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创头衔当作无聊的文字把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017/6/17 哈佛商业评论

    

     职位名称通常并不会引起兴奋。它们印在名片上、挂在领英之类社交网站上,并在正式场合使用。不过有些组织尝试从中挖掘创造性。

     例如在迪士尼,主题公园员工被称为“演职人员”,工程师和多媒体专家叫“幻想工程师”(imagineer);赛百味的一线员工则是“三明治艺术家”。某些公司,前台被称为“第一印象总监”,公关人员则被称为“品牌传教士”。

     这类非常规职位名很容易被视为无聊的文字把戏——无非换个委婉说法罢了。但伦敦商学院教授丹·凯布尔(Dan Cable)在研究中逐渐发现,创造性职位名称的确能改变员工工作态度,且有利于招聘。“按照传统观点,职位名称体现标准和统一,”他说,“但职位名经常误导求职者,难以吸引最佳人才。企业应认识到,职位名象征员工的身份、能力和外在形象,具有强大力量。”

    

     凯布尔和两位同事于2014年发表一项关于“自我确认式”职位名称的研究,此后也在这一领域继续拓展。这项研究深入考察了许愿基金会(Make-A-Wish Foundation)的一家分会,其负责人鼓励员工使用自己设计的职位名称。

     “我们起初持怀疑态度,但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我们开始考虑,这些新职位名或许能带来真实的心理益处。”凯布尔说。基金会员工告诉研究者,改进后的职位名让他们觉得工作更有意义;在服务孩子患病或去世的家庭时,他们也更容易应对情感上的挑战。研究者认为,这种做法让员工更关注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从而减轻压力。

     为考察这种效应在更复杂的场景中是否仍然存在,研究者又在一家连锁医院进行了实验。研究者向实验组员工介绍许愿基金会的情况,然后请他们自己设计新的职位名称。(一位传染科医生成了“细菌杀手”,一位负责注射疫苗的护士自称“针筒快枪手”,一位X光医师现在是“骨头找寻者”。)研究者在职位名称变化前和5周后,分别对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拥有新头衔的员工情感疲劳度更低、感到工作更受认可,且心理安全感更高,从而更愿意与他人分享信息。研究者总结道:“职位名称不一定只代表形式规章或僵化的官僚控制,它也可以帮助员工发现自我、发挥创造性,并更好地应对现实。”

     凯布尔还进一步探索了企业如何通过职位名称创新获益。在欧洲一家大型啤酒企业,他尝试了另一种方法:这次不是每名员工为自己设计个性职位名称,而是同一工种的员工集体商定新职位名。3个月后的调查发现,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员工工作满意度高出16%,对公司认同感高出11%。

     凯布尔由此设计了一套方法,帮助企业进行职位名称创新。

     “第一步,员工要思考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服务对象是谁,工作质量会影响到谁,创造什么价值),以及身份认同问题(工作的哪些方面做得尤其出色或与他人不同)。

     第二步,员工通过头脑风暴列出备选新职位名,也可向他人征集想法,然后结合管理者意见选定职位名。这项活动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新职位名本身,而在于讨论的过程。“这项活动会让长时间做一项工作的员工思考,这份工作的目的在哪里,对我而言有什么特殊意义,”凯布尔说,“大多数员工总会得出答案,但这些思考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被遗忘。”

     有些人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上述理念。谷歌“人才运营”高级副总裁拉兹洛·博克(Laszlo Bock)一开始很不喜欢这个新头衔;不说别的,单单这个职位听上去不够HR,就让他担心离开谷歌后找不到工作。但他逐渐认识到了益处,比如这个职位名淡化了行政色彩,更有战略的感觉。

     重新设计职位名称并非适合所有组织。这一做法更常见于初创公司,或迪士尼、谷歌这样的行业巨头。凯布尔建议大公司先在小部门测试。重新设计职位名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和很多人力方面的创新举措不同,它几乎没有成本。凯布尔说:“围绕工作的意义、独特文化符号和员工个性重新打造职位名称,将显著改变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外部人对公司的认知。”

     理念回归实践

     “让员工真正拥有主人翁精神”

     几年前,时任许愿基金会密歇根州分会CEO的苏珊·勒奇(Susan Fenters Lerch)参加迪士尼学院的一个研讨班时,听到别人讨论职位名称如何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感觉。回到办公室,她便邀请全部31名员工自己设计头衔。她向《哈佛商业评论》讲述了这一经历。

     为何尝试让员工自创头衔?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孩子有严重健康问题的家庭,工作中充满挑战。我想做点有趣的事,让员工有踏实的感觉。除传统职位名外,每个人还自创有趣的头衔:我是“仙女教母”,财务总监是“美元与理性大臣”,办公室主任则借用了《哈利·波特》里的“钥匙保管员”。我的名片上和邮件签名里两个头衔都有,新头衔是斜体的。

     这样做有什么效果?

     通过自创新头衔,大家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感受,从而真正拥有主人翁精神。很多时候,新头衔成为和外面人谈话的开场白——别人一问起,正好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

     如果有人想不出来好玩的职位名呢?

     我们就坐下来聊聊,尝试不同的词语。大多数人都能想出自己觉得很酷的头衔。

     我不知道这会不会适合我们公司。

     要想做好这件事,领导者必须真心支持,员工也要认同。大公司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很多人。这种做法可能更适合小一点、不那么传统的组织。

     关于本研究:亚当· 格兰特(AdamM.Grant)、贾斯汀·贝格(Justin M. Berg)、丹·凯布尔(Daniel M. Cable):《职位名称与自我认知》(“Job Titles as Identity Badges: How Self-Reflective Titles Can ReduceEmotional Exhaustion”),《管理学会》,2014王晨 | 译 齐菁 | 校 时青靖 | 编辑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6年5月《聚焦创造性职位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视界杂谈》编辑|周强qiangzhou@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