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天变了!贝索斯的那次收购就是一个重要转折
2016/5/26 哈佛商业评论

    

     2013年夏天,就在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将旗舰报纸卖给互联网亿万富翁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亚马逊CEO)的当天,新英格兰地区标志性报纸《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也对红袜队老板约翰·亨利(John Henry)敞开了怀抱。

     如今,我们都领悟了,所有这些都敲响了一个共同的警钟:商业、媒体和品牌推广的竞争逻辑正在眼前发生巨变,无情的科技进步正让一切面目全非。

    

     亚马逊CEO 贝索斯(Jeff Bezos)

     如一位时事评论员所讽刺的,过去80年来被格雷厄姆家族牢牢掌握的《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战胜了尼克松,却输给了互联网”。(《华盛顿邮报》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名声大震——译者注)

     对我而言,这些收购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它不仅定义了媒体格局,还诠释了所有公司和领导者所处的竞争环境。下面是我看到的三个现实:

    

     第一个现实是:经济价值的逻辑已经永远改变了。

     在前面提到的两笔收购中,对于约翰·亨利的7000万美元和杰夫·贝索斯的2.5亿美元,我们该如何理解?请注意,拜亚马逊所赐,当时贝索斯的身价大约280亿美元。因此,这张付给《华盛顿邮报》的支票还不到他个人财富的1%。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在贝索斯开支票的几个月前,雅虎也买下了汤博乐(Tumblr,当时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成交价高达11亿美元。

     换言之,一个是成立于1877年,推动美国民主进程并将多位总统拉下马的严肃媒体,另一个是成立于2007年,以照片及短篇博客为主要内容的网站;然而,后者的价值却是前者的四倍。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说,责任的价值从没这么低过。

     你知道自己所处领域经济价值的新来源吗?现在的市场如何评估你过去的行为?这些结果你之前预料到了吗?

     第二个现实:在“创造性破坏”的世界中,破坏的速度将远大于创造的速度。

     我热爱新媒体时代、草根内容以及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而且我个人也的确从数字时代的中获益。十年前,在第一次互联网狂潮中,一家很大的德国出版商收购了《快公司》(Fast Company),我是这本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当时的收购价格比《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加起来还多。

     但是,我无法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失去的东西释怀。

     在美国,基本每个大城市曾经有影响力的地方报纸都只剩下了躯壳。在日报奄奄一息的时候,新媒体将大众视线引向娱乐和食物。有谁认为费城或者底特律的市政府因为Inquirer或Free Press(两者皆为数字新闻媒体)而变得更高效或更廉洁了吗?亚特兰大或新奥尔良的公众讨论又有没有变得更健康呢?

     即使我欢迎新经济时代,但是看到许多令人尊敬的公司和机构死去,我不禁会唱起琼尼·米歇尔(Joni Mitchell)的那首歌,“只有失去,才懂珍惜”。我想问问全社会尤其是领导者:面对数字革命的代价,我们能否像对待利益一般,同样坦率与诚实?

     第三个现实:旧机构必须找到新的所有权结构才能活。

     被廉价出卖的旧机构,往往后续会遇到更多的窘境。最糟的状况是,这些公司不得不受制于华尔街愚蠢的季度报表要求,与谨小慎微的CEO一同取悦华尔街等。

     然而,《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却是一个正面的范例。大约七年前,亿万富翁、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控制的私营公司用几百万美金收购了商业出版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本在1929年股市崩溃前成立的杂志。当时,这本杂志即将在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手中沦为垃圾,濒临破产。而如今,《彭博商业周刊》已经成为了不可小觑的国际商业周刊。它在主编约什·泰兰吉尔(Josh Tyrangiel,2012年的Ad Age年度编辑)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能量。

     所有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此次收购。如果没有这次收购,这本杂志在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的管理下,将永远不能复兴,对此我毫不怀疑。我们从中应该学到什么呢?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新的所有权结构,需要新的所有权机构带来喘息的空间,以及激发创造力。

     是的,科技改变了触目所及的一切。如今,只要领导者才华横溢,又有足够的想象力,还能够站在正确的平台上,那么完全可以创造性地战胜极具挑战的大环境。这也是领导力的本质含义——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做出持续积极的改变。而管理者能否做好这份工作,将根本性决定着企业、社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祝你我好运!

     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 | 文威廉·泰勒是《快公司》杂志创始人之一。牛文静 |译 安健 |校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3年9月《贝索斯、<华盛顿邮报>与新视界》。

     《哈佛商业评论·前沿洞见》编辑|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想要拥有属于你的卓越密码?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管理圣经。?2016 哈佛商业评论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