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消暑避夏?一言不合就穿开裆裤?
2016/7/13 甘草中医

    

     扇子

     扇子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传是虞舜所制。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古时候,扇子又名“摇风”“凉友”,所谓“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古代消暑最常用器具。

     扇子的盛行是在明清。其种类繁多,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等不一而足。后来,折扇还流传到欧洲,成为西方贵妇们喜爱的把玩之物。

    

     摇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盛夏时节,老年人经常摇扇纳凉,正是锻炼上肢、关节、肌肉的好机会。老年人夏日摇扇多用左手,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竹夫人

     苏东坡一日调侃佛印:“你有妻子没?”佛印笑答:“有,两个。”东坡大惊,佛印笑着解释:“我夏天拥抱‘竹夫人’,冬日怀揣‘汤婆子’。可不是两个妻子?”苏东坡听后大笑。

    

     佛印说的“竹夫人”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长约1米,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工匠还会在竹夫人内放两个小球,能增加弹性,还能在滚动中去糙,保持清洁,且十分好玩。

     《红楼梦》中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谜底正是“竹夫人” 。

     竹夫人在旧时江南一带很受欢迎,夏日置于床上,能休憩手足,可相拥而眠,或夹于膝间以求清凉。即便大汗淋漓,竹篾生出的沁凉,也能将汗意一点点褪去。以“夫人”唤之,正是看中它清凉解意,所谓“红袖添香也添凉”吧。讲究的人家,还会在中间搁些薄荷、栀子花、茉莉花等解乏提神的香草,拥着入眠格外香芬甜美,所以它还有“百花娘子”的雅称。

    

     半臂装

     据考证,魏晋前,夏日里男人爱打赤膊,女人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非单穿,古人外着深衣(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由于这样的着装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到了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短袖衫,在当时相当前卫。而比半臂装更大胆的,则是袒胸装。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所谓的“爆乳装”,其设计灵感其实就是源于唐朝的袒胸装。

    

     冰块

     古代没有电冰箱,古人就用冰窖来贮存冰块。据悉,这种奢华的避暑方式最早出现在周代,当时只有官府才有。

     到明清时期,这种用冰块避暑的方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汤饼

     饮食避暑从汉代就开始了。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指消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

     汤饼本身虽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却能出一身大汗,将体内的暑湿之邪随着汗液排出人体,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

    

     中药

     中医古籍记载,服用藿香、甘草、金银花等中药汤剂有利于预防中暑和感冒。藿香正气、清暑益气等方剂都是经典的消暑汤药。

     明清以来,老百姓消夏避暑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

    

     在清朝,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跟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茶茗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卢仝在茶诗中说茶有“发轻汗”“肌骨清”“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解暑去热之功效。

    

     冷饮

     春秋末期,在诸侯的宴席上已出现了冰镇米酒。唐代时出现了专业的“冰商”,他们冬天藏冰,夏天拿出来卖。杜甫有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宋代冷饮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们把各种水果汁、牛奶、冰块、菊花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称之为“冰酪”,马可·波罗将制作方法带回欧洲,改良后制出了今天常吃的“冰淇凌”。

    

     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莲子雪耳羹、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

     心静

     白居易曾写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他的意思是,心房就是禅房,暑热虽在,但只要心静身体就凉快。所以他的消暑办法就是:静坐。“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古代先贤们深知“烦夏莫如赏夏”,这种境界确实值得现代人借鉴。清心静气,心平气和,不只是一种避暑的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 END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甘草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