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
2015/5/7 中国好学者

    

     前日,北大尚小明教授撰文质疑袁伟时教授曲解历史,信口雌黄。袁伟时教授给出回应,驳斥尚小明的质疑的同时指其学风恶劣。“中国好学者”将两篇文章一并推送,望大家自行判断。如要查看另一篇文章,可关注“中国好学者”,回复“袁伟时”。

     评北大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

     袁伟时

     我不认识尚教授,也未阅读过他的其他文章。仅从他的这篇大作看,立论的轻率和用词的轻佻在学者中非常罕见;深感必须回答,也许有助于年纪尚轻的尚教授警醒。

     立论轻率,令人惊诧

     尚教授的对在下的主要指责是:“袁先生认为,国民党的‘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第167页)甚矣,如此荒诞不经之言,袁先生竟也敢讲!”

     尚教授摘引的那段话来自2011年4月14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给同学所作报告《国学热中的几个争议问题》的现场答问的记录。当时同学问:

     “我们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还要走多远……”?

     我在回答中谈到:

     “从1912年至1926年间,北洋政府时期是20世纪中国最自由的时期、民间社会最强大的时期,但没有解决国家安定问题。任何国家要发展,就要稳定、自由,要有民间社会的力量和稳定的制度,几方面联合起来才有办法实现现代化……

     但当时两股力量摧毁了稳定的可能性,一个是北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另一个是以国民党孙中山为代表的极端势力。我不想说国民党的出发点不好,但他们的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

     孙文是政治家,不是街头小霸王,不可能天天闹事,有些地方讲点妥协,毫不奇怪。革命派,立宪派,北洋集团对缔造民国各有贡献;孙文也功不可没。

     但是,孙文和革命派(同盟会、国民党及其追随者)在关键时刻,“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却是铁的事实。既然尚教授为国民党辩护,就让我们看看孙文和国民党民初所干的五件大事吧。

     第一,不惜牺牲主权和最大的商办企业向日本乞讨,破坏南北议和。

     清政府颁发《退位诏》之前没有几天,立宪派和北洋派正全力促和,逼迫清帝退位;孙文却以“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及中国两个最大的商办企业——招商局、汉冶萍公司为筹码,乞求日本施恩,贷款给他。

    

     日本神户孙文纪念馆

     他对日本有关方面的代表说:

     “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将面临瓦解之命运……之所以断然实行汉冶萍日中合办,以取得五百万元资金者为此;此次又苦心焦虑,欲以招商局为担保,筹措一千万元借款者,亦为此。

     然而,虽经种种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

     日方对他的信用等级评价不高,这宗交易没有做成。当部分内幕曝光后,立即遭到当时的舆论猛烈抨击。后来即使苦心为其辩护的史学家亦不能不认为这是孙文的失着。孙文为了一党一派的私利,干出这样的勾当,对日本岂止妥协,简直是跪拜了!目的却是破坏国内各派正常的妥协!

     第二,炮制有重大错误的《临时约法》,企图剥夺袁世凯的行政权力,制造了民初政治乱象迭起的制度根源。

     一个浅显的道理:要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果,革命派、立宪派和北洋派一定要合作。制定《临时约法》这样的大事,三方应该好好商量;最低限度要好好听听他方的意见吧?

     可是,这个宪法文件制定过程北洋派完全被排除在外。这是从现实出发的妥协吗?

     此外,制定如此重要的文件,制宪机构本身应该有足够的公信力。临时参议院是革命派单方支配的机构。当时已决定要改进参议员选派的办法,为什么不等待新的临时参议院组成后,甚至国会选出后再来办这件大事呢?有这样玩政治的吗?

     至于这个文件的内容更是漏洞百出。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私见,主要有以下几条——

     1.改孙文当政时的总统制为内阁制,企图架空袁世凯,剥夺他的行政权力,否定了武昌起义后革命派一再对袁世凯作出的承诺。如此践踏妥协成果,令人吃惊!

     2.没有规定公民自由的制度保障。

     3.国会与总统、总理没有互相制衡的制度,是一个残缺的内阁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无法把国事的最后决定权还给选民,成为后来的“万年国会”和猪仔议员的温床;把民初政坛搅成一锅浆糊,国无宁日。

     4.总统与总理各自的职权和相互关系不明确。府院之争肇始于此。

     5.没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如此奇葩的宪法文件,各取所需,成为民初政治乱象的制度根源!当时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核心是不择手段,为一党一派私利夺权。哪里有从现实出发寻求妥协的气味?

     第三,轻率发动“二次革命”,开启了用武力解决政治分歧的恶劣先例。

     1913年的“二次革命”,孙文不顾党内外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强令动武,由于不得人心和力量对比太悬殊,不到两个月,全军覆没!后果是制造了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剥夺国民党议员当选资格的藉口,国会因而被迫停开;孙文和许多国民党领导人被迫流亡国外;国民党因此四分五裂!

     从后果看,此次行动是鲁莽灭裂、无视现实、不愿妥协的典型。

     不管动机如何高尚,政治家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志,在于作出重大决策能否瞻前顾后,有利全局。所谓“二次革命”,国民党可说是陷入灭顶之灾。研究历史,指出孙文措施失当,有何不可?

     梁漱溟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当记者,曾认真观察过民初政治生态的变化。

    

     梁漱溟

     1922年1月,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现在很清楚摆在外面的,就是武人势力的局面……至于说到助长这种武人势力的原因,却不能不责备革命先辈,他们无论如何,不应用二次革命那种手段。二次革命实在是以武力为政争的开端。从此以后,凡是要为政治活动的,总要去奔走武人的门下……武人的威权从此一步一步的增长,到现在而达极点。”

     将近百年过去了,号称研究民初政治,总该认真思考这一沉痛的反思吧?

     第四,发动违法的“护法战争”。

     袁世凯逝世,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机会再现。孙文如何操弄政治?

     他发动所谓护法战争。从法治角度看,有合法的中央政府在;支持这一行动的国会议员不足四分之一,根本达不到法定开会人数;是违法的举措。

     从闹革命的角度看,孙文提出一个根据:寻求真共和。他说:“如何分出真假?要从人物上看去,从前反对共和之人,便是以后反对共和之人,我们万不能相信的……要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出现,才有幸福可享,国家才得永远太平。”

     一个政治家作出这样的论断是十分危险的。从政治上说,这等于向曾在前清做过文官武将的以及立宪派、保皇党人等等宣战,因为他们都是“从前反对共和之人”。

     从逻辑上说,这是荒唐的,因为过去不等于现在。而从语义上去考量,“真共和”、“假共和”的界定亦是一个难题。按严格的已经成为学者共识的现代民主、共和概念,孙文本人的言行就有不少与之背道而驰,其他军阀、政客更不用说了。

     可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像孙文断言那样“势力在手,又主张帝制,主张复辟的。”更重要的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审判公民的思想,据以定罪施刑;更不要说动用武力讨伐了。

     在这个“战争”过程中,更干了不少违法勾当,包括收了德国政府的黑钱,《蒋介石日记》和德国外交部档案都有明确记载。

     妥协云乎哉!

     第五,南北和议的破坏者。

     1917年开始折腾多年的所谓护法战争,实在混不下去了。迫于内外压力,南北开始议和,但总是无法达成协议。原因何在?

     参与谈判的胡汉民留下这样的记录:“初那南北议和……汉民与焉,欲辞不就。先生(孙文)谓,宜于其间为严重之监视者,不应放弃。姑于会期中南方代表将软化者,屡次以汉民意不可夺,事辄不偕。予固盛气凌人,且背后有先生与国民党,为渠辈所忌惮。”

     原来不愿妥协者就是孙文。

     综上所述,孙文在关键时刻,哪里有什么从现实出发寻求妥协?当时国内外的观察家,都把孙文看作不切实际的人物;广东人称之为“孙大炮”;要否定这些口碑,颇为困难。

     在轻浮言辞后面

     不同观点的交锋是学术领域的常态。尊重对方的人格,平等、自由地讨论,是学术争论的常规。持势打人的棍子党徒,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泡沫和污垢。

     不幸,文革过去多年,尚小明教授的评论用词十分轻浮,有如文革大字报,距离正常的学术评论颇为遥远。。

     他说袁伟时“大发其谬论”,“荒诞不经”。如此用词,除文革期间外,十分罕见。

     再看看此文的其他文字,其用心就昭然若揭了。

     “袁先生本人对历史的解释却常常背离基本事实,甚至可以说糟蹋历史”,

     “袁先生治学的特点其实就是两个字:‘敢说’。有一分材料敢说三分话,有三分材料敢说五分话,有五分材料敢说十分话,至于所说是否与史实相符,是否会误导读者,袁先生毫不在意。”

     以事实为根据的“敢说”没有什么错;这是拒绝犬儒的正气,是学术的尊严和自信。我已一再说明自己的信念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打算全盘否定某个学者的学术当然可以,但要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迄今没有看见尚教授如何证明袁某“有一分材料说三分话”!

     拿争论直接有关的拙作《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了民初宪政》来说,笔者引用了82条史料;《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引用更高达182条。尚教授应该证明,袁某如何“有一分材料说三分话”。笔者拭目以待。

     尚教授也许觉得这样骂袁伟时很爽。我却为一位年轻教授如此不自重感到可惜!

     须知文字体现一个人的学养和教养,千万马虎不得!

     (来源:共识网)

     欢迎大家向“中国好学者”公众号推荐国内社会科学领域优秀学者,推荐人须为40岁以下在读硕士生或博士生,推荐的同时请对被推荐学者做出2000~3000字学术简评并附代表性选文5篇,推荐和投稿一经采纳本站将支付推荐人稿费500元作为感谢。

     部分可选学者: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陈寅恪、吴经熊、瞿同祖、陶行知、冯友兰、钱穆、梁漱溟、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顾准、费孝通、李泽厚、余英时、江平、李德顺、季卫东、张千帆、秦晖、张五常、钱颖一、赵鼎新。

     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关注《中国好学者》,回复“学者”,看看上期推荐的中国好学者是谁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