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第一,不如给员工提供“追击式”奖励
2018/1/23 哈佛商业评论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James G. Campbell教席助理教授乔纳·伯杰告诉受试者,他们在与隔壁房间的另一个人比赛打字速度,获胜者会得到金钱奖励。

     一轮比赛之后,他分别向受试者反馈,说他们的速度与竞争对手相比远远落后、稍微落后、不相上下或略微领先。只有被告知速度“稍微落后”的受试者,在第二轮中速度明显提高。总体来讲,这组受试者表现优于“略微领先”组。伯杰由此得出结论:“稍微落后”更具激励效应。

     伯杰教授,捍卫你的研究吧!

     伯杰:结果很明显。认为自己在竞争中稍稍落后的人,努力程度大幅上升。除了实验之外,我们分析了现实中6万场篮球赛(其中有1.8万场NBA比赛)的数据,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得分和获胜可能性之间基本是线性关系:球队领先两分,获胜的可能性上升约7%。然而这种线性关系中存在一个重大例外:中场时落后一分的球队,获胜的可能性比此时领先一分的球队更高。出现这种比分的球队,实际获胜的比例比线性关系预示的高出8%。

     HBR:一分的差距在篮球比赛中算不了什么,可能只是偶然。

     伯杰:不是偶然,我们的研究重视的正是比分相近。这种现象只在球队比分略微落后的时候出现。得分领先的球队获胜的可能性应该更高,原因有二:其一,得分领先说明这支球队水平更高;其二,落后的球队要拿到更多分数才能赢。但我们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略微落后的处境可以激发士气,进而提升表现。

     略微落后的球队知道有希望扳回比分,而且意识到必须在下半场更加努力,于是就这样做了。2011年7月份日本和美国的女足世界杯决赛,一位评论员指出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本队落后时似乎表现更好。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个现象并不奇怪。

     HBR:NBA球员的性格,多半原本就乐于竞争,这不能说是随机抽样吧。

     伯杰:的确是这样,但我发现比分落后的球队会更加努力,这一点很有说服力。为什么他们不是一直都竭尽全力呢?竞争意识极高的群体,始终竭尽全力,不就应该不留余地再提升动机和努力了吗?我觉得这个现象说明,人在略微落后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更多实力。

     HBR:这个“略微”究竟是多少呢?如何判断动机不再提升的临界点?

     伯杰:显然要根据情况判断。假如一个销售员的业绩只比另一个人少一单,但这两人平均一年只有3单100万美元的业绩,这就不能说是略微落后了。让人感觉到自己能够克服的微小差距才起作用。

     HBR:假如换成一名普通销售员,不像职业篮球选手那么乐于竞争,比的也不止肢体技能,这个结论还适用吗?

     伯杰:我们在一项实验中评估了参与者的自我效能,即人对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的信心。虽然稍微落后的人倾向于更加努力,不过其效果在自我效能高的人群中更强烈。我认为,脑力工作者中应该也有类似的现象,因为他们的工作任务也会受到努力的影响。

     HBR:你们的实验和篮球赛采用了按键数、分数这样的指标,还有中场休息。要产生那种效果,是不是必须要有确实的数据和休息时间?

     伯杰:休息是会有影响的。篮球赛的数据表明,稍微落后的队伍在中场休息后弥补了之前所有的不足,变得非常强大。中场本质上是用来评估的时间。球队需要这样一个重新部署的机会。所以,即使是结构不同于篮球赛的其他比赛,你也会希望有这种休息时间。至于指标,我觉得只要能想办法拿出数据就都可以。不过数据不是必需的,只对参与者说他们“有点落后”也有效果。比如“他做得比你快一点点”或者“他写的报告更整洁”,这种主观的指标也有效果。

     HBR:管理者肯定会利用这种效果吧,员工经常听说自己比其他人落后一点,听烦了就放弃了。

     伯杰:我觉得,如果反复这样做,效果肯定会消失。不过我们这个发现的重点在于,公司应当改变激励结构。奖励机制通常只是奖励表现最好的人,对于接近最高水平的人当然很好,但对跟第一差距太大的人反而有负面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要激励人还有更好的方法。各个层次的竞争反馈应该帮助所有人提升表现。把第二和第一作比较,第100名跟第99名作比较,根据每个人的进步进行奖励,这样的评估才能真正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成绩。

     HBR:你说的这个做法很像高尔夫球赛中的“差点”。

     伯杰:对的,所谓“追击式”激励。

     HBR:这项研究还会如何发展?

     伯杰:跟我合作的德温·波普(Devin Pope)在研究整数对动力的影响。如果我考SAT得了1190分,会不会比得到1200分的时候更想努力?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固定指标和竞争参考指标,哪一个让人更有动力?给员工提供确定的目标,或者拿他们与其他人对比,哪种做法会让他们工作更努力?

     HBR:这篇奇思辩的水平略微落后于我们最好的一篇。

     伯杰:先休息一下吧,再开始采访的时候我会更加努力的。

     乔纳·伯杰(Jonah Berger)|文

     蒋荟蓉 |译 牛文静 | 校 万艳 | 编辑

     本文有删节,原文刊载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7年12月刊《“稍显落后”更具激励效应》

     《哈佛商业评论·奇思辩》

     齐菁jingqi@hbrchina.org

     内容或商务合作请联系: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