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专家】春天,人体最该排的是“湿气”——曹田梅 主任医师
2015/4/7 固生堂中医

     ?点上面蓝色小字关注固生,分享健康,且看且收藏!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但随之而来的湿气却让人变得容易疲倦和昏昏欲睡。与此同时,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肠胃不适和皮肤病等疾病也逐个现身。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曹田梅提醒,在温湿季节,市民不妨经常用茯苓、淮山、薏米、扁豆、赤小豆这几味比较平和的食药材煲汤饮用,健脾祛湿。

    

     湿气重也是病

     春天来了,不少人觉得“春困”,感觉头身困重、四肢乏力、肌肉酸胀或舌苔厚腻,这可能是湿气重了。许多人都不会把它当一回事,总是忍忍过去就算了。可这样行吗?

     曹田梅主任提出,根据《黄帝内经》记载,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侵入人体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涨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则是一种内在的病理产物,指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导致体内水液停滞而湿浊内生。症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浮肿、舌淡苔润等。

     春天天气相对潮湿,空气中含水量较大,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春天又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湿内困。于是内外湿的双重作用下,春天觉得身体不适的患者还真不少。

    

     “现在内外兼湿的病人比较多。一部分为体质较弱的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本来脾胃功能较差,运化水湿的功能不强,加上外界湿气重,易感受湿邪。另外还有不少年轻人,自视身体强壮,贪凉饮冷,起居不慎,或冒雨涉水,而导致外感湿邪,中医认为湿邪有粘腻的特点,夹有湿邪的感冒,比一般的感冒还要难治。”曹田梅主任介绍。

    

     祛湿要对症

     “湿”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祛湿,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体内多余的异常的水分排走。

     曹田梅主任表示,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有针对性地祛湿。除了内湿外湿之分外,内湿又分为湿热和寒湿。湿热是指热与湿同时存在,所以春季回暖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体内水湿久留不除而化热,典型特征为舌苔黄厚腻、小便短赤,皮肤出现瘙痒或起湿疹;寒湿主要是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典型特征为舌苔白厚腻、小便清长。

     她指出:“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

     在广东,很多市民为了图方便,到药店买现成的“祛湿茶”,冲着当水喝,这样可以吗?对此,曹田梅主任谈到,对于年轻人,如果没有时间煲祛湿汤,买现成的祛湿茶包来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市面上的祛湿茶,大部分是祛湿热的,较少有健脾功效的,并不适合寒湿体质的人。

    

     “脾虚体质的人喝太寒凉的药物,更伤脾,很可能使‘湿’更重。”曹田梅主任特别指出,外湿治疗应以祛湿、利水为主,内湿治疗应该以健脾为主。因此,祛湿前最好先请医生辨别体质。不明体质情况下,不要随便乱喝祛湿茶或者煲凉茶。

     曹田梅 主任医师

     曹田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带徒指导老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深圳市首届优秀中医专家。国医大师传承人才。先后师承国医大师张琪、周仲瑛、朱良春、路志正、邓铁涛、颜德馨及夏洪生、刘宝厚等名家,博采众长,独有心得。从事临床工作30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疑难病,并善于调理亚健康。临床疗效好,在患者中有良好口碑。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余篇。著书6部。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保健委中医专家。

     擅长: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顽咳、眩晕、痛经、便秘等内科疑难病,并善于调理亚健康。

     出诊信息:周二夜诊、周日上午(深圳固生堂中医竹子林分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固生堂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