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未来的社会中,口语表达将决定每一个人的前途
2017/11/10 中国好学者

    

     学者简介

    

     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并推出了子栏目《东方之子》 。1997年,相继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201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

     白岩松: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工作者

     ——白岩松2017第十三届中国记者节公益论坛演讲实录

     文 |白岩松

     编者按

     11月8日下午,2017第十三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开幕。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先生围绕“新闻:学什么?教什么?”论坛主题发表了见解,提出了建议。

     白岩松谈新闻教育:在时代的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新闻基本功

     我刚才从北师大的校园里走过来,觉得校园里的白杨和银杏都很不错。我对北师大太熟了,我和我儿子就在体育馆拍过一张很多人很熟悉的照片。

     刚才很多人,包括喻国明老师都特别谈到“道”,我觉得蛮有意思。“道”这个字怎么写?先写首,接下来一个走之。中国的大词都有它有关,道德、道理、道路,道是中国原创的,为什么先写首后写走之?知行合一。这个首就是你想什么——脑袋,这个走之就是行为。所以传媒这行就是光讲知不讲行不行,光讲行没有知也不行,必须是知行合一的。可但凡知行合一的总存在动态平衡,因为行总在变知也在变,知变了又引导行,它总是交替的。

     我们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围的科技等等,所以知也要发生变化。因此现在做传媒教育既焦虑又兴奋,焦虑就是我不会了,就像敬大姐说30岁教一批孩子我不会了;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兴奋,怎么样拿出更新的东西。

     我觉得不要把眼光总盯在变化的事情上。传媒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用了80%的精力去教20%新锐、时尚的东西,却用20%的时间去教那80%最打底的,而且不管时代怎么变都有用的东西。我为此感到非常担心。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新闻教育把80%甚至90%的精力都放在新锐的、时尚的东西上?比如我们教孩子们新媒体、新技术、直播等。可是我发现新闻学院的孩子出来已经忘了最基本的几件事:

     第一件——记者。“记者”最重要的就是简练准确地表达能力。发生了一件10万字的大事,你能用500字说清楚,能通俗易懂地告诉不知道这个事的人,这才是记者这行。可是我们现在教育有多少力量放在这个上面?

     第二件——采访。新闻有两个现场,事件现场和心灵现场。我们现在打捞事件现场的能力在增长,但是打捞心灵现场的能力一点没进步。请听我们现在见到的无数个糟糕的提问,包括现在大学生的提问。我认为大学生学不学新闻都要会提问,可是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的提问像演讲,最后反倒忘了问题是什么。他没有落点,后来你明白他之所以说的长是因为他没有能力简化。可是我们现在居然有的新闻系不教采访,你将来让他拿什么混?

     第三件——写作。不管将来你用电脑写作还是用迅飞写作,都要有一个写作过程,可是我们现在几乎不教写作了。那天听到一个人大新闻系重大的决定:我们将重新开设基础写作课。我觉得太好了,但问题是,前几年干吗了?可还有无数新闻系不开写作课。

     第四件——口语表达。在未来的社会中,口语表达将决定每一个人的前途。这个时代不会再有机会和耐心看你十万字的简历,十页简历,没戏,三分钟打动不了别人你已经快出局了。请问我们现在用微信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语言是否足够简练?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用80%的精力去教这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用80%的精力教20%新兴的东西?时尚、能贴标签、新锐,有用吗?有用。但是再有用也要建立在那80%的基础上。

     我提醒各位,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谈经济,上来就定义:“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还在实体经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必须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觉得这个话终于拨乱反正。我们听到城镇化等等,现在终于回到“乡村振兴战略”,过去是把农民从土地上拿走进高楼,田野长草、房屋蜘蛛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他在这块土地上好起来,我觉得太对了。

     传媒业是这样的道理,我们现在80%的精力都在这20%甚至少于20%的非常新锐、时尚的东西上,可是基础的东西不就是土地荒芜了吗?谁来种地?

     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业者的时候需要从传媒的实践来,传媒永远是动态的向前的,但是支撑心里有底的是教那些不变,将来还会一直有用的东西。我觉得为什么要提出讲故事、尊重新闻规律这些东西蛮有道理。

    

     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我将给社会教出什么样的记者?谈一下我认为新闻教育最重要的几个环节:

     第一个——导语。导语写作就是要删繁就简,把最核心的内容提取出来。那天总书记带新常委出来的时候我问旁边的一个外国记者你关心什么,他中文说的非常好,非常简练,他说谁、几个、接班人。这就是好记者,这是记者之间的对话。我关心的也是这三点问题,所以我直播的时候说了前两点。好新闻的区别就在于导语写作中纷纭复杂的提炼。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也有好新闻,我认为最好的新闻就是人民日报上的消息“赫鲁晓夫死了”。太棒了,有时候让我们文青写,带着感情、云里雾里写了半天怎么了?赫鲁晓夫死了,你早告诉我啊。最关心的是最核心的事实,导语写作中要删繁就简。

     第二个——现场。我之前对现场也是浑浑噩噩,直到大二开现场课,接触到现场报道。在华侨大厦定向爆破的现场,我穿过重重线索进入指挥车里,录到指挥官说“5、4、3、2、1爆”。任何人都能录到华侨大厦垮塌的声音,但是我录到了指挥官的声音。那一夜的兴奋让我迷恋上了现场,这就是现场。

     第三个——记录。我曾经在新闻教育当中受过一次刺激。我和老师说,我那天在报纸上听谁说那个道理特棒,正要说讲的道理,老师问我“哪天的报纸?什么报纸?谁说的?”我蒙了,我真没记住。刷一下脸红了,因为我觉得像撒谎,但是我的老师是下意识问“哪天的报纸?什么报纸?谁说的?”这是一个职业新闻人的习惯。这件事改变了我,我不太敢再胡乱去说。但是现在有时会故意选择“有人说”,有时候虽然是我自己说的话,但是放在那儿说“我说的”不合适,我要说“有人说”。

     这三点教会我新闻态度,我就要去告诉我的学生,要带着它去做,但是要通过新方法做。接下来就是实践,比如我让学生学写350字文章,而不是3500字。因为我干电视30多年了,没写过5000的文稿,全是350字构成的。会写350字就会写3500字,可是会写3500字不见得会写350字。还有说话,我要教会他们一分钟能说多少内容,两分钟能说多少内容,三分钟能说多少内容,可不是随便说话,直播不让随便说。比如我们刚才的孩子提醒时间到,我就发现,他该提醒的那个人看不见,他假装提醒了,也很辛苦,蹲了30秒撤了,最后一切都没发生,被提醒的人不知道。做新闻的人就不会,我们一定会去,他在讲的时候就应该是那边孩子的牌子举着,直到他知道为止,否则你起不到效果。这句话这十天我重复了好几遍了,任何不为到达的传播全是耍流氓,一切要以到达为最大的目的。

     最后,我觉得要教会干新闻、学新闻的孩子去读历史、读人性,不读人性想干新闻,门都没有。

     白岩松谈新闻态度:任何不为到达的传播全是耍流氓

    

     白岩松谈记者利益:不仅有物质利益,还有情感和精神利益

    

     “

     白岩松语录

     1.传媒这行就是一个光讲知不讲行不行,光讲行没有知也不行,必须是知行合一的。

     2.传媒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用了80%的精力去教20%新锐的、时尚的东西,却用20%的时间去教那80%最打底的,而且不管时代怎么变都有用的东西。

     3.提问、采访、写作和口语表达是新闻学院孩子最基本的技能。应该用80%的精力去教这些核心问题。

     4.记者最重要的就是简练准确地表达能力。发生了一件10万字的大事,你能用500字说清楚,能通俗易懂地告诉不知道这个事的人。

     5.在未来的社会中,口语表达将决定每一个人的前途。这个时代不会再有机会和耐心看你十万字的简历,十页简历,没戏,三分钟打动不了别人你已经快出局了。

     6.导语、现场和记录是新闻教育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导语写作就是要删繁就简,把最核心的内容提取出来。

     7.我干电视30多年了,没写过5000的文稿,全是350字构成的。会写350字就会写3500字,可是会写3500字不见得会写350字。

     8.直播不让随便说话,你要知道自己一分钟能说多少内容,两分钟能说多少内容,三分钟能说多少内容。

     9.任何不为到达的传播全是耍流氓,一切要以到达为最大的目的。

     10.要教会干新闻、学新闻的孩子去读历史、读人性,不读人性想干新闻,门都没有。

     ”

     (文字根据速记内容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文字整理 | 孙玺 张诗悦

     视频剪辑 | 王婧宁

     摄影 | 魏辽辽 赵路明

     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此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可在本公号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敬请关注“中华好学者”!

     专心聆听来自学术界一流学者的声音

     8万关注者的不二选择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华好学者”~公众号名称:中华好学者

     ID: zhonghuahaoxuezhe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华好学者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