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共享经济
2015/11/11 和君商学

    

     文/张民 和君咨询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因为今天的分享与我之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这是我做咨询的第三个年头,第一年主做品牌营销,第二年主做企业文化,第三年是战略和组织,也帮创业的朋友们做过商业模式设计。

     做咨询以前,我在互联网公司,做过互联网产品运营和新媒体传播。我相信知识是相通的,也不该有边界,这也是我的追求。工业化引来精细分工,反而限制了人格的自由发展,而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解放。

     在探讨共享经济之前,先和大家聊聊互联网,就相当于介绍一个人之前先讲讲他爸爸和他爷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他(它)。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在我看来,真正开启人类互联网时代的是家用PC的普及,始于上世纪80年代,家用PC以鼠标、图形化用户界面和微型便携为三大主要特征,结果大受欢迎,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入互联网。

     三十多年以来,互联网催生了三波新经济浪潮,第一波浪潮是虚拟经济,也是我们最初理解的网络经济,第二波是电商及O2O经济,第三波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共享经济。下面这张图,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互联网经济的切口。

    

     整体来看,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共享经济正在涵盖我们的衣食住行玩,而且不仅在消费领域,还持续向生产和投资端延伸。最显著的案例是Uber和Airbnb,最近半年,关于这两家公司的文章一定刷爆过你们的朋友圈。

     今天我将换一个角度,重点是寻找这些共享经济平台的共性和底层逻辑,希望对正在思考、关心企业转型或商业模式创新的各位有启发。遵循人的认知习惯,我且谈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和究竟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要谈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重要吗?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共享经济是野蛮生长?

     先看看两组数据。

     Uber的估值两年翻了15倍,今年年中估值已经高达510亿美元,仅用五年时间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高于小米450亿美元的估值。2012年,Uber开启全球扩张,三年后覆盖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310个城市,每天接送乘客100万人次,2014年累计接送乘客1.4亿人次!Uber全球司机数量超过100万,与世界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员工数量相当!

     Airbnb已经拥有2300万会员,平均每晚的客流高达42.5万人,比希尔顿在全球的交易高出22%,希尔顿覆盖的国家90 多个,拥有客房68万间,喜达屋覆盖的国家100 多个,而Airbnb 覆盖的国家190 多个,拥有超过120 万的房间数,两倍于希尔顿,只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超过了酒店业的百年老店!而Airbnb的员工数量只占到希尔顿和喜达屋的百分之一!Airbnb的最新估值也达到了255亿美元,两倍于喜达屋市值,与希尔顿相当!

     共享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住宿、出行和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未来五年内,共享经济还将继续在旅行、车辆共享、金融、人力资源、影音娱乐等领域继续蔓延,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价值预计将超过3350亿美元。这是普华永道的预估,我觉得还是低估了。为什么?

     因为共享经济还在不断自我更新,刷新人们的想象。以Uber为例,2013年7月,在纽约上线UberChopper(直升机服务);2014年4月,上线UberRush(同城快递);8月,上线UberFresh(快递送餐服务)。2015年1月,上线UberCargo(货运服务)。此外,Uber还利用其平台进行过很多短期测试项目,如UberIceCream(送冰淇淋)、UberTree(圣诞树)、UberMovers(搬家服务)等。

     利用Uber的平台和技术,我们似乎可以将任何闲置的资源与这个软件联系起来,这样Uber就不仅仅是一个打车软件,其面对的市场也不仅限于交通出行,诸如物流货运、本地生活等都可能成为Uber的目标市场。

     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大行其道,各类共享经济初创项目也正在相应的领域内野蛮生长,甚至在悄然之间革掉传统从业者的命!

     第二个问题:共享经济是什么?我们如何界定它?它的本质何在?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确保你充分理解了这个问题。

     借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Access is better than ownership.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连接比拥有更美好。这句话揭示了共享经济的本质,即:使用权>所有权。未来衡量财富的标准,不是拥有和占有多少,而在于能快速连接和使用多少事物和资源。

     由此,我作出对共享经济的定义,有三个层次:

     A 通过盘活所有权存量的方式提升经济价值增量

     B 以我有为他所用,以我能为他所用,反之亦然

     C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A到C越来越精炼,也越来越触及共享经济的核心,共享经济已经超越物品交易的范畴,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衍生新的社交场景,于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在共享经济的语境下有了新内涵。

     共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超越标准化,走向人情化,超越标准化很重要,是共享平台赶超行业龙头,甚至百年老店的杀手锏。要知道,人类从瓦特蒸汽机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追求标准化,而互联网和共享经济首次逆转了三百年来人类一贯的追求方向。

     第三个问题:怎么做?共享经济有哪些经营法则?共享平台到底怎么建?

     国外和国内共享经济平台和创业项目越来越多,扩展领域很广,覆盖人群不同,运作手法也有差异,比如有的偏重走营销,有的偏重做资本;透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虽然“面子”不同,但“里子”有共通,拔掉鸡毛后,到底剩下了什么?

     先来看几段非常有代表性的共享经济案例,涉及教育、医疗、C2C电商以及养老,目的是让大家开开脑洞。

     教育相关概念的创业项目是近年来投资市场的大热门,当下教育培训行业的痛点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在价值分享链里只获得很少的回报,最大的利益被销售、中介瓜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而共享经济解决了两类问题。一,可以解决学校老师在业余时间赚取外快的需求;二,可以解决拥有教师资质,但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工作的人的需求。他们可以不用依附于私立教育机构,而是成为自由职业者,为学生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给平台的佣金一定远远低于给私立教育机构的。教育培训行业必然进一步去中介化。

     姬十三成立的“在行”就是共享经济在培训业的创新,任何一个在某方面有所建树或有所见解的人都可以在此注册成为行家,这些行家自由支配时间和交付方式,不依附于任何培训机构的,但这并不妨碍用户从中获得经验知识和相关资源。无论聊创业、管理还是谈人生,都将有对接服务。

     很早就出现UGC的概念,客户贡献内容,在国内豆瓣、微博和虎嗅就是代表,我本人也曾在虎嗅上发表过文章,审核速度非常快,你的文章甚至可以上头条!这样就进一步打破了话语权垄断,人人皆可发声。

     我之前做过新媒体,属于创意行业,这个行业一直存在很多兼职的合作者,这些能够为公司提供创意内容但并不供职公司的人被称为freelance,大部分的创意公司都需要freelance,前段时间我还推荐了一个freelance给我朋友的新媒体公司。共享经济为创意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某个公司发出了一个客户的相关任务,平台上会有很多创意人员领取任务,公司根据创意人员的往过作品和评价选取合适的人员,然后开始达成协议并实施。这种模式在国内也早已经有了落地项目。

     这两年,手艺人这个词逼格忽然高了起来,像我曾参与初创的罗辑思维就非常倡导尊重手艺人,我们也乐于在罗辑思维的平台上为手艺人揽活儿,真正让有价值的人获得价值回报。国外有个类似的电商平台叫Etsy,能把小规模制作手工艺品的生产者与愿意高价购买这种手工艺品的消费者联系到一起。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想给自己的母亲买一个茶壶套做生日礼物,一定能在粗多大的商超买到,而且价格还很便宜。但在Etsy 网站上能买到的则是,由住在英国的一位老妇人手工制作的茶壶套,花纹编织的工艺则来自于历史悠久的家传手艺。这样是不是更有趣?“物美价廉”这个词已经不足以涵盖我们对物品的诉求,如何能建立与制作者的映射关系,会让物品有更多附加值,更加值得珍藏!

     还有共享经济下的医疗,医生可以用空余的时间为附近或更远(根据费用)想享受定制化医疗服务的病人提供在线咨询以及上门治疗等服务,而许多病人也不需要再跑到医院去挂号、问诊。如果医疗行业实现完全的市场化,那么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医疗行业定会迸发出巨大的生机。尤其是槽点巨多的中国医疗,亟需模式上的革新,以模式创新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会是捷径。

     再聊聊养老产业,人活于世,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无论国内国外,更普遍的现象是老年人往往孤独,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巴西,不少的年轻人都想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而在美国,有一群退休老人,住在养老院里,他们想有人可以陪他们聊聊天。于是,有了一个名为“Speaking Exchange”的项目,通过网站将这两群人连接在一起,既解决了练习口语的诉求,同时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简直功德无量!中文在世界也越来越受欢迎,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搞?当然还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差异,比如社交偏好等。

     信用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为如果你信用记录差,甚至可能被驱逐出整个共享协作体系,这和古代流放的感觉差不多,你们感受一下。

     企业的管理者更要关注共享经济的前沿动向,因为说不定颠覆你的竞争者已经诞生,又或者跨界的打劫者正在积蓄力量!实际上,一方面是新的创业项目风起云涌,另一方面,不少传统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共享经济模式。

     比如汽车厂商纷纷试水分时租赁业务,比如戴勒姆的Car2go共享体系,主要选用Smart这样的小型车,目前已经拥有超过一百万个会员,运营超过13000辆车,已经覆盖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8个欧美国家的29个城市。国内也有,的前段时间我们还与北汽新能源等企业一起探讨本土化共享经济实践的新模式和新思路,项目合作也在推进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共享经济在中国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看了这些案例后,你有什么感受?后背发凉还是眼花缭乱?没关系,下一步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底什么事共享经济商业化运作的内核?搞懂了或许你也能做!

    

     先看第一张图,共享经济是一个四方参与的游戏,以共享平台为核心,左右连接闲置资源的所有者和资源需求方,共享平台将闲置资源分割或整合,形成标价商品,然后便捷地提供给需求者使用,这是第一条线路;

     第二条线路是使用者支付报酬、完成使用后评价,这里要注意,报酬并非直接支付给所有者,而是经过共享平台的考核后转化成激励措施,以补贴的形式给到所有者。比如Uber司机,一般要一周以后才能领到补贴,而不是直接从打车人手里拿钱,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想想。

     紧接着,第四个参与者登台,在共享经济形成规模以后,政府介入监管,制定新规,而共享平台通过游说赢得政策利好,最终,在与传统市场利益集团的博弈中促成共享经济走出灰度,达成新的平衡。

     然后是最关键的:怎么盈利?

     共享经济正在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共享平台也将走向轻型化管理,裂变为三个中心:通过交易获取差额利润,通过结算形成资金池,通过数据处理沉淀数据资产。

     资金池和数据资产将成为共享平台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于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架构形成一个战斗机的结构,政策影响走向,三个中心是强劲的发动机舱。

    

     共享经济作为一个相对来说的新事物,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你可以越挖越深,上面这张图是我上周完成的,然而三天后,就有了新变化。要感谢蔡萌总,启发我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模型,最终形成“双平台”模型。

    

     首先,共享平台继续裂变,可以形成营销中心和营运中心,前者达成品牌溢价,后者衍生增值服务,比如Airbnb,可以向房主提供房屋管理,Uber提供车险服务,甚至可以开修车厂,这都极有可能。而我们刚才讲的交易、结算和数据三大中心,整合起来可以做什么?

    

     金融平台!马云说阿里未来三大业务是平台、金融和数据,我非常认同,这三个关键词不仅适用于阿里,也包括其他平台型企业。通过金融平台,共享组织进一步刺激供需两端,给供方贷款扩大所有权,比如换车、买房等,同时开展信用消费业务,推动共享经济进一步繁荣!

     未来,只要你有盈余,无论是物品盈余、时间盈余还是知识盈余,或者你有手艺技能,都可以供应商的身份参与到共享经济的运行体系中来!在互联网经济的三波浪潮中,如果说最初互联网还是一张虚拟的网,那么共享经济正在罗织一张真正的网,这张网将覆盖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和财富管理,成为安身立命之所在!

     本文根据10月23日和君小冰“共享经济”在线分享活动整理

     主讲嘉宾:

     张民,和君咨询师,互联网运营出身,先后参与“静雅思听”和“罗辑思维”创业项目,《经理人》、虎嗅网、《21世纪商业评论》特约作者,现主要从事战略规划、组织和商业模式设计咨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和君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