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怒于别人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2018/6/18 8:00:00 哈佛商业评论

    

     一个男人带着兄妹俩走在我面前,男孩大约9岁,女孩大约7岁。小男孩抬起头和他爸爸说话,不知道为什么却惹怒了爸爸,这个男人开始训斥这个小男孩。我都能感觉到他的话伤害了这个小男孩,这让我心痛不已。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远远不能接受:当这个父亲停止训斥这个小男孩时,这个小男孩转向他的妹妹并打了她。

     一想到这个小男孩,我就意识到,我自己――以及周围很多人――也经常这样做:某人让我们生气了,我们却迁怒于其他人。

     有时候,我们的行动与这个小男孩如出一辙。某个经理刚被他的老板训斥了,转过头他就将怨气发泄到手下员工身上。

     但更多时候,迁怒行为不会这么明显。当看到这个小男孩打他妹妹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是否也曾迁怒于别人?

    

     审视自己是否有这种行为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我一直坚持观察。我甚至刻意在某几天少说话,只是为了检验我想说话的欲望,并且检查说话欲望的来源。我是否在和恰当的人谈话?

     一个让人尴尬但难以忽略的事实浮出水面:我的言行是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即使对不认识的人也是如此。

     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是件很无聊的事。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我真的很在意陌生人对我的看法吗?我究竟想要引起谁的关注?

     当我这个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我突然找到了答案:我妈妈。

     还是个小孩时,我就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想让妈妈高兴。但是长大成人后,这个想法就消失了吗?

     我试图向别人证实我很成功——即使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因为在内心深处,我相信成功会让母亲更爱我。换句话说,我试图通过别人的关注来证明那些对我母亲很重要的事情。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只是我才有吗?

     我知道这种说法有些疯狂,但是,就像前面故事里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我们会因为想转移对父亲的怨气而去打妹妹,这样的举动不正常,却是我们的日常行为。

     事实上,我们不必这样做,仅仅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已经大有裨益了。

     现在,我不那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我变得平静,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赞扬,我的言行举止更为随性,这么做给我带来的改变让人吃惊。

     现在,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迄今为止,这条改变的路一直出奇的简单。当然,我的改变大业尚未完成,其实,迄今为止,改变之路相当直接。

     1、识别事态。观察别人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审视自己则不然。事实上,当读到这篇文章时,你就已经提高了对自己的认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就想想,最近几天里你的哪些言行对于面前的言行对象来说其实是不必要或者不恰当的?你的言行所指对象是不是错误了?

     2、控制冲动。一旦识破自己的花招,在你对错误的人说出错误的话之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说话冲动。方法之一就是要少说话,密切关注说话的冲动。说话的确能缓解这样的冲动,但让人难以发现隐藏这一冲动背后隐藏的动机。换句话说,这种没被满足的冲动其实内容丰富,体现了你的不安、渴望和恐惧。只要这一冲动没有得到满足,不安全感就会越来越强。

     如果你对员工生气,不要马上表现出愤怒,事先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你感到不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对你的同事失望,在你打算不理他之前要考虑一下,你为什么对他感到失望。难道是你的同事很危险?或者他让你想起了某个离职的同事?

     我并不是鼓励压抑自己的感觉,不要假装不生气或不失望——压抑愤怒对缓解愤怒没有帮助,并且愤怒还会以其他方式爆发。相反,你要问自己生气或失望的原因。当然,答案可能是某员工是个白痴或恶霸。但是通常,当你考虑得越深入,你就会觉得会有更多的人让你生气。

     这样的发现意味着自由,它把你从本能中解放出来,允许你选择更好的回应,从而产生更有效的关系。

     今天早上醒来时,我焦虑不已,因为我发现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我甚至感觉在开始做事之前就已经落后于他人。我倍感压力,我怎么让自己置身于这种情形中呢?这时,我五岁的儿子丹尼尔走了进来,我马上感到不自在,很想告诉他不要打扰我。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对他儿子大吼大叫的男人,那个被爸爸斥责之后转而攻击妹妹的男孩。我可不想有这样的恶性循环,事实上,我不是对丹尼尔生气,我只是自己很烦恼。因此,我深吸一口气,给了丹尼尔一个微笑。恶性循环中止,我得到了什么奖励?可以想象,当然是来自丹尼尔的拥抱、微笑、还有甜蜜的吻。

     译者/邓小莉 腾跃

     《哈佛商业评论·职场启示录》编辑|周强qiangzhou@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