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不丹的幸福经济学
2014/2/20 哈佛商业评论

     文/杰弗里·萨克斯

     杰弗里·萨克斯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地球研究所主任。他同时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千年发展目标的特别顾问。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年代。尽管世界财富总量前所未有,但不安全、不稳定和不满足的情绪仍然随处可见。绝大部分美国人相信国家“走错了路”。悲观情绪急剧蔓延。其他很多地方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开始重新思考经济生活中基本的幸福来源。对高收入的不懈追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虑,而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和人生满足感。经济发展不仅重要而且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只有当经济发展与其他目标并重时这样的目标才能实现。

     在这方面,喜马拉雅的不丹王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40年前,不丹的第四任年轻国王刚刚登基,就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不丹不应追求国民生产总值,而要把“国民幸福总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从那以后,这个国家就不懈地试验全局性的替代发展方针,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文化、心理健康、同情和群体等因素。

     几十位专家不久前会聚不丹首都廷布,总结不丹的发展之路。我和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莱共同主持会议,后者是可持续发展领袖,“国民收入总值”理念的伟大捍卫者。我们这次会议在联合国大会的一次宣言后紧接着召开,该宣言呼吁各国研究如何依靠国家政策促进全社会的幸福感。

     廷布的与会者们一致认同追求幸福的重要性胜于追求国民收入。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能在快速城市化、海量资讯、全球资本主义和环境恶化的今天求得幸福。我们应该如何改革经济秩序,才能重建信任、集体观念和环境可持续性。

     下面讲几个初步的结论。首先不应贬低经济发展的价值。当人们饿着肚子、被剥夺净水、医疗和教育等基本需求,而且找不到有意义的工作时,他们一定不好过。减轻贫困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幸福的关键步骤。

     其次,不顾其他目标无节制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也绝非通往幸福之路。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40年来显著提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相反,一心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导致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加剧、催生了庞大的底层社会、致使数百万儿童身陷贫困,同时导致环境严重恶化。

     第三,个人和社会对待生活的和谐态度是通往幸福之门的钥匙。作为个人,如果满足不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我们固然不幸福,可如果对高收入的追求取代了我们对于家庭、朋友、集体、同情心和保持内心平衡的关注,幸福也同样无从谈起。从全社会的角度,协调经济政策确保生活水平提高是一码事,但要求所有社会价值观完全为利润服务则是另外一码事...

     ——————————————

     阅读原文请点击页面下方链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