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适合中小企业落地实施的战略
2014/7/14 和君商学

     导读:战略规划魅力无穷,是一番精妙的逻辑推理,又像是一场纯粹的艺术创作,令无数企业家魂牵梦绕,也让诸多战略规划者一次次热血沸腾。然当下之中国总能听到一些关于战略有效性的不同声音,常陷入隔空打牛、“看起来很美,执行起来很难”的尴尬境地。综观中国企业的很多战略规划,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五味杂陈。

     文/和君合伙人 郑越文

     特别是中小企业,战略规划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结果往往出现两种情况:

     1、企业家团队、企业实力达不到战略要求的高度,最终只能束之高阁;

     2、被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累,导致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以至于错过最佳调整时机,致使整体战略失败。

     不知有多少人对以上说法存有同感,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说法,我们姑且认为值得探讨一番。

     首先来看,常规意义上的战略规划是怎样开展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战略多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精确研判,遴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扩张领域、商业模式、产品体系及文化要求等,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构建差异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出。如此说来,企业战略应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对抗性、谋略性等几个鲜明特征。

     笔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认同以上常规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也认为,在现实情境中,做到以上所述还略显不够。以下结合近期为南方某教育集团做战略规划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在本次战略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访谈阶段,通过与企业家及高管的亲密接触和多次沟通,尤其是走进企业家“心灵后花园”的时候,发现企业家基于自身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感知,会对教育培训行业的部分业务模式、产品选择有着明显的好恶之分。如,会对自己曾经尝试过的某业务领域置若罔闻、会对集团当前业务形式表现为过度自信;对于竞争对手没有太大兴趣去了解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企业家的这种思想和心理属于正常现象,其在教育培训行业耕耘了20年之久,对行业的理解、对区域市场环境的感受应该值得我们尊重,不能视而不见和否定过去;

     2、在进行产业研究以及市场环境分析时,既要有宏观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又要有中观的各相关业务板块区域研究内容,更要有基于企业所在地的微观研究——第一二梯队的竞争格局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与区域文化研究等;

     3、仅用数据和逻辑进行理性推理,只能证明我们的战略规划是正确无误的,却无法让企业家从内心深处形成冲动,未来势必会影响战略实施效果。

     根据以上三点基本思路,笔者最终确定了对该集团的战略规划操作思路,并形成这样一个模型:

     可做+能做+想做=要做。

     “可做”是基础。

     体现的是战略规划的基本功,假设我们对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不能精准把脉,后续的一切都有可能是错误的或没有意义的。基于产业研究的经营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动态分析、经济指标分析、客户分析、竞争分析等。既要秉承“产业为本”的思想,对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探寻行业机会和未来走势,同时也要对照发达国家教育培训发展历程,研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大环境、发展态势及全产业链分析,得出未来行业内“可做”的业务范畴。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沟通和分享,可以是聊天形式也可以是培训课形式,总之,要让管理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对行业的深度、广度有更清晰地认识,同时,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为下一步大家统一认识、平等对话奠定基础。

     “能做”是内功。

     考量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究竟可以撑起多大一片天,能够承接哪些机遇,同时,也考量项目组能否将企业剖析透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从企业“拥有程度”和“行业竞争重要性”两个维度对资金、政府关系、品牌、营销、市场推广、人力资源、教研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定。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家和管理层要客观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既要有发展信心,又要理性地看待集团现状。“能做”划出的范畴在与“可做”进行交集后就已经比较适中了,许多大集团都是以此为蓝本进行战略选择,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选择操作空间。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应该继续聚焦,集中企业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两、三件事即可。这当中就涉及到第三个维度——“想做”。

     “想做”是本质。

     能够调动企业家的极大创业激情。根据笔者过往经验来看,但凡那些能够让企业家发自内心带领骨干团队心无旁骛地高喊“严格按照**战略执行”的项目,基本上都很成功,否则,就容易打折扣。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常会遇到瓶颈,需要企业家完成自我突破。前面讲到,企业家及高管团队会对某类业务有着比较固执的看法,也会对某类业务有着明显地偏好,若是我们一味地按照严密逻辑得到的结果去要求企业开展“能做”业务,会对整个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埋下致命的隐患。其实,每一个企业家头脑中都有很多想法,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可做+能做”削去那些凌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坚定其思想中那些闪光的、在我们“交集”范畴之内的成果,这样的工作,必然会让双方倍感愉悦。所以项目组不断探寻企业家态度的根源、价值观和真正的渴望,多次碰撞,几经交锋,最终获得企业家真正“想做”的事业范畴。

     完成以上三步曲,结果自然清晰可见——行业的“可做”+企业的“能做”+企业家的“想做”=我们共同的“要做”。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战略选择就是机会和能力的平衡与取舍。机会导向的企业会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能力导向的企业又会偏向保守主义,可做的事情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少,怎样找到非你莫属的那份事业,深入探寻企业家内心世界,就是一种不错的战略选择。

     和君商学友情提示: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你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无数人...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和君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