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韩春雨励志之处何在?
2016/7/3 中国好学者

    

    学者简介:韩春雨韩春雨,(1974.1.11-),石家庄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CRISPR-Cas9被认为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

    “一鸣惊人”的韩春雨励志之处何在?文 | 齐云龙摘要

     在科研界,存在着很多有趣的“马太效应”的实例,一方面,“大牛”们越来越强,甚至经费多得花不完,而另一方面,很多师出无名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想取得基金申请的成功则相对较难。

     前言:

     韩春雨也许有那么一点幸运: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与合作者的文章终于发表了——先被《科学》(Science)审稿小半年后拒稿,后历时9个月终被《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接收。从而“一夜成名”、“一鸣惊人”——据许培扬老师博客数据:6月22日,韩春雨论文的替代计量得分为258分;微博增加到281篇;至今论文的网络浏览量120928次,国际关注度在不断增加,有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aop/ncurrent/nbt.3547/metrics

     今日替代计量分析结果https://nature.altmetric.com/details/7114638

     很多人以为韩春雨靠的是奇迹或者运气——但是,当你了解他的故事之后,你也可能会觉得,一切并没有什么奇怪!

     正文:

     大家没必要都听懂他讲的技术,但是应该看得懂他人生的精彩。也许,从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类似这样的启示:就算是困境中,也要有梦想;为了梦想,要懂得坚持;不盲从,看准自己的人生;该低调的时候懂得低调,该倔强的时候没必要屈从……

     一个月前,当网络或者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一贯以“一夜成名”、“一鸣惊人”这样的字眼来解读韩春雨老师的故事时,除了最初未成声势时,我也在朋友圈点赞之外,一直忍住不去过多地评论和关注……因为,冷静想一想,我和韩老师的渊源除了被大家认为是二、三流学校的“河北科技大学”之外,似乎再无其他!觉得,在这个时候,再以旁人的眼光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抱抱名人的大腿,以期自己的博客能增加一点点击量或以求自己也能带上点光环,其实是一种妄自菲薄和自欺欺人,甚至有点可耻……

     这次报告一开始,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书记、副所长胥伟华提到,这可能是这个会议室内第二次如此场景火爆,之前一次是某些大腕文艺明星汇聚一堂演出的时候,而今天的主角是科学界明星。而请到韩春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励志!

     后来,韩春雨自嘲自己在遗传所作报告有些班门弄斧——数年前,当他考博的时候,因为一分之差而没有能够成为遗传所的一员——今天是来还愿的!大家不禁莞尔。韩老师提到,曾几何时,他也是带着崇拜去看前人那些“大牛”的文章,而现在,才刚刚过去不久,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以相似的心情来看待他。

     听完报告,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更多数人来说,韩春雨老师的“励志”之处究竟何在呢?

     短短一个半小时,感受到了很多,思维也发散得很远:

     一、真的是“一夜成名”、“一鸣惊人”?

     之前是数年实验基本功的磨砺和积累!

     他所发文章的主体实验结果大概只用了二十来天,但是这之前他去积累了数年。在确认实验结果后,先被《科学》(Science)审稿小半年后拒稿,后历时9个月才被接收……在报告中,韩老师回顾了之前模仿CRIPR-Cas9技术的基本功训练,讲到他其实是最早开始相关训练的一批实验者——这里指的是亲手做实验!

     都说好事多磨!其实,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基本功、基本功!

     二、对最新文献的关注和检索

     如今的科研,尤其是盯紧世界最前沿的科研,不可能脱离最新的文献——韩老师在之前的实验策略有的Idea或者灵感也恰是来源于最新最前沿和论文结果。有时恰是从别人发的文章失败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机会,比如他提到某位科研者的论文中提到没有做出成功的结果,但是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序列,这给了他一个好的机遇。这样的事例,在他的报告中数次出现。虽然韩老师的PPT只在最开始的封面用了英文标题(作者的名字还是用了中文,而且列了三个人),他也一直在强调自己英文不好,但是他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可谓不超乎常人。

     文献、文献、文献!

     还有目标定位:前沿、前沿、最前沿!创新、创新再创新!

     关于自己领域内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进展,韩老师用了“敏锐”两个字!是的,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有人把韩老师的成功归于运气。而对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本人的评价是“好谋而成”。其实,如何聪明地学习从别人既有的成果中得到灵感至关重要!

     三、坚持——当你确定自己的策略是正确的时候

     有时候,没有坚持,不可能成功地走到最后,在此之名,他籍籍无名,在一所三流学校、简陋的环境里,用欠账买来的试剂做着实验,总是晚人一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期间有的文章可能仅仅是落后于别人两三个月,但当别人已经发表了相关的文章之后,自己转的质粒、跑胶的结果都只能扔到垃圾堆!

     为了实验的材料,他甚至已经欠账四十万——我想,这大致相当于他在石家庄的一套房子的价钱!没有一点自信,没有坚持,注定不会成功!我为韩春雨老师坚持的结果感到欣慰和庆幸!

     我很好奇,他的家人是否在过去一直都支持?

     他没有对河北科大作出更多负面的评价——只是提到了是大家眼中的三流学校……不知道学校过去是怎样支持他?

     还有他的学生高峰——也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不是也有着为了毕业而必须发表论文的压力?以为老板是故意拖延不让自己走?都毕业两年了还没有找别的工作,只靠导师的救济生活,中间是否也会有迷茫犹豫和困惑?

     如今,想必不久他副教授的头衔可以换了,那其他呢?

     坚持、坚持、坚持!——当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的时候!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呀!

     四、科学最重要的是求真

     “我是来还愿的”、“那才是我的真爱”……终不愧是副教授,在讲台上谈吐毫不拘束,也丝毫看不出伪装。甚至偶尔的诙谐幽默,让他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T恤、短裤上讲台,不合适吧。”有老师在上篇博文后这样评论。我在现场似乎没有意识到有不妥……似乎大家的关注点更在乎光头多一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吧……自然率真、不刻意去修饰,作为科学家似更好一些。个人风格随意点也是个性;重点关注知识本身。李小文院士不也如此吗?

     在报告过程尤其是最后的问答环节中,韩老师也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在科究中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例如大家比较关心的菌株来源、酶的活性温度,甚至某些缓冲液中具体离子的浓度等,都有提及(当然,从另一侧面,这也涉及到后文要提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问题)。

     求真、求真、求真!

     五、三流学校?

     “三流学校”意味着简陋的环境,有限的科研经费、可怜的实验人手……在这科的环境中出突出的成就似乎是他能够励志的最大亮点!

     但是,回头看他的履历,他最主要的前期积累在于协和,博士导师是强伯勤院士,那可是中国北方基因中心的头儿,中国部分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韩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就参与了HGP的工作。这样强大的导师,这样高度发达的科研训练,是他人生关键的一步,应该说他前期打下的基础不可谓不深厚。而且,论文和专利也很大一部分是由他的师弟沈啸(目前工作在浙大)来和他一起完成的。

     不过,正因为“三流学校”实验条件的关系,转质粒的缓冲液他自己配制;检测核酸分离的片段甚至是用肉眼……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完全亲自参与实验……但正是这样的条件下,他熟悉最基本的实验原理,正因为基本的训练,从而成为了实验的高手,有了无尽的成败,才有后来“一鸣惊人”的成功!

     残酷的现实面前,普通大众的心态是,都希望看到“草根”也都有出头日、希望能看到普通人也能“成功”,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这也可能是韩老师的故事得以在普通大众间传播的原因之一吧。

     (不久前,国家提出要在每个省重点支持一所大学。而如今正是高考报名之际,一所大学的知名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大众对一所学校的认知和学生的报考。韩春雨事件本身对于河北科技大学本身似乎恰是一场“及时雨”而影响又极为深远!河北科技大学的未来目前尚未可知!在此处,也不禁想起了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和韩国的黄禹锡!也许正因为是身份和地位的压力,因为大众对他们极高的期待,才最终导致他们在某一阶段作假,让人唏嘘感慨……)

     六、科学界只承认“第一”

     很残酷的现实,韩老师在报告中数次提到因为落后于别人,哪怕是很短时间的结果,甚至是别人更深入的成果(有的课题组只是作了表型,根本没有做后代相关的结果就已经着手发表了成果)。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将自己的结果整理、发表出来而只能作罢。

     颜宁评价韩老师的发现在创新性方面言过其实,韩老师也提到,其实除了论文中他提到的一种结果,其他相似的家族成员也极有可能有同样甚至是更好的功能……

     科学界里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而这种排名通常都以论文发表时间来界定)!在韩春雨老师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科研工作者为了“创新”为了“第一”而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般的努力。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但是也看到了,包括《Science》《Nature》这样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速度之慢。

     同行评议?——网络时代也许应该尽快采用新的技术改变某些不合理现状!前不久看到了中科院论文预发布平台的上线!6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发布会在北京举行。ChinaXiv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组织实施,中科院发展规划局提供具体指导,中科院文献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所和相关科技期刊倾力打造的国内第一个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发布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科研人员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与传统的基于期刊成果发布方式形成有效互补,鼓励科研人员公平竞争,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

     期待着目前的论文发表时间过长的状况能有所改变。也期待着目前论文共享高昂的成本(有感于前不久中国知网因为高收费而受到的抵制)都能有所改变!

     七、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

     世界的多样性含义是指,世间万物并非只是遵从“弱肉强食”的所谓“丛林法则”。从微生物到植物到动物,我们人类主观上去划分的从低等到高等,各种生物都其生存的能力和空间,各有其生存的优势和劣势。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CRISPR-Cas9还有Talen……也许并不是哪一种技术能替代哪一种,而最可能是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各有适用的范围。一切基本剪切酶恰是从看似“低等”的微生物抵御和降解外来基因入侵的机制中得到的。而世界上也不仅仅只是目前发现的这些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我们的世界本身是多样的世界!也许,美国上月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MicrobiomeInitiative,简称NMI)”或者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MetaHIT,也正是基于相似的原因。

     ——也许,这样的思想定位能促进更多新的发现与应用!

     今天,在基因研究领域里新的成果层出不穷,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无法预知韩春雨老师的成果会得到怎样的最终评价,能否得到诺贝尔奖?或者又在不久的将来被另一种新的技术远远地甩在后?

     我们拭目以待!

     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也许,论文作者高峰——报告中,好几次也提到了另一位生物界的大牛“张峰”!

     他在报告里提到一条有趣的消息,他获得那种酶的原始菌株购自中科院微生物所,当时价格是600元一株,如今,因为这篇论文的结果,该种菌株已经飙升到2000元,是不是很有趣……商业无处不在呀!

     在科研界,存在着很多有趣的“马太效应”的实例,一方面,“大牛”们越来越强,甚至经费多得花不完,而另一方面,很多师出无名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想取得基金申请的成功则相对较难。我听到过有的科研工作者因为三年下来没有可以发表的成果而被追索所花的经费,而最终跳楼自杀!未来科研经费该如何分配,仍然值得深入考虑!

     PS:关于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

     韩春雨的风靡,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科学网的系列博文中已经广泛涉及,除了对科研本身的一些启示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在科技成果以论文评价,个人影响以论文影响因子和H因子评价不断被淡化,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价更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让自己的成果转化为社会进步更大推动力,也是值得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去思考的——我们的现状是:通常的科研工作者相关保护意识不足,转化成果的动力不足、社会整体转化机制不健全!

     写在最后:

     书香门弟,师出名门,聪慧……对他了解得越多,我越意识到——“奇迹”的背后从来都有原因。

     创新通常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一点点改变,“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天道酬勤”——这些都是在科研界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真理,用这些真理来检验在今天表面看来“一夜成名”、“一鸣惊人”的韩春雨老师,结果完全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一鸣惊人”的背后往往是厚积薄发,他的成功,除了那么一点点运气,更在于无数的积累!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对于韩春雨老师来讲似乎再合适不过。对于这场“雨”。有人还会继续以膜拜的姿态去欣赏,也会有很多人以不屑的眼光去质疑!无论怎样,作为“网红”的他,带给我们无数的思考。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似乎能够从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转自科学网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