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不,你总会对天赋异禀的人高看一眼
2016/12/5 哈佛商业评论

    

     在评估人才时,你会不知不觉偏好看起来有天赋的人,还是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绩的人?管理者应该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做雇用、升职和人才培养决策的时候。

     伦敦大学学院助理教授蔡佳蓉想要通过实验考察,人们是否更赞赏得自天赋而非努力的成就。此前曾有实验发现,如果人们被诱导认为某些古典音乐家有天赋,他们对其演奏评价更高,即便他们嘴上说刻苦练习对艺术成就更重要(这些实验参与者中不乏职业音乐家)。为了解这一偏好在其他领域是否也存在,蔡佳蓉考察了创业活动——通常认为这一领域的成功来自勤奋努力。

     几百名实验参与者须评估创业者的个人介绍和商业计划。个人介绍经过设计,部分强调创业者的天赋,部分强调努力,但其他并无不同,商业计划书也完全一样。如果创业者的个人介绍强调他有天赋,大部分实验参与者对他的商业计划评价更高,认为其成功的机会更大,并愿意投资。对于自己创业的实验参与者,这一倾向甚至更明显,这表明专业技能并不能消除偏见。

    

     联合分析同样表明,58%的人更偏好“天生”的创业者,即便很多人在预先调查中认为决心和努力对创业成功影响更大。即使“努力”型创业者表现出更高成功素质,也未能消除认知偏差:平均来看,对于“天才”创业者,实验参与者中的创业专家不介意他们比“努力”型创业者管理经验少4.5年、管理技巧低9%、智商低28.3以及筹得资金少3.91万美元,而仍愿意为其投资。所以对天赋的认知偏差并不只是心理上的,它也会让你为此付出真金白银。

     天赋、努力以及机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一直是个辩论话题,不过最近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Outliers)和杰夫·科尔文(Geoff Colvin)的《哪儿来的天才?》(Talent Is Overrated)等著作也主张,毅力、工作伦理与天赋才华同样重要。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可能会赞同这一观点,例如米开朗基罗说过:“如果人们了解我下了多大苦功才获得现在的技艺,就会知道这一点也不美妙。”

     蔡佳蓉的发现表明,如果我们过于看重天赋,就可能高估他人的表现。识别这种认知偏差很重要,因为其他研究表明,在多种情境下,努力工作的人表现更佳。如果通往成功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那么努力而百折不挠的人可能更适合这条道路。

     王晨 |译 牛文静| 译 时青靖| 编辑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6年4月《警惕关于天赋的认知偏差》。《哈佛商业评论·视界杂谈》编辑|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