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寂静的春天》,首本唤起人们环境意识的书!
2015/3/3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2月28日,一年前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发布了自费制作的空气污染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一天内,这段103分钟的视频被点击过亿。《穹顶之下》刷爆朋友圈的同时,也得到新任命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好评。陈吉宁昨日对媒体表示,柴静的行为值得敬佩。他还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的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相比。

     那么,这本入选“改变美国的书”的《寂静的春天》,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它又是如何改变美国的历史,使得美国从此进入环境保护时代的呢?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现代意义上真正的环境保护观念和运动的出现,要从《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说起。

    

     环境保护,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新词汇、新观念。在这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则很难寻到“环境保护”这个词的踪迹。然而事实上,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环境问题就一直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纵观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走的也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例如,上世纪40年代,美国先后发生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民众健康受到严重危害;50年代,滥施农药、化肥所致的白头海雕栖息地受破坏及繁殖障碍,使这种美国国鸟几近灭绝。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出版了她的新书《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让“环境保护”这个词第一次进入广大读者的视野,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美国各界对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反思,成为人类环保史上的转折点,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态思潮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警示录,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有评价称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寂静的春天》也遭到猛烈抨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大讨论。不过,卡森的观点最终被广泛接受,美国各界也开始行动起来。50年后的今天,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保护,《寂静的春天》功不可没。

     围绕《寂静的春天》引起的广泛争论为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生态危机的加剧、民权运动的兴起让美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空前觉醒,环保运动也风生水起。由于它的广泛影响,很多人成了美国环保运动发起和组织的核心力量。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被公认是在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拉开序幕之后,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走向高潮的一个标志。这一年的12月2日,美国环保局成立。而在此之前,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应对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环境的污染物问题。随后的12月3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1971年,美国的第一个国家级的可吸入颗粒物标准公布。

     这本不寻常的书,在唤起了人们环境意识的同时,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大会”。

     1972年,杀虫剂滴滴涕在美国被禁止使用,同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标志着环境问题走上了国际舞台,各国签署《人类环境宣言》。之后,日本、德国和中国也相继成立政府环保机构,环境问题得到各国的关注。

     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环保史上经典之作

    

     图为1962年9月24日,雷切尔?卡森在家工作。

     《寂静的春天》被认为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生态学新纪元的开端,也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

     1980年,雷切尔?卡森获得了美国的“总统自由奖”,奖章上的题字中有这样的描述:“她创造出了一股环境意识的潮流。”此时,距离雷切尔?卡森写出她引起巨大轰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已经过去了18年。1990年,她被《生活》杂志选为20世纪100名最重要的美国人之一。

     《寂静的春天》在1990年代后期再版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为该书作序,称“这本书在1962年第一次出版时,‘环境’一词甚至还没有列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辞典……《寂静的春天》就像荒野中的一声呐喊改变了历史”。

     1992年,即在雷切尔?卡森逝世后的第2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说服力的呼吁保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的著作,被评为美国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

     如今,美国环保法律体系健全、公民环保意识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也成为美国民众的一种自觉。环保运动兴起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不少大企业也行动起来,主动参与环保,力图为自己塑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

     放眼全世界,《寂静的春天》发表50多年后的今天,地球面临着比当初更多的环境问题,“寂静的春天”仍可能随时降临。

     自从洛杉矶和伦敦等城市在上个世纪中叶发生大规模烟雾污染事件之后,“雾霾”及相关议题其实早已注定要在中国轮回。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引起众多共鸣是源自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渴望。

     保护环境必须成为政府、科学界、经济部门和公众的共同责任和行动。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共识,才足以治理好污染,保护好环境。我国“史上最严环保法”今年1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让我们共同期待环保新常态,从自身做起。

     延伸阅读:《寂静的春天》书摘

     从前,在美国的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所有的生命都似乎和它周围的环境生活得很协调。……但是,突然什么灾祸来到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改变了:牲畜死亡,家禽得病,……连人也感到不舒服。医生们茫然了:有几个人突然原因不明地死了,其中还有孩子……小镇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寂静,鸟儿也不见了——它们到哪儿去了?

     我对人类感到悲观,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以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来源:中国石油报,据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新民晚报、中国环境报等报道整理

     HR学习哪家强,微信添加GHR!

     2015,前沿与实战公开课,华丽开幕!

     用数据驱动HR效能提升、培训管理地图、薪酬绩效激励方案班、HRBP、领导力...

     点击↙↙“阅读原文”快快抢座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