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 观雨 ? 赏雨
2017/6/21 和君商学

     夏季,多雨之季,时而暴雨如注,时而阴雨绵绵。漫天挥洒的雨水,喂饱干涸的土地,浇熄炙热如碳的酷暑盛夏。

     雨,素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常描绘、抒发之物。多雨之季,让我们找寻最美雨境。

    

     听雨

     《听雨》

     季羡林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句注释

     1.昏:昏暗

     2.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3.断雁:失群孤雁

     4.僧庐:僧寺,僧舍。

     5.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6.一任:听凭。

     译文

     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后,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那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落单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却独自一人在僧舍之下,听着这细雨点点。

     人生悲欢离合总是那么伤情,哎,台阶前雨啊就一直下吧,下到天地放明。

    

     赏雨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第三幅画面是显示词人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观雨

     《有美堂暴雨》

     北宋?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词句注释

     1.有美堂:一处建筑名称。

     2.顽云:浓云,乌云。

     3.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

     4.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5.羯(jié)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6.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7.洒面: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作多篇美文。

     8.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就指大海。

     9.琼瑰:玉石。

     译文

     一声响亮的雷声使游人脚下震颤,有美堂上,浓云密布,挥散不去。

     远处的天边,狂风裹挟着乌云,卷起海浪犹如大海竖立起来一般;暴雨从江浙的东方渡过钱塘江,一路狂飙向杭州袭来。

     西湖水波激荡犹如金色的酒杯,水位高涨仿佛要泻溢而出;疾雨敲打山林,如羯鼓的鼓点般激切。

     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让他用这满山的飞泉洗面,也来看看这眼前的暴雨奇景,简直犹如倾倒了大海中鲛人的宫殿,雨水如珠玉般洒遍寰宇。

    

     赏雨

     这首七言律诗《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即景诗的力作之一。诗以雄奇的笔调、美妙的语言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及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景观之一。苏轼生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特别欣赏,写过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此诗气势尤为雄伟壮大。

     诗的首联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轰鸣仿佛由脚下传来,并且云雾缭绕不散,预示暴雨即将来临。

     颔联前半句驰骋于想象,描写独辟蹊径。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以颜色,称之为“黑风”,使其视觉化,极其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狂风卷着乌云的不可阻挡之势。“吹海立”是形容风的强烈,风的猛烈程度仿佛把大海都扶立起来。夏天的暴雨,区域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将这一景象恰如其分的描写出来。

     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酒杯,把疾雨敲打山林的声响比作羯鼓的鼓点,其喻贴近生活容易让人共鸣。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

     尾联写观感。面对磅礴的雨景,诗人震动不已,突发奇想,用这满山飞漱的泉水唤醒沉醉的李白,让他也看看这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隐含着请李白凭此景写出美妙诗篇之意。此处用了诗家惯用的“雨催诗”的典故。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和君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