营盐业,张幼仪的曾祖父改行行医,施药济贫,在当地颇有善名。她的家族从祖父辈开始做官,祖父以举人的身份在四川省任县令十余年,甚有声望。

     张幼仪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闺秀。

    

     张幼仪后来听徐家的佣人说,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却把嘴角往下一撇,充满鄙夷地说:“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出身大户人家,又是书香门第,徐志摩嫌她乡气,自然不是从出身、地位等现实条件来说的,而是一个受西方教育和新潮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对没有见识、没有自我的传统女性难以认同的表现。

    

     后来,张幼仪留洋归国,能在上海闯出一片新天地,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家族兄弟对她的帮衬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前前后后,七弟、八弟在她蜕变的过程中帮了很多忙。

     也正是如此,张幼仪被徐志摩休掉后,娘家和婆家的很多人都替她感到委屈,但她平静地说:“其实上天对我还不错。”

     很多人对张幼仪的认识,都停留在徐志摩的原配太太阶段,并且想当然地以为包办婚姻的原配们大抵都没有读过什么书,也肯定没什么见识,像鲁迅的原配朱安,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她们应该都是“乡下土包子”。

     可真实的张幼仪并不是这样的。从自我价值实现和赢取自我尊严这个角度上讲,她的人生非常圆满,她收获了比林徽因、陆小曼这些徐志摩为之疯狂的时代宠儿多得多的东西。

     就像后来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在她的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中说的那样:

     若张幼仪不是一个女性,她论出身、论才智也许并不比徐志摩的成就小,但她是位巾帼,她生在了一个女性必须沉默的年代。接受和隐忍是她唯一的选择,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婚姻,这是宿命

    

     张幼仪长到三岁的时候,母亲准备为她裹小脚了。

     张幼仪的脚被缠上了厚厚的白棉布,可是裹脚的仪式只进行了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声的二哥张君励出面阻止了裹脚仪式。

     就这样,张幼仪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

     1914年,一股民主、自由的“新思潮”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在深深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徐志摩眼里,女子仅仅拥有天足,并不等同于“新女性”。

     张幼仪后来讲:“对于我丈夫来说,我的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读过什么书。”

    

     张幼仪是传统的,尤其是在骨子里,她始终都遵守着中国古代良家妇女的“三从四德”。

     虽然未裹脚,虽然也受到了二哥和四哥新思想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张幼仪当时的观念仍旧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并不想显得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1912年,张幼仪说服了父母,和大姐一起进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她受到老师极为不同的对待,这多少也是因为幼仪没有裹脚。

     张幼仪晚年回忆,这虽是一个师范学校,却不曾有一个同学完成学业变成老师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女性不得解放,经济事业不能独立,就永远都是男人的附属品。

     晚年的张幼仪曾告诉张邦梅:“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这么不值钱。这是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一切。”

     张幼仪抗争命运,但她终究还是活在时代的漩涡里,这是时代的宿命,张幼仪一直清醒并深谙着,所以她知道风往哪儿吹,她从来都没有迷失过自己的方向。

     想听《张幼仪传》全部十期内容

     欢迎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微信公众号

    

    

     -背景音乐-

     王若琳《一生守侯》

     -作者-

     年方拾柒,爱生活爱音乐爱文字的理工女,想和你分享每一份美好。本文为十点人物志(ID:sdrenwu)原创,转载请在十点人物志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佳音,电视台新闻主播,严谨的工作日常,暗藏一颗文艺心,相信总有一种声音温暖你,总有一种生活让你甘之如饴,愿与你分享所有美好。公众号:主播佳音,欢迎关注!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李拓远【超实用学习法

     喜欢就点个赞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