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的关系
2016/4/24 百年易筋堂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七情六欲与五脏的关系

    

     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方面。

    

     五神与五脏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以称五脏为“五神脏”。神魂魄意志是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属于脑的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中医学将其分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总统于心。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魂、魄、意、志四神以及喜、怒、思、忧、恐五志,均属心神所主。故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类经·脏象类》)。

     (2)肺藏魄: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属于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即无意识活动。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故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魄与生俱来,“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藏气,气舍魄”(《灵枢·本神》)。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故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灵枢·本神》)。

     (3)肝藏魂:魂,一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随神往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一是指梦幻活动。“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类经·脏象类》)。肝主疏泄及藏血,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如果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但魂是后天形成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魄是先天获得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类经·脏象类》)。

     (4)脾藏意:意,忆的意思,又称为意念。意就是将从外界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取舍,保留下来形成回忆的印象。“心有所忆谓之意”(《灵枢·本神》)。“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类经·脏象类》)。脾藏意,指脾与意念有关。“脾藏营,营含意”(《灵枢·本神》)。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盈,髓海得养,即表现出思路清晰,意念丰富,记忆力强;反之,脾的功能失常,“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脾阴不足则记忆多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

     (5)肾藏志:志为志向、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灵枢·本神》):即意已定而确然不变,并决定将来之行动欲付诸实践者,谓之志。故曰:“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类经·脏象类》):意与志。均为意会所向,故意与志合称为意志。但志比意更有明确的目标,所谓“志者,专意而不移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即志有专志不移的意思。“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肾精生髓,上充于脑,髓海满盈,则精神充沛,志的思维意识活动亦正常。若髓海不足,志无所藏,则精神疲惫,头晕健忘,志向难以坚持。

     五志与五脏

     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故曰:“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类经·脏象类》)。对于情志的分类,中医学有五志说和七情说之分,五志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五,即怒、喜、思、忧、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称五志。七情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称之为七情。“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之中,悲与忧,情感相似,可以相合;惊亦有恐惧之意,故惊可归于恐。如是“七情说”与“五志说”便统一了,即怒、喜、思、忧(悲)、恐(惊)。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喜怒思忧恐是人们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整个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活动要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而表现出来,故也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之中。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的“喜”有关。喜,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一般属于良性反应。适当的喜乐,能使血气调和,营卫通利,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的生理活动。“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举痛论》)。但过度的喜乐,则可损伤心神。故曰:“喜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如,心藏神功能过亢,可出现喜笑不休,心藏神功能不及,又易使人悲伤。由于心能统领五志,故五志过极皆能伤心。

     (2)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气主动主升,体阴而用阳。故肝的生理病理与怒有密切关系,尤以病理为最,所谓“忿怒伤肝”(《灵枢·百病始生》)。如,大怒可伤肝,使肝的阳气升发太过而致病。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阳气偏亢,则稍有刺激,便易发怒。

     (3)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虑、思考等心理活动正常。若脾虚则易不耐思虑,思虑太过又易伤脾,“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活动的“思”有关。

     (4)肺在志为忧:忧愁是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尤其是在过度忧伤的情况下,往往会损伤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忧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耗人体之气。因肺主气,所以忧愁过度易于伤肺,所谓“悲则气消”。而肺气虚弱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人也较易产生忧愁的情志变化。

     (5)肾在志为恐:恐,即恐惧、胆怯,是人们对事物惧怕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能产生不良的刺激。“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恐则气下”(《素问·举痛论》)。过度的恐惧,有时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导致二便失禁。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的意识思维虽由心所主宰,但其功能活动受五脏的调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藏神,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可见“喜”是对外界信息的良性反应,有利于“心主血”,但喜乐过甚则伤神,喜乐者神惮而不藏。肺藏魄,在志为忧,人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为魄之灵,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精神活动。年老时肺气虚衰,语言善误,这从病理上阐明了肺与魄的关系。肝藏魂,在志为怒,魂乃神之变,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魂的精神活动包括谋虑,故又有肝主谋虑之说。怒是情绪激动时的一种精神变化,是不良刺激;怒伤肝,常致血液上逆,气机升泄。脾藏意,在志为思。意,是意识;思,是思考。正常的思考有赖脾的健运,思考过度或所思不遂则能导致情绪抑郁,饮食不思等,即所谓“思虑伤脾”。肾藏志,在志为恐。

     恐与惊相似,惊为不知受惊,恐为自知而怯。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伤肾,气机紊乱。由此可见,人体的神魂意魄志及喜怒思忧惊等精神意识活动都依靠五脏的功能调节,但主导于心。

     先天与后天五行关系

     五行学说的实质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宇宙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太上化道度世仙经》中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万物,配合阴阳,为万物之精华者也。”

     五行的特性

     《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先天五行顺序:金、水、木、火、土,概取自河图。

     后天五行顺序:金、木、水、火、土,概取自洛书。

     河图者,五行顺行,自然无为之道也。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在中。其位五象五行,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中五点,又象太极含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含一气。虽五十五点,其实二五,二五其实一五,一五总是中一。因其有五行,故分五点,因其五行有阴阳,故又积为十点,因其五行各有阴阳,故又积为五十五点。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虽分五行,而实一阴一阳运用之,虽阴阳运用,而实一气来往运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居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

     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后天。先天五行属阳,后天五行属阴。一三五七九,阳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阴五行,后天也。以先天而论,一为元精,属水,为壬水;三为元性,属木,为甲木;五为元气,属土,为戊土;七为元神,属火,为丙火;九为元情,属金,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于此而寓之。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元精者,不精之精,其体纯粹,发而为智;无神者,不神之神,其体圆通,发而为礼;元性者,无性之性,其体柔慈,发而为仁;元情者,无情之情,其体刚烈,发而为义;元气者,无气之气,其体纯一,发而为信。五元者,五行之气;五德者,五行之性。五元五德生于先天,藏于后天。当人在胞胎之中,混混沌沌,一气混沦,形迹未见,其理已具,所谓未出生者,如图中五点攒于一处,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谓先天。

     以后天而论,二为识神,属火,为丁火;四为鬼魄,属金,为辛金;六为浊精,属水,为癸水;八为游魂,属木,为乙木;十为妄意,属土,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贼即于此而寓之。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魄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浊精至浮,其性痴,感则生哀;妄意至动,其性乱,感则生欲。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虽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无声者不成。以其游魂未入,虽有元性,不能独存。假借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去此,轮回不息,历劫不坏。魄则随身而有无之。识神虽受火气而生,亦魂之所出;浊精虽受水气而生,亦魄之所摄。意者,思虑动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贼,皆是生身以后所有,所谓已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后,故谓后天。至于心、肝、脾、肺、肾,浊而有形,又不在此例矣。

     有生之初,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五贼为五德所制伏,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也,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气和平,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体,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即其二八之年,先天气足,阳极而阴潜生,交于后天,于是魂魄不定,识神起而精窍开,意乱心迷,五物并兴,五贼相戕,五元五德,渐次剥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纯而阳气尽,不死岂能乎?此顺则生人之道也。

     惟圣人有先天之学,能于先天未极之时而保阳,于后天将生之时而退阴,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行无为之道,直入圣基。无为之道,乃不外此河图妙理。河图自中而生阴阳五行,即生人顺生之道也。河图五行,阴阳相合,一气浑然,即生圣逆运之道也。逆运非返还之谓,乃逆藏五行,归于中黄太极,复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孟子曰:“仁、义、理、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理、智之德。以一心而运仁、义、礼、智,纯是天真,五物五贼,皆顺听其命。五行攒簇,四象和合,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性命一家,阴阳浑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根心生色,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也。但此心非肉团之顽心,乃天地之心,五行不到,四大不着,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无方所,无定位,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开阖有时,动静自如,不偏不倚,至虚至灵。强而名之,太极是也;强而图之,这个“○”是也,即河图中之一点。因其此心为天地之根,为性命之源,后之高明者,强图以连环样“性心命”使人自醒自悟,以神契之耳。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他,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像他,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他,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他。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无不立,动静不拘。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仁、义、礼、智根于心,根于此心也。此心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本于父母未生以前,现于父母既生以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主宰乎仁、义、礼、智之德。仁、义、礼、智,皆此心之变化也。因其能变化仁、义、礼、智,又有信之名。信非外而言语之信,乃阴阳合一,真实无妄之信。真实者,妙有也;无妄者,真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仁、义、礼、智,皆在其中。无为之事者,以道全形之事。以道全形,即以信而统仁、义、礼、智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心也,亦即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中也。信也,心也,中也,总一气也。一气流行,五元五德凝结不散,浑然太极,不渗不漏,后天五物五贼,亦皆化而为阳。先天气,后天气,两而合一,了性即可了命,上德无为之道,河图之理毕露矣。

     五行的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又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和变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而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

     亢乘与反侮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常,则事物的协调性便遭到了破坏,从而出现反常的变化现象,在自然界则表现为自然灾害,在人体则表现为疾病。

     五行之间的反常现象,主要是“亢乘”和“反侮”。

     亢乘,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乘。乘,乘虚侵袭,强而欺弱,相克太过。

     反侮,五行中并不只存在着顺克,有时也会出现逆克,如旺克衰,强克弱的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种逆克,叫反克也称反侮。

     五天五方五色五帝

     古时把天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天。

     东方天,木炁所主,色青,属青龙位,司春,由青帝所管。

     南方天,火炁所主,色赤,属朱雀位,司夏,由炎帝所管。

     西方天,金炁所主,色白,属白虎位,司秋,由金帝所管。

     北方天,水炁所主,色黑紫,属玄武位,司冬,由黑帝所管。

     中央天,土炁所主,色黄,司四季,由黄帝所管。

     五行物象归类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色 白 青 黑 赤 黄

     五位 西 东 北 南 中

     五时 秋 春 冬 夏 长夏

     五气 燥 风 寒 热 湿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脏 肺 肝 肾 心 脾

     五贼 怒 喜 哀 乐 欲

     五德 义 仁 智 礼 信

     五窍 鼻 目 耳 舌 口

     五志 魄 魂 志 神 意

     五养 臭 色 声 味 饮食

     五欲 欲臭 欲色 欲声 欲味 欲饮食

     五音 商 角 羽 徵 宫

     五声 哭 呼 呻 笑 歌

     五液 涕 泪 唾 汗 涎

     五元 元情 元性 元精 元神 元信

     五物 鬼魄 游魂 浊精 识神 妄意

     五牲 犬 鸡 豕 羊 牛

     五星 太白 岁星 辰星 荧惑 镇星

     河图 四九 三八 一六 二七 五十

     我们知道,一个数、一个象就是一个范畴,既然是范畴,那么其范畴中的内涵及外延应该有个清晰的数或象来决定。股市数据有很多转向点,而这些转向点就是范畴的核心数;一个转向点与下一相邻转向点之间的数,就是范畴的外延部分。我们用后天八卦来作比如,从震卦到巽卦有一段“距离”,此“距离”就是震卦的外延部分。

     我们的后天八卦也潜含了一点点先天五行关系,它位于后天八卦的坎离二轴上。

     所谓先天五行关系是指一种完全不同于后天五行的关系,如天干、地支、八卦中的刑冲合害就是先天五行关系,而姓名学五行相生相克则是后天五行关系。

     如果在一个后天系统中(其实可指任何形式系统)存在先天关系,如后天八卦存在坎离这种与先天八卦相同的卦象对冲关系,那么借助这种对称关系,我们就可以超越时间过程(因为由离卦到坎卦的变化,在后天关系中,是要依次经过坤、兑、乾的范畴转换的),即从离卦直接借助先天五行的转换而得到所需要的卦象--坎卦(即数)。

     股市数据中所存在的直线所形成的趋势线关系,其实也就是先天五行关系,但只是偶然出现,如同后天八卦中只有坎离二轴一样。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潜含的先天关系经常出现。在易学中,我们如果要使每一个卦象与另一任意卦象发生先天关系,其前提就是要求该系统已经形成“遁甲结构”,但是,我们又曾经在《藏山雷学》里指出过,任何一个自然系统都已经是遁甲系统,故股市的数据也不会例外,只是我们很难找出其遁甲点(即先天与后天的交接点)。

     遁甲点就如同翁文波先生可公度性中的“母元素”,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凭直觉或“遍历穷尽计算法”来?

    

     公众微信号:hefeiyijintang

     个人微信号:405552300

     网 址:www.yijintang.org

     易筋堂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什么是上医?什么是医学之道?上承国术之道,下秉病患之苦,以内经等古典为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本,传播和践行绿色、自然、健康、治未病、天人合一的中医生活理念!并吸取现代医学的精髓,互补长短,以践行治病救人之本分。从2013年9月推出以来,我们已经超过百万粉丝。也欢迎你走进我们,让我们一起真正了解中医的博大魅力!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微信群:专家交流,专业行业人士,中医爱好者等各种微信群,搭设中医传播之桥,易筋堂中医个人助理微信:405552300,添加助理个人微信后,可以提交入群申请。

     五、免费和自费学习中医,提交详细个人简历,有学习决心,推荐专业老师。

     六、最专业的QQ群:易筋堂中医志愿者群303964785,易筋堂中医针灸推拿学习交流群22132135,易筋堂中医古典内经伤寒等学习交流群:347047763

     七、易筋堂中医随喜捐赠支付宝:yijintangzhongyi@126.com,捐赠的费用将用于中医公开课、论坛、交流会的场地和茶水费,公开透明。

     【中医合作】

     欢迎各传统文化相关、中医相关机构、社团相关的机构咨询合作;

     【深入交流】

     如果你是铁杆的易筋堂中医粉丝,可以致电15890106017或者关注我们的相关活动信息,进行探讨交流;

     【投稿探讨】

     您也可以邮件联系我们:yijintangzhongyi@126.com

     【志愿者申请】

     申请志愿者请您在公众平台留下您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所在城市、特长和是否有空余时间!我们将统一回复和安排!志愿者主要工作:1、参与中医的传播(有文字,新闻工作背景者优先考虑) 2、参与会议的组织,接待等具体会务组工作 3、优先参与后期的免费中医学习课程 4、优先参与后期的游学课程 5、参与策划和举办在各地的活动;6、免除公开课听课费、场地费和茶水费等费用。 当然,最基本的要求是你喜欢中医,热爱传统文化,愿意为传播中医做出努力!有开阔的心胸,包容!

     【如何分享到“朋友圈”】

     2 查阅与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易筋堂】微信?

     搜索微信昵称:易筋堂 或搜索微信号:hefeiyijintang

    

     2 关注订阅:点右上角->关注官方账户或添加微信号hefeiyijinta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百年易筋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