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 ] 一袭衣冠的重量
2015/12/22 21:16:21 大国医健康智慧

    

     甲骨文中,「衣」本是一个象形字,上为领,两侧为袖,下为相掩的两襟,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然而造字的先民不会想到,这最初的御寒之物,在后世竟可以承载那么多的情思。

     衣冠于华夏,从来就不仅仅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这些最基本的功用,它不仅与礼仪、权力、文化乃至一个民族的尊严息息相关,也同样与千丝万缕的个人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黄帝垂衣裳治天下,孔子以「披发左衽」代称蛮夷;宽袍博带是魏晋风流,裙拖六幅是盛唐气象;闺中妇思远人,则千里寄寒衣;萱堂客念游子,向灯下密密缝……

     那些流风回雪,轻云蔽月的时代虽已过去,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领略到曾经裙拖六幅、髻绾巫山的壮丽,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不管时光如何流转,这些东西,也正是我们不断追寻、努力传承的。

     一·礼仪

     你可曾参加过一场穿着汉服的人生仪式?如果不曾,让我来告诉你——

     在轻缓的雅乐声中,身着采衣发结双鬟的姑娘缓缓步出东房,她的父母以及师长早已在厅堂中落座。香烟袅袅升腾,女孩一次次向父母师长庄重地行拜礼,稚气未脱的脸上却带着肃穆的表情。师长为她簪上精致的发饰,父母为她致以诚挚的祝贺,并提醒她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随着发饰的逐级华丽,女孩身上的衣裳也一套套改换,直至最后换上雍容端庄的大袖礼衣,仿佛完成了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

     这是华夏礼仪最本初的的模样,也是华夏礼仪应有的模样。先民看重生老病死,因而在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有肃穆庄重的仪式。尽管历朝历代都有增删,不一而足,然而礼的本质和内核是不会变的。庄重的拜礼,古雅的祝词,肃穆的仪式,离我们的生活究竟远去了多长时间?汉服,是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衣,却又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汉服便成了一个其妙的桥梁——联通华夏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肃穆的礼仪离开我们的生活太长时间,难免使人感到隔膜,然而一袭衣冠却将我们与礼仪的距离陡然拉近了——身着华夏衣冠,即便只是观礼,也会被那久违的庄重的气氛所感染,遑论庭中对着父母郑重下拜的少年呢?我想,至少有那么一瞬间,我们的心情,是与我们的先民相似的吧。

     二·情感

     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中,任何物品都可以批量生产,因而现代的新衣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容易,因此衣衫上所承载的情感也大大减弱了。然而汉服让多少人重新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温度?

     我犹记得那是寒假里一个冬日的午后,母亲坐在窗边,为我缝制一件夏日穿的真丝褙子。细针银亮的光泽在柔滑的面料间跳跃,便想起那句从小背熟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我们这一代人绝少再有机会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衣服,幼时可能还有母亲打的毛衣,长大后反倒觉得不如买的经济实惠了。然而带着情感缝制的衣服总归是不一样的,那柔滑的布料穿在身上格外适体和熨帖,每每穿在身上,便想起那在日光中跃动的银针来,以及那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今通讯发达,再无需鱼雁传书的繁琐,然而寄托在衣衫中的情感却仍是相类的。中国人不善表达,满腔的情意常常都缝进细密的针脚中去了。还有什么比一袭亲手所制的衣衫更能表达情感的呢?

     华夏衣冠,从来就不仅仅是一袭蔽体之物。衣冠的回归,也将带回华夏久违的情思。谁能想到,那一袭衣衫上,竟承载过这样多的东西呢?/HT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国医健康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