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专家: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
2016/12/7 中国好学者

    

    学者简介:李玉贵李玉贵,台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台湾师铎奖获得者。

    

    台湾教育专家: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文 | 李玉贵摘要

     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只要发言的小孩说得比较慢,只要他说得磕磕绊绊、支支吾吾、断断续续,马上就有十几个尖子生争着举手。

     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只要发言的小孩说得比较慢,只要他说得磕磕绊绊、支支吾吾、断断续续,马上就有十几个尖子生争着举手。这时候,如果老师没有专业自主又喜欢热闹的场面,他就真的会去点其他举手的孩子,还会对原来发言的孩子说一句:下次想好了再说。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最努力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互学共学的伙伴,而不是学科教学。学生如果不互为学习伙伴,有再好的想法他都不会想跟同桌、跟好朋友分享,只会想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就只有累死。可是,正是我们塑造了这种文化,让小孩误认为,他的想法要得到老师认可才有存在的价值。

     那么,什么才是“学习共同体”下的听和说呢?

     第一次去日本教室参观学习时,我听得很吃力,因为学生说话很小声,老师说话很小声;学生讲话不举手,前一个讲完之后,第二个学生会接替这个话题,回应前一个小孩的观点。话题不停轮转,那是真正的对话。我非常震惊,借镜自照,照见我自己课堂上的学生发言状态:第一,他必须举手;第二,他必须经过我的允许跟指名;第三,他必须站起来。

     但这些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我们当时问了一个很没礼貌的问题:台湾的小孩为什么都不善听,日本的小孩为什么那么善听?佐藤学老师回答说:如果每位老师每天在课堂都跟学生示范如何听,再小的声音老师都愿意听,说得再断断续续的话也耐心公平地听,这样我们的小孩每天就在看如何听,久了他就会听。他的意思是:老师自己不是一名好的示范者,却还在怪小孩不会听。是的,孩子是我们教出来的,最没有资格批评小孩没能力的就是老师,他们的不足正是我们专业成长的空间。

     什么叫听?佐藤学老师说:听是建立学习关系。我们追问:那差生怎么教?佐藤学老师回答说:那你就听他会到哪里。在日本我曾听过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先出两道题:第一题是71×8,第二题是56×8,请用竖式把答案算出来。日本老师一开始完全让学生自己去算,大部分学生都算错了,一个班大概只有六到八个人算对。这是佐藤学老师一直强调的:课堂应该有三成的时间去挑战学习,即不教简单的内容,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伸展跳跃。

     课上到一半时,有个小女孩突然站起来说:我可不可以发言?大家回答她:好,请讲。她说:我用了平常的算法,可是算到中间就出问题。同学问她:你出了什么问题?她走到台上算给全班看,每算一步停下来跟全班核对一下:6×8是48对不对?这时候老师不见了,其他同学自己会回应她:对!你看,当老师没有强势地发挥主导作用时,学生可以充分互学,话题可以进行,彼此可以互相解难。老师越强大,学生就越不尽他学习的职责。

     小女孩继续说:6×8=48,所以我在个位上写下8,但剩下的40,我不知道写在哪里?于是全班好多学生很开心地附和说:我也不会我也不会哎!这就是让人安心的课堂,而我们的课堂呢?小孩花很多力气把不懂憋在心里,不懂装懂。其实,小孩的不懂一定要说出来,这样才会发现好多人跟他一样不懂,这样他就会很安心地去弄懂。

     会听,敢说,还要能等。我们的老师往往是不耐等待的,学生稍微一慢就觉得冷场。你心里的假想,最好是前面的人刚说完,后面能够马上接上,等三五秒都觉得漫长。你想不到的是,那三秒、五秒的等待其实非常值得,即便是几十秒也很值得。

     在日本的一节社会课上,一名女生点了同一个小组的男孩发言,男孩虽然是主动举的手,但其实并没有把握,所以站起来大约三十秒钟没说话。但你看其他组员有争着要发言的吗?有悄悄告诉他答案的吗?没有。佐藤学老师说,这叫“无所事事的体贴”。因为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想成为自立的人,在他很明显地表达出需要帮助前,你最好先按兵不动。所以,我们习惯在学困生旁边放优等生的做法也是不对的。我们要教的是让学困的小孩有问题敢问,提问是他的生命责任,他要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三十秒后,男孩开始说话了,整个课堂的小孩都在侧耳倾听。你说这样的时间投资值不值得?后来我自己上课,经常这样要求小孩:只要有人说话,你们就不可以举手,认真听对方在说什么。

     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只要发言的小孩说得比较慢,只要他说得磕磕绊绊、支支吾吾、断断续续,马上就有十几个尖子生争着举手。这时候,如果老师没有专业自主又喜欢热闹的场面,他就真的会去点其他举手的孩子,还会对原来发言的孩子说一句:下次想好了再说。告诉你,那已经是他这辈子想得最好的时候了。他正在努力搜寻、组织、关联你的话题跟他的思绪的关系,他试图将零碎的思维片断组织成语言来跟大家沟通。但你却因为没有专业直觉而点了别的同学,而且别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好。于是,这个小孩就只能得到一个很差的自我印象,尽管老师和同学完全没有恶意,但事实上他会越来越不爱讲话。这就是课堂文化的敏感性。老师带着温暖的心去听、去等,这些敏感性就会出现。

     要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很多:谁在说话,为什么要聆听,怎样温暖地等待,等等,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要一直研究自己的课堂,请记住:修,是为了行。

     本文来源:《当代教育家》杂志2016年第9期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