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了你自己的精神生长
2017/3/17 中国好学者

    

     学者简介:周国平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了你自己的精神生长

     文 | 周国平来源:爱思想摘要

     真正说到底,知识分子何为?他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而他的基本方式是让人变得更美好,他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和心灵。无论公开发声,还是用著作和作品说话,他要做的都是这件事。质言之,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你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你为了自己的精神生长

     一个人有没有青春期的阅读经验至关重要,你一旦在青春期上迷上了阅读,你一辈子也改不了,会永远爱读书的,而且那时候读书的品位也很重要,我庆幸的是我发现了世界的文学宝库,知道了这些大师的存在。

     我读书基本是这样一个规律,我说我的读书有“三不主义”,第一个不就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我是哲学系的学生,但是我读的最多的是文学书,当然哲学的书也读,但是文学的书读的非常多;第二个特点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就是那些大作家,那些经典作家,就去看他们的书,那就是不一样。你看了那些书以后,再看那些普通的书,真的是一点味道都没有。我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一本书闻一闻我就知道是不是好书;第三点就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你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你为了自己的精神生长。

     多看经典著作,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用什么工具来看书?我觉得重要的不是阅读的方式IPAD也好,手机也好,它就是一个工具,纸质图书也是一个工具。还是内容更重要一点,但是往往这个工具和内容是有关系的,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形式更适合什么样的内容,这是有关联的。像电子的这些工具比较适合的就是快餐式的东西,读文学作品,网络小说基本也是快餐式的,很多都是现编。但是这个东西的品质怎么样,我是强调这个东西的质量怎么样,内容的质量怎么样,这个东西也许会出现好的,但是占的比例太小了。

     你大部分的时间可能就浪费在那些垃圾上面了,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应该看经典著作,名著,因为那个东西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一代一代善于读书的人他们共同认定这是好书,这是比较靠谱的。我觉得有时候这个就是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因为你时间是有限的,怎么样让你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你就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你自己去筛选。你就是听以前一代一代的人他们的看法,我觉得这是比较可靠的,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来。

     读书可以进入人类的精神传统

     我觉得读书实际上就是要进入到人类的精神传统,人类精神生活是有传统的,你要进到那个传统里面去思考,你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这个传统要找它的源头,按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人类有四大精神传统,也就是说这四大精神传统的源头有四位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讲的四个最伟大的哲学家就是:孔子、苏格拉底、佛陀、耶稣。

     其中三位孔子、苏格拉底、佛陀都是公元前5世纪到6世纪,都是那个时候诞生的。耶稣晚一点,我还想加上一个,因为这个可能是别人都不能代替的,就是庄子。我觉得到了庄子,他是另外开了一个系统。我把这五位大师,五个源头上的大师,我认为他们实际上开创了五种人生观。你想来想去,人生观就这五种了,五大精神传统。

     周国平:知识分子何为

     近现代以来,屈原身上有许多标签,但屈原实际的作为,有两点是清楚的。第一,他是楚国贵族和高官,人品高洁,遭谗流放,秦灭楚后忧愤自尽;第二,其作品极具楚人特色,想象瑰丽,情思飘逸,文字恣肆汪洋。在思想派别上,屈原与儒道不相干,然而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我们仍可把他视为儒道互补传统的一个开端,从而用作讨论中国知识分子话题的切入点。

     儒道互补是中国士阶层的长久传统。在好的意义上,士阶层中的优秀分子秉持了儒家忧天下、哀民生的社会责任心,也涵养了道家亲自然、轻功利的超脱情怀。在坏的意义上,士阶层中的平庸之辈以儒家为做官的敲门砖,以道家为归隐的安慰剂。不论是何种情形,中国士人的内心都是纠结的。在皇权至上的专制体制下,即使是优秀分子,其社会责任心也被限制在忠君意识的范围内,其超脱情怀也往往成为仕途失意的自我安慰。因此,直到清灭亡,具有独立地位和品格的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并未形成。

     应该说,中国独立知识分子阶层是在进入近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是推翻帝制和西风东渐两大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其最早的成员,基本上由士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脱胎而来。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摆脱了忠君意识的束缚,并由民族救亡向文明立国的方向提升,他们的超脱情怀也减弱了自我安慰的色彩,增添了超越性追求的意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实际上面临一个接续传统、重塑独立品格的任务。三十多年来,在新时期的社会舞台上,我们已经看到新一代知识分子活跃的身影,这些活跃的知识分子被称作公共知识分子。在采访中,讨论就集中在对公共知识分子角色的定位上,问题的核心是知识分子在关注公共事务时如何坚持独立的立场,真正发挥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的作用。

     作为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关注的方式是可以不同的,对公共事务发声仅是方式之一,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民众苦难的重大问题上,在涉及人权、尊严、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原则问题上,知识分子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应该是理性的,清醒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可以声情并茂,但不可以情绪化。

     事实上,知识分子面向公众发声,包括公共写作、公开演讲、媒体访谈等,是一个极严肃而有难度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既要对公共领域的问题有切实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也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相当的底蕴,并且善于把专业知识转换成深入浅出的语言。唯有如此,才成其为一个学有专攻的知识分子的既内行又能让外行听懂的发声。否则的话,你就可能只是老生常谈。同时,因为你活跃在公共舞台上,公众就理所当然地要听其言观其行,你必须言行一致,在道德上自律。所以,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直接的方式,关注社会还可以是间接的方式。无论如何,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公共知识分子只占一小部分,多数人不是公共舞台上的活跃人物。不管是因为志向还是性格,有的人宁愿在某个领域里默默耕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对于社会大问题、大趋势仍须有自己的立场,但这个立场未必用公开发声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在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必定会体现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一个潜心于基础理论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学者,他在理论上的建树也许会比公开发声对社会发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真正说到底,知识分子何为?他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而他的基本方式是让人变得更美好,他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和心灵。无论公开发声,还是用著作和作品说话,他要做的都是这件事。质言之,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敬请关注“中华好学者”!专心聆听来自学术界一流学者的声音6万关注者的不二选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华好学者”~公众号名称:中华好学者ID: zhonghuahaoxuezhe好消息!中华好学者网已正式上线!更多文章,请登录网址:http://www.zhonghuaxuezhe.com或在浏览器中搜索“中华好学者网”感谢支持~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