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决心自律之前,你要先明白究竟该如何吃
2017/2/12 哈佛商业评论

    

     大约2300年前的一个节日,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写了封信给他的朋友美诺西斯(Menoeceus)。他在信中写道:“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选择分量最多的食物,而是会选择最令人愉快的食物。”

     每逢佳节,当我们发现自己又开始暴饮暴食的时候,可能会想,为什么不听取这样的建议呢?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在自律地控制饮食了。长久以来,和我共同写作的布赖恩·万辛克(Brian Wansink)和他的两个同事使用无线体重计的数据来记录2924个人在一年期间的体重变化。他们发现,在圣诞节过后,美国人体重平均增加了0.6公斤,而德国人体重则平均增加了0.8公斤。六个月后,这些人增加的体重中有一半还未被减掉。

     这自然不是因为我们乐于保持超重状态。研究发现,随着“放纵”假期的结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减肥的队列,他们对节食的兴致节节攀升,从他们的谷歌搜索行为就可看出这一点。但是这种兴致随着时间流逝也在逐渐降低,据说80%的节食者会失败。而到了第二年,他们又燃起对节食的欲望与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希望与健忘之间的无尽循环。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分量最大的食物而不是最令人开心的食物呢?通常情况下,这是因为我们会用眼睛、内心和文化惯性去选择食物,却忽略了自己饮食时的真实感受。

    

     只要一小份食物,就能得到快乐

     过去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人们在面对“放纵型”食物的时候如何选择所吃的分量;换句话说,当人们看到一个巧克力蛋糕时,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吃一大块,什么时候吃一小块,什么时候完全不吃?我一次又一次发现,绝大多数人在选择食物时会关注两点:a)害怕饥饿;b)物有所值。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了人们选择大份食物。正如我在《哈佛商业评论》早前的一篇文章中所谈到,这种选择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脑非常不善于衡量产品的大小,因此会大大低估今天“超大份”食物的分量。如果我们在电影院担心因为买了价格更高、包装更小的爆米花而受骗,又担忧吃完爆米花后还会饥饿,那么我们就无力判断超大装爆米花到底比普通装大多少。

     我们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晏·科尼尔(Yann Cornil)在美国和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人们在小份和大份食物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会忽略愉悦感所扮演的角色。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完全误解了愉悦感与食物分量之间的关联。

     举个例子,我们请367个成年人预测,如果逐渐加大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的分量,他们会有多享受。大部分人预测,最大分量的布朗尼(350千卡)将会太大,尽管实际上这个分量比星巴克的一般布朗尼还小。但是,他们全都预测,比起只吃20%(70千卡),吃60%(210千卡)布朗尼的人会更享受。结果表明,他们都错了。得到布朗尼分量最少的人比那些得到中等分量的人感到更满足,而得到中等分量的人相应地比吃了整块布朗尼的人更满足。

     为什么饮食的愉悦感与食物分量无关呢?原来,任何食物都是第一口最令人快乐。每多吃一口,虽然依然觉得享受,但是愉悦感都会比前一口体会地少。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叫做“享乐型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不过,有一点是更不为人知的,而且是大部分人意料之外的,就是:最后一口,决定了我们对所吃食物的整体满意度。当我们所吃的食物分量很大时,最后一口的感觉会相当平淡,并会降低我们对饮食体验的整体评价。所以,当人们只关心饥饿,或者只注重物有所值,或者对食物分量没有清晰的认识时,他们的食物分量就会大到不再能从中感受到任何乐趣。

     做个“享乐型饮食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醒自己或者亲人在选择食物分量时注重快乐而非大小呢?可以尝试回想上次享用同样美味时的情景,包括它的口味、气味和质感。这项任务并不难。在我们的研究中,就连五岁小孩都可以毫无难度地再次想象吃巧克力慕斯或者冰淇淋的多感官愉悦感。

     研究结果非常惊人。这个简短又令人愉快的“多感官想象”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集在饮食的体验中。经过这项活动后,他们现在预测,不管是吃1/3的布朗尼,还是把整块布朗尼都吃下去,愉悦感都是一样的。就像我在《哈佛商业评论》另一篇文章中详细描述的那样,“多感官想象”会让我们愿意选择更小分量的食物,也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这对营销人员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对于某些人来说,饮食的乐趣来自于享受食物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与象征意义。对于其他人来说,饮食的乐趣则来自于对饮食冲动和饥饿的缓解。我们将第一种乐趣称为“享乐型饮食乐趣”(epicurean eating pleasure),而将第二种称为“本能型饮食乐趣”(visceral eating pleasure)。与享乐型乐趣不同的是,本能型乐趣是短暂的;此外,不管一个人饿还是饱,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他对外在食物特征(比如,食物的外观或气味)的反应,来测量他所感受到的“本能型饮食乐趣”。

     “享乐型饮食者”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和科尼尔发现,“享乐型饮食者”更多是女性而非男性,但是一个人是不是享乐型饮食者,跟其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和体重都无关。换句话说,参与“享乐型饮食”的人,并不像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局限于年轻、受过教育的富有人群。让人惊喜的是,偏向选择较小分量食物的“享乐型饮食者”的幸福感也往往更高。

     所以,不管你本来就是“享乐型饮食者”,还是需要别人提醒你进行感官想象,请记住,饮食的乐趣来自于享受食物的质量而非分量。毕竟,节假日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膨胀的。

     皮埃尔·尚顿(Pierre Chandon)|文皮埃尔·尚顿(Pierre Chandon)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营销、创新与创造力欧莱雅教席教授。该学院是一家全球商学院,在法国和新加坡设有校区。他也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索邦行为实验室(INSEAD-Sorbonne Behavioral Lab)主任。小蜜蜂@小蜗牛 欧明谓 |译《哈佛商业评论·Health》编校|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