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闻】火车票的变迁
2019/2/12 11:54:58 共产党员

    

     今天,是201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工作的第二天。虽然大家都还沉浸在喜气祥和的氛围里,但是不得已,却已整理好大包小包,踏上工作和学习的新征程!

     年复一年,中国人奔波在春运的路上。乡愁曾是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连通着千万人的他乡与故乡。

     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常备客票(硬板票),需要手工加注乘坐信息。售票员卖票就像“抓中药”,票箱里的小格子对应着不同的车票,售票员用日期机在车票上印上日期,贴上座位号,打着算盘计算价格。那时候售票速度慢,差错率也比较高。

     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

     2008年,蓝色磁介质票开始出现,自助验票闸机投入使用后,乘客可自助刷票进站

     2011年,网络订票业务的开通大大简化了购票流程

     如今,无纸化的电子火车票已开始推行,乘客可以“刷脸”乘车

     未来,有形的火车票或许将成为历史

     “票”总是那么牵动人心。小小火车票折射出春运大变迁,映射出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这是二十世纪50年代,人们在北京站售票窗口买票。新华社发(北京站提供)

    

     这是二十世纪50年代北京站售票员的工作场景。新华社发(北京站提供)

    

     这是青岛火车迷陈天豪收藏的一张1979年的火车票(2019年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1997年1月,乌鲁木齐火车站告别了30多年来人工售票的历史,开始实行微机售票。 新华社记者艾尼瓦尔摄

    

     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河北省化工学校,为近千名学生“送票上门”(1998年1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文广摄

    

     在广东省东莞市三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打工的江西省上饶市女青年张云英(前左)开心地拿到了南昌铁路局春运服务小组送来的节后返程票(2003年1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摄

    

     春运期间,济南火车站为农民工提供团体订票服务。这是工作人员在高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送票(2007年2月6日)。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2011年1月9日,上海站北广场春运火车票“大卖场”开辟130个售票窗口,开始发售春运首日车票。这是旅客在火车票“大卖场”购票。 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一名旅客在合肥火车站自动售票机上提取刚买到的火车票(2011年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一名旅客在广州南站检票进站(2011年1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旅客在重庆火车北站售票窗口购买春运车票(2012年1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旅客在郑州火车站“刷脸”进站(2019年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安

    

     在G1206次高铁列车上,列车长张悦(左)为乘客办理补票(2019年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来源:新华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共产党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