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领导如何驾驭老资格下属
2014/4/25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征集原创优质稿件或独家爆料

     一经采用将发布在GHR60万用户平台,并有机会被腾讯搜狐等知名客户端推荐。投递请邮件至share@ghrlib.com,或到ghrlib.com点击“发起投稿”。

     —————————————————

     作者:@绝不斯文的微博

     来自:@诺姆四达集团

     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新上任的领导是一位年轻的后起之秀,资历较浅,而他的下属则年龄较大,资格老,业绩不错。当他们成为上下级的关系时,问题就产生了:老资格的下属不服年轻领导的管理,对他的能力不信任,对工作安排不配合、不服从。这时,年轻领导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上下级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工作推进遇到阻力,严重的甚至年轻领导当不下去,最终被赶下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年轻领导该如何去有效管理好老资格的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鲜活的成功事例。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后,以为其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为由,亲率大军数十万攻打东吴,史称“夷陵之战”。面对来势强劲的蜀军,孙权连战连败。当刘备攻下猇亭时,孙权大惊失色,举止无措。在向蜀国求和不成后,孙权听从幕僚的建议,决定派陆逊担任大都督,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共五万人抗拒蜀军。陆逊就是一位年轻的领导,他所领导的就是一群老资格的下属。

     1.从年龄大小来看

     陆逊生于183年,担任大都督时,他刚好38岁。朱然生于182年,时年39岁。孙桓生于198年,当年23岁,比较年轻。其他人出生时间史书上记载不详。但从陆逊对孙权所说“江东文武,皆大王故旧之臣;臣年幼无才,安能制之?”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应该是有相当一部分将领的年龄在他之上的。

     2.从职务级别来看

     夷陵之战前,陆逊为镇西将军,朱然为昭武将军,潘璋为振威将军,韩当、徐盛是偏将军,孙桓为安东中郎将。按照古代军衔,将官的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征(东南西北)将军、镇(东南西北)将军、安(东南西北)将军、平(东南西北)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等。所以这其中,朱然、潘璋与陆逊是一个级别的。但是朱然和潘璋都是杂号将军,就是没正式编制的将军,不及陆逊的镇西将军实在。

     我们再来看他们的升迁经历。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将陆逊由偏将军升为镇西将军,封侯,举茂才,镇夷陵防备刘备;将朱然由偏将军升为昭武将军,封侯,假节,镇江陵防备曹魏;拜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侯。三人都封了将军和候,但潘璋没有其他荣誉,陆逊有举茂才,朱然有假节。举茂才就是有提名权的意思,而节是皇帝的信物,武将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在古代君王的所有授权方式中,这是规格最高的。鲁肃、陆逊担任大都督时,孙权同样给了他“假节”的待遇。另外,江陵一直是吴国的军事重地,之前周瑜、鲁肃、吕蒙都担当此任。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陆逊的职务级别高于大部分下属,与潘璋和朱然差不多,但实际地位和权力不及朱然高。

     3.从资历和业绩来看

     朱然曾随吕蒙讨伐关羽,与潘璋在临沮截击关羽。吕蒙临终时,孙权问继任者是谁最合适,吕蒙推荐了朱然。于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韩当相继辅佐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孙坚攻打刘表时三十回合斩张虎;赤壁之战韩当为前部先锋,三江口之战韩当大破蔡瑁,后斩焦触,与周泰合力败文聘救黄盖;濡须口之战,韩当与周泰合力三十回合战平许褚;后随吕蒙奇袭荆州,战败关羽,可谓功勋卓著,是东吴的开国老将。

     徐盛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工作经历非常丰富。

     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业绩也不错。

     陆逊在此之前曾取得不少战功,特别是曾献计帮助吕蒙白衣过江智取荆州,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其战功与资历与其他几位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特别是缺乏领兵打仗的工作经历,由他来担任大都督,这就好比一个从没有做过技术工作的销售要转岗担任技术部经理。

     4.从与老板的关系来看

     朱然曾经与孙权一起读书,关系很不一般。《三国志·吴书》中有记载与孙权一同读书的,只有朱然和胡综二人。朱然之于孙权,犹如周瑜之于孙策。这一段少年的感情,让两人知根知底,可能是后来孙权对朱然如此关心的原因之一。孙桓是孙权的侄子,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两人相比,陆逊与孙权的关系还是隔了一层。从这里看出,陆逊与孙权的关系还不错,但并不及朱然和孙桓那般铁。

     5.从影响力与知名度来看

     在大敌当前,孙权首先并没有想到起用陆逊,而是阚泽向孙权提出陆逊是吴国的擎天之柱。而张昭认为陆逊乃一介书生,恐非刘备对手,不可用。顾雍也认为:陆逊年纪小声望轻,怕诸位将军不服;若不服则会生出祸乱,必然会误了大事。步骘道:“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这说明,陆逊在吴国的地位和威望并不高,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当刘备听说东吴派来陆逊执掌三军与其对峙时,便问道:“陆逊何如人也?”说明陆逊的名气和影响力还不够大。

     综合以上的分析,陆逊虽然年龄与部分下属差不多,职务也不算低,但其资历、业绩、地位与影响力均不及其下属,属于年轻领导管理老资格下属的情况,因此要驾驭他们也并非易事。那么,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一.有权力

     领导如果没有权力,就好比折了翼的雄鹰,是飞不起来的。陆逊作为空降兵,专业不对口,职务不比他们高,如果没有权力,是管不住这帮老臣的,陆逊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立即接受孙权的任命,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向孙权索要更大的权力。

     他对孙权说:“江东文武,皆大王故旧之臣;臣年幼无才,安能制之?”

     孙权表示:阚德润以全家的性命为你做担保,我也一直知道你的才能。今天封你为大都督,你就不要推辞了。

     陆逊说,如果文武百官不服,我该怎么办?

     孙权于是取出自己的佩剑交给陆逊:“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

     陆逊还是没有接受,继续对孙权提出要求:希望大王于来日会聚众官,然后赐臣。

     于是孙权命人连夜筑坛,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对陆逊说:“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意思就是说,外面打仗的事情,都你陆逊说了算。

     陆逊获得的授权,比周瑜、鲁肃、吕蒙还要高,如此高规格、重份量的任命,使陆逊的权力与地位完全在朱然、韩当等之上,这是他能成功领导他们的重要基础。

     二.有胸怀

     陆逊刚开始担任大都督时,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下属,有很多是孙坚、孙策的老部下,有的是贵族出身,他们都瞧不起陆逊,不服从他的命令。但是陆逊并没有因此向孙权打小报告检举揭发这些事情,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说服和影响这帮下属,比如他并亲自到各关隘口,抚慰将士,命令他们坚守不出。

     孙权听说战争中众将领对陆逊不大服气,便问陆逊,有人不服从命令,你为什么不报告我呢?陆逊回答:我受你的恩惠深重,所承担的责任超过了我的才能。他们有的是您的心腹,有的是您的得力助手,有的是功臣,都是国家需要用来共同完成大业的人,我应当学习蔺相如和寇恂谦让之义,为了国家和衷共济。孙权听后,对陆逊的博大胸襟更赞不绝口,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候。

     这件事情,体现了陆逊的这种包容大度的博大胸怀,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知道,虽然自己是大都督,但是领兵打仗还得依靠这帮将领。所以,作为新上任的年轻领导者,即使老资格的下属对自己不服,有怨言,这是正常的,要多包容理解,多尊重他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说服和感化他们。

    

    


     三.有魄力

     听说孙权派陆逊担任大都督时,韩当、周泰等大伙伴们都惊呆了:老板怎么派一个书生来带兵呀?当陆逊到达军营时,“众皆不服”,陆逊升帐议事,“众人勉强参贺”。陆逊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

     第二天,陆逊传下号令:“教诸将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都笑他胆小懦弱,不愿意坚守。

     第三天,陆逊升帐对各将领说:昨天我已三令五申,命令你们在各处坚守,但你们都不遵守我的命令,为什么?韩当提议要早定计策,调拨军马,分头征进,要与蜀军决一死战。众将均附和。

     陆逊听完以后,拔出孙权所赐宝剑在手,大声地说道:“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

     通过三令五申自己的命令,陆逊以极大的魄力成功地稳住了朱然等下属,最终使他们听从他的指挥,坚守阵地,没有轻举妄动。

     四.有定力

     陆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盲从、不浮躁,沉得住气。起初,孙桓分兵到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被蜀军包围,他向陆逊求救,陆逊不答应去救他。诸将说:“孙将军是公侯,被包围处境已经很困难,为什么不救?”陆逊说:“孙将军在士兵中很得人心,城池牢固,粮草充足,没什么值得担忧的,等我的计策实行了,即使不去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后来,按照陆逊的计策,蜀军果然崩溃逃走。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抱怨您不来相救,今天才知道您确实调度有方啊。

     在此期间,蜀军频繁挑战,吴军将领都按捺不住多次要求出战迎击,陆逊总是耐心劝止,要求他们坚守不出,目的就是要使蜀军松懈戒备、疲惫不堪。各位将领都不理解,以为陆逊胆小畏敌,因此都怀愤恨在心。但陆逊仍沉住气不予理睬,并亲自到各关隘口,抚慰将士,命令他们坚守不出。

     后来刘备在山谷设伏兵一千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被陆逊识破,仍命令部队不予出战。但诸将却都要求出击,陆逊说:“这里肯定有诈,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刘备见此计不成,便率八千伏兵从谷中撤出,众将领这才佩服陆逊的谋略和沉稳。

     在火烧连营后,吴军取得接连胜利。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所以陆逊就命令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由于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

     作为年轻的领导者,如果下属不服从管理,并多次挑战自己权威,大多数人会按捺不住,迫切地想取得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时,就容易产生冲动、冒进的心理,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而陆逊却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沉着、冷静,不冲动,这也是他的计谋取得成功地的因素之一。

     五.有谋略

     当四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当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立即他向吴王孙权提交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并取得成功。

     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陆逊并没有鲁莽行事,而是非常小心谨慎,他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这次进攻,使蜀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总之,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这种军事上的谋略,使他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也因此征服了这帮老资格下属。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空降到前线担任大都督,陆逊通过获得较高的授权,凭借自己极大的魄力、远见的谋略、博大的胸怀、冷静的思考,成功地领导了一批比自己资格要老、地位要高、经验要丰富、业绩要突出的下属,并取得最终的胜利,给我们今天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相关文章:

     《从《爸爸去哪看如何管理下属》》

     《下属晋升过快坏处多》

     《怎么领导你的“野心家”下属?》

     欲阅读相关文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订阅GHR,回复关键词“下属”,即可阅读全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