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治皮肤病: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
2016/8/25 百年易筋堂

     赵炳南 原北京中医医院名誉院长

     (1899年-1984年),河北省宛平县人(今属北京)。中医皮外科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名誉院长,兼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鉴于皮肤疮疡多陈疴久疾,故赵炳南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如对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经他细心辨析,属气隔血聚之症,遂不拘泥常法,投以大黄,破瘀止痛。

     赵炳南教授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对于中医皮肤及疮疡外科有很深的造诣。他能从古代医书中取其精华,融会贯通,颇多见解,更有创新。他很重视疾病的整体观念,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认为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与病损变化息息相关。

    

     在具体辨证时,强调必首辨阴阳。

     若不辨阴阳,妄加投药,“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他根据众多病案,证实某些皮肤疮疡的发病系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所致,故投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的药物,每辄取效。

     赵老治病有胆有识,有攻有守。

     如治疗阴寒症,他主张开始如攻伐太过,正气大伤,正不抗邪,不但“欲速则不达”,反而事倍功半。所以补消之中,以补为主;若正气渐复,病势好转,则应因势利导,乘胜攻邪,所以补消之中,以消为主;若正复邪衰,向愈趋势既定,则应扶正祛邪,补消兼施,以固疗效。

     鉴于皮肤疮疡多陈疴久疾,故赵炳南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

     如对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经他细心辨析,属气隔血聚之症,遂不拘泥常法,投以大黄,破瘀止痛。

     又如他治疗风湿疡(急性湿疹),能抓住热盛有湿的特点,投以大剂苦寒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胆湿热,疗效显著。这都说明其识病之精湛,用药之胆识。对于一些慢性病,如瘘管、溃疡等,则内以益气内托,外以化腐生肌之品,实属别具风格。

     1

     1、加减龙胆泻肝汤

     方药组成:龙胆草、青连翘、干生地、车前子、淡黄芩、生栀子、粉丹皮、泽泻、苦木通、生甘草。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2、加减除湿胃苓汤

     方药组成: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

     功用: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3、凉血五花汤

     方药组成: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

     功用:凉血活血,疏风解毒。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初期、玫瑰糠疹(风癣)、多形性红斑(血风疮)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

     4、凉血五根汤

     方药组成:白茅根、瓜蒌根、茜草根、紫草根、板蓝根。

     功用:凉血活血,解毒化斑。

     主治: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5、多皮饮

     方药组成: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鲜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主治:慢性荨麻疹。

     6、全虫方

     方药组成:全虫、皂刺、猪牙皂角、刺蒺藜、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赵老习惯使用的引经药

     药达病所。皮肤病的发病部位有其特点,故对引经药的使用尤为重要。

     皮损发于头部,藁本或川芎。

     面部,菊花、凌霄花。

     眼睑部,谷精草。

     眉棱骨,白芷。

     鼻部,辛夷花。

     耳轮,龙胆草。

     口唇,芡实。

     胸部,厚朴。

     腰部,杜仲。

     背部,厚朴或杜仲。

     腹部,姜厚朴。

     乳房,橘皮、橘叶。

     肛门,防己。

     阴囊,车前子。

     女阴,蛇床子。

     上肢或手,片姜黄。

     下肢,木瓜。

     四肢,桑枝。

     2

     (1)润肤止痒 黑芝麻、胡麻仁、郁李仁。

     适合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伴有便秘者。

    

     (2)调和阴阳 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钩藤。

     适合于:

     ①有出血史;

     ②不定时头疼头晕、手足心发冷或发热、自觉畏寒、腰膝酸软、睡眠不实、多梦易惊;

     ③男子可伴有遗精、早泄、阳痿或阴囊潮湿寒冷;女子可伴有带下、月经不调、少腹疼;

     ④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暗或淡;

     ⑤脉象多为寸关弦滑、双尺沉细或中空旁实的芤脉或三、五不调的涩脉。

     证属上火下寒、上实下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的阴阳不调症。

     方中天仙藤味苦性温,入肝脾肾经,苦主疏泄,性温得以通经,故可活血通络,而使水无不利,血无不活,风无不除,周身上下得以调达。

     鸡血藤性温味苦微甘,入心脾二经,功能活血舒筋,祛瘀生新,乃行血药中之补品,可治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月经不调等症,长期服用可调理气血之运行。

     首乌藤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肝脾肾经,功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可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能引阳入阴。钩藤性凉味甘,入肝心包二经,其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熄风定惊,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以上四药合用,可通行十二经,行气活血,通调血脉,舒筋通络,承上启下,以达调和阴阳之功。

     (3)补中益气 黄芪、黄精、党参、太子参、佛手参、黑元参、红参、白人参。

     (4)中和气血 丹参、丹皮、赤白芍。

     (5)扶正驱邪 乌蛇、秦艽、川连、漏芦、白花蛇舌草。

     (6)清心火 莲子心、连翘心、栀子仁。

     (7)养阴益肾、引火归原 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车前子、覆盆子、肉桂。

     (8)消肿利水 抽葫芦、仙人头、水葱、车前子。

     (9)强心 石莲子、建莲子、莲须、紫石英。

     (10)宽胸理气 荷梗、厚朴、合欢花皮、石莲子。

     (11)清血分热 生地炭、双花炭。

     (12)理气止痛 元胡、川楝子、炒乳没。

     (13)口腔糜烂、溃疡 金莲花、金雀花、金果榄、藏青果、马蔺花子。

     (14)托里生肌 黄芪、党参、土炒白术、土炒全归。

     (15)活血破瘀 三棱、莪术、鬼箭羽。

     (16)除湿健脾 生白术、生薏米、生扁豆、生芡实、生黄柏、生枳壳。

     (17)健脾燥湿 炒白术、炒薏米、炒扁豆、炒芡实、炒黄柏、炒枳壳。

     (18)养阴凉血清热 南北沙参、耳环石斛、生地炭、双花炭、二冬、黑元参。

     (19)益气 黄精、黄芪。

     (20)软坚散结 橘核、荔枝核。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第3卷第3期 作者:陈凯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ijintangzhongyi@126.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橘安洛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百年易筋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