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经络与筋的作用
2016/12/10 百年易筋堂

     人体疾病在中医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可具体分为骨折、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科损伤内证。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为运行气血的通道,且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因此,无论是伤气血或伤脏腑,均可导致经络阻滞,反之经络损伤亦可内传脏腑,经络运行阻滞必然引起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以,外伤与内伤是密切相关的,其相关的程度与损伤的程度有关,外伤较重时必然会出现许多内证。

     1、人体中经络的作用

     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及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了经络有运行气血,营运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临床跌仆闪挫所致筋伤常与经络有密切关系,如《圣济总录"伤折门》说:“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以复元也。”指出了跌仆筋伤致经络受损,经络阻塞,气血之道不得宣通,导致气滞血瘀、为肿为痛的病机。同样,如经络为病,气血瘀阻不能,又可导致筋肉失养而发生筋伤疾患,其发病也常累及经络循行所过部位。如腰为肾之府,肾之经络入脊内,贯脊至腰,络膀胱。膀胱经挟脊、抵腰、络肾,并下行臀及股后外侧,沿小腿后行于足背外侧,止于足小趾至阴穴。故肾与膀胱经脉的病变常可引起腰、臀部向下肢放射性疼痛,并可在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找到压痛点。在治疗方面,经络病机与筋伤病的辨证论治亦有着密切关系。如《伤科真传秘抄》中说:“若为伤科而不知此十二经脉之系统,则虽有良药,安能见效,而用药、用手法,亦非遵循于此不可也。”强调了经络学说在筋伤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2、人体中筋的作用

     筋,是指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总称。《灵枢"经脉》说:“筋为刚。”言筋的功能坚劲刚强,能约束骨骼。《素问"五藏生成论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明人体的筋都附着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筋的主要功用为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

     筋骨的损伤,在伤科疾患中最为多见,一般分为“伤筋”、“伤骨”,但两者又互相联系。

     引起筋伤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全身性的内在因素与局部筋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局部筋伤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但骨折、脱位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中说:“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于肝。故曰,‘筋者,肝之合’。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而又有为诸筋之主者曰宗筋……筋之总聚处,则在于膝。灵枢云:‘诸筋者,皆属于节’。”因此,筋病多影响肢体的活动,一般来说筋急则为拘挛,筋?则为痿弱不用。凡跌打损伤,筋每首当其冲,受伤机会最多。即使在“伤骨”的病证中,如骨折时,由于筋附着于骨的表面,筋亦往往首先受伤;关节脱位时,关节四周筋膜多有破损。所以,在治疗骨折、脱位时都应考虑伤筋这个因素。忽略了它,就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慢性劳损亦可导致筋的损伤,如“久行伤筋”,说明久行过度疲劳,可致筋的损伤,临床上筋伤概率甚多,其证候表现、病理变化复杂多端,如筋急、筋缓、筋缩、筋挛、筋痿、筋结和筋惕,等等,宜细审察之。

     筋骨的损伤必然累及气血伤于内,因脉络受损,血瘀气滞,为肿为痛。《灵枢"本藏》指出:“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所以治疗伤骨时,必须行气消瘀以纠正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百年易筋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