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杭州土著的年味回忆:无酱鸭,不过年【归乡记·2019】
2019/2/7 15:00:40 港股那点事

    

     点击阅读“2018年那些让人回味的大咖金句”

     作者 | 艾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我是杭州土著,杭州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在这里生活了30年,我都想象不出在其他地方过年是什么感受。

     其他地方,再好再赖,都是异乡,没有感情上的羁绊。

    

     (摄于小河直街)

     就像之前和北京土著的朋友聊天,他说“外乡人总是羡慕本地人,可一旦不如意,他们还能嚷嚷逃离北上广,我们呢?退无可退。到不了的、到得了的,都只有这么一个家乡。”

     年渐长,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趋向传统,对家乡和故土的感情,总是在年底浓稠起来。

     因为,每每年底,才有回到小时候的感觉:那个也还繁华、洗净铅华凸显出老城人情味的,更娇小的江南城市。

     平时就体会不到吗?上班忙成狗回家累成狗,不对,狗其实根本没我忙没我累;西湖和老城区?是没有这个精力和闲情去逛的,除非有外地朋友慕名前来并指定陪逛;钱江新城和滨江开发区?太日新月异了,和自己的生活太没交集了。

    

     (摄于苏堤)

     像我这么心态的杭州土著,往往会被人说是老杭州。

     老杭州的“老”,说白了就两个字:恋旧。

     哪种旧?旧时光,街坊邻居齐齐备年货,酱鸭、春卷、红灯笼,“无酱鸭,不过年”,地道的食材没那么精致,可杭州人的年味,就是从一只酱鸭开始的,你问10个人,11个人会这么告诉你。

     记忆里酱鸭飘香的年味,从爷爷辈延续到我这一辈,以后应该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像每一代杭州人,手把手教孩子吃酱鸭一样。

     孩子成年后,可能平日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还无感,一旦逛到青瓦白墙的老城区,特别是城南一带,也就是南宋时的皇城根下,过年的气息瞬间就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结结实实环抱住每一个走进巷子里的人,整个人都舒活过来“嗯,这是我的杭州,我的家乡”。

    

     (老城区小巷里的酱鸭店)

     所以,每每过年前的一两天,我总爱趁城市日渐空旷、杭州回归到杭州人记忆里的杭州之际,去老城区的小巷子里转一转,看几眼酱鸭,闻几口大同小异的熟悉香味,方觉踏实。

     我总说酱鸭是过年的味道,爸妈会说其实是算晚了,酱鸭就是杭州冬天的味道:“小雪”时节一到,老一辈杭州人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酱鸭了,谁家阳台上晾晒的酱鸭最多,谁家就是“大户”,就算现在自己动手少了,老字号门口排队也少不了。

     嗯,他们对酱鸭的感情,只会比我深厚。

     天气晴好的时候,皇城根下的猫猫狗狗慵懒晒着太阳,偶尔抬起头,瞥一眼晾晒着的酱鸭。嗯,酱鸭最需要的就是,口感好不好得看老天爷的心情,所以18年底19年初杭州连着大半月下雨,老杭州也担心了大半个月:我的酱鸭怎么办?

     你可能不知道,杭州的酱鸭在南宋时就是官礼酱鸭,和北京烤鸭、南京板鸭齐名。

     如果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出南京,也没有一只酱鸭,能逃脱杭州本帮菜的菜谱——1956年,杭州酱鸭被浙江省政府列入“36道老杭州名菜”,2016年惊艳了G20峰会。

    

     (巷子里晒酱鸭的阿姨)

     所以喽,我家的年夜饭上,你说能少得了酱鸭吗?那是肯定少不的呀。

     用我的话说,就是“又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酱鸭儿喽。”对,你没看错,在杭州的方言里,儿话音是最大的的特色,酱鸭我们叫酱鸭儿。

     简单提一嘴,毕竟南宋传承了很多北宋的习惯,方言也带点儿北方“血统”,没有吴侬软语那么南方化。

     边吃酱鸭儿,边和爸妈用杭州话聊天,时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快过年的那段光景:妈妈拉着我上街置办年货,一抬头总是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晾在窗台上的酱鸭、腊肠。

     阳光特别好的时候,刚酱好的鸭子油光发亮,还会有油缓缓的滴落。妈妈就会催着我快走:“滴在头上,又要给你洗澡了”。

     因为小的时候,冬天给小朋友洗澡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烧很多很多热水,在洗手间里,热气腾腾的热水放满整整一大水桶,烧水可能就要烧上半天,那时候烧水都是用煤饼炉子,生好炉子就要慢慢的等水开。妈妈帮我洗澡的手速一定要快过热水变冷的速度。

     过年的时候,杭州人的饭桌上必定有:酱鸭、春卷、蛋饺、八宝饭、鱼、年糕等等,有的是传统,有的是寓意,小孩子醉翁之意不在酒,胡乱的往嘴里塞点吃的,就等着向长辈们说点吉祥话可以拿到红包,长辈们也会考考孩子这一年学到了什么知识。

     男人们互相劝着吃完杯中的老酒,女人们不紧不慢的收拾吃好的碗碟,小孩们凑在一起看电视节目,不懂的地方哈哈大笑。

     然后等着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看一会儿表演后就去放鞭炮和礼花……

     真是怀念童年啊,回不去的,都是最永恒的记忆。

    

     (摄于苏堤)

     长大以后,年味越来越淡,想吃的想穿的马上可以达成,年夜饭也不在家里吃了,大家越来越习惯在前一年就挑选酒店、定好来年的年夜饭。

     二十多年的光景,当年中气十足张罗年夜饭的人老了,而我们变成了当年的他们,只是年夜饭从家里,挪到了饭店。

     但即便是在酒店吃年夜饭,酱鸭依旧是必点的菜,在觥筹交错中,在一口口酱鸭中,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以杭州这几年发展的势头,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繁荣,哪里的美食没有,口味也只会日渐多元化。

     可就算平日里人模人样吃着各种西餐、川菜、粤菜……到了年关,还是酱鸭最落胃。

     这种落胃,无关经济,和年复一年的饮食习惯有关,尤其是幼年时培养出来的口味,往往会维持终身,这种终身,未必是每一日,或许是逢年过年,或许是隔三岔五,会平淡也会放大,从来不会消失。

    

     (西湖夕阳)

     又一想,其实也和经济相关,每个地方流传至今的特色菜,总归离不开这么几个条件:最丰富的食材、最适宜气候的制作方式、最适合大众口味的烹饪方式,以及最适宜寻常家庭的保存手法。

     总归是要物美价廉老少咸宜,才能担得起“特色菜”的名号吧?不指望讨五湖四海的胃的欢心,有本地的胃的宠爱,就足够了。

     不变的是酱鸭,变化的是家乡。

     不仅仅是我这个杭州土著切身体会到杭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人来了,就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对杭州“一眼万年”,杭州也在你我他的努力下,日渐繁荣——嗯,除了房价越来越高,一切都那么美好。

    

     (在白堤自拍的一家)

     那么,你有没有可能也和我一样,是在杭州过个大年?是的话,请一定要品尝我们的酱鸭儿,我先吃为敬了!

    

    

    

    

     格隆汇新春送福利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参与

     (格隆汇新老用户均可参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港股那点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