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文稿校对训练法(最实用的技巧)
2018/9/6 20:19:34 基层干部参阅

     来源:编辑校对

     导读:

     文稿校对与修改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功。要想做好校对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校对技巧。所谓技巧,一是要重视校对阅读的技能训练,眼动、注视和内部言语有机结合;二是养成校对阅读的良好心理素质,心静如水、专心致志、全心投入。

     要点一:

     重视校对阅读的技能训练

     这是指校读时眼动、注视和内部言语的有机结合。这种技能必须在校对实践中自觉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

     (一)科学地控制校读时的眼动速度

     眼动是指人眼在校读时的移动。校对客体是由许多字符组成的,校读时,校对主体的视线是循着字符自左向右移动的,一个个字符,先后落在视网膜中央,形成一个个注视点。眼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注视点(即阅读单位)的大小,直接影响注视点的清晰度。眼动速度越快,注视点就越大,对字符形体感知的清晰度就越低。快速的浏览,跳跃式的扫视,感知的字符形体是模糊的。反之,缓慢而匀速的阅读,感知的字符形体就清晰。

     由此可见,眼动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校对的质量。但是,也不能过慢,过慢又会影响校对的速度,拉长校对周期。因此,校对阅读的眼动速度是校对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课题。

     根据实验测定,比较理想的眼动速度是:平均在每个字符上停留0.9秒(包括异同比较、是非判断和他校的时间在内)。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据此推算:一个工作日实际校对时间为6个小时,合计21600秒,21600÷0.9=24000,校对日定额以20000—25000字为宜。日定额超过25000字,就会加速眼动,扩大注视点,势必影响校对质量。一目十行式的阅读,由于感知的字符形体模糊不清,个体字符的错讹不易察觉,自然会影响猎错改错的效率,此即“欲速则不达”。

     当然,眼动速度对感知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视力敏锐、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知识积累深厚者,对客体感知敏捷,其眼动速度就可以适当加快。反之,就要放慢眼动速度。因而确定眼动速度,要从个人生理、心理的实际出发,以能清晰地感知客体为标准。

     还有,不同类型的书稿,对校对者的感知会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古籍的语言是古代语言,现代人不能立即理解其含义;社科理论书稿里,概念多,定义多;科技书稿里,专名多,图表多,公式多,外文字母多;少儿读物用拼音字母为汉语字词拼音,校读时要同时兼读与汉语字词对应的拼音字母;手写书稿有的字迹潦草,有的涂抹勾画,辨认费时费力;文字加工多、卷面不清晰的书稿,会影响视线的移动速度。校读这类书稿,眼动速度都应适当放慢。因此,控制校读的眼动速度还要因书而异。

     (二)增加回视运动,加深对字词印象

     回视运动指注视点跳回已经读过的部分。有经验的校对员,在校读过程中,遇到容易混淆错用的字词,或修饰成分较多的长句子,会做回视运动,倒回去重读一遍,以加深对这些字词的印象。这样做,常常能够猎捕到隐蔽性很强的字词错误。

     回视运动还有助于加深对校样中反复出现的专名(人名、地名、国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名词)和概念的印象。在一部书稿里,外国人名、地名的音译,常常出现前后不一致,尤其是多人合著、合译的图书,这种情形屡见不鲜。校对阅读时必须关注,多做回视运动,解决不一致的问题。

    

     (三)协调内部言语和眼音距的关系

     内部言语指校读者默念的言语。默读时虽然不发音,但言语器官仍然在运动,不断向大脑发送信息。眼音距指注视点与默读的文字之间的距离,眼音距以字数计量。阅读者在注视文字材料时,由于注视点的转移而隔断了视线,仍能默念出注视点以后的若干文字,这些在视线隔断后继续读出的文字数量,就是眼音距的数量。当校读材料与大脑存储的信息接近时,内部言语的速度就会加快,这就是通常说的“反应敏捷”。内部言语速度加快了,眼音距就扩大,此时校对者只能感知字符形体的大致轮廓,校对质量就会明显下降。

     某出版社做过试验,将两页俄罗斯小说校样,交给两人同时校读,其中一位是熟知俄罗斯文学的编辑,另一位是第一次接触俄罗斯小说的校对员。校后质量检查结果:编辑校读的速度比校对员快,校对质量却比校对员差。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编辑熟知俄罗斯文学,对校读材料反应敏捷,因而内部言语速度加快,眼音距相应扩大,字符形体就模糊不清,不少个体字符错讹在模糊的视线下溜走了。上述试验告诉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内部言语的速度,缩短眼音距,增加对注视点的注视时间,是提高校对质量的有效方法。

     校对是文字性、学识性很强的工作,又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校对工作者不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和学识水平,还要掌握校对工作的技术规律,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这样,就可以相得益彰,把校对工作做得更好。

     要点二:

     养成校对阅读的良好心理素质

     阅读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校对阅读十分重要。

     校对阅读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如下表现:一是耐得寂寞,心静如水,不急不躁,缓慢而匀速地阅读;二是专心致志,一字一符地阅读,一字一符地细辨;三是以猎错为快事,为拾补而陶然,全身心地沉浸在补漏改错之中。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校对阅读的良好心理素质呢?

     (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前面已经说了,校对阅读是以猎错改错为明确目的的阅读。校对阅读的这种目的性,是由校对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决定的。校对是图书编校质量的最后防线,其职责是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图书作为文化信息载体,不但负有传播文化的现实任务,而且由于其超时空的内在特质,还负有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所以,校对工作者不但要有现实责任感,而且要有历史使命感,不但要对当代读者负责,而且要对后代子孙负责。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

     在校对阅读过程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自觉地调整心理状态,除却杂念,克服浮躁,认真阅读,口诵心惟,详察细辨,谨慎改错,从而做到“一字不略过,一字不妄改”。

     清代学者朱文藻这样形容校雠大家鲍廷博的校书情志:“一编在手,废寝忘食,丹铅无已时。一字之疑,一行之缺,必博征以证之,广询以求之。”宋代大学者欧阳修晚年将生平著作一一订正,夫人见他太累了,劝阻说:“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欧阳修笑着说:“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为免“后生笑”而甘愿“自苦”。鲁迅当年曾为《三闲书屋校印书籍》拟过这样的广告词:“本书屋……虚心绍介译作,重金礼聘校对老手,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这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中文编辑校对网,致力于做最认真的编辑校对工作室。

     没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把完成校对任务看作挣钱的手段,为了多挣钱而赶进度,必然心里浮躁,或者核红了事,或者一扫而过,以致造成错误百出的严重后果。从职业责任来讲,这是一种渎职行为;从职业道德来讲,这是一种道德丧失。

     (二)培养敬业乐业情感

     要养成校对阅读的良好心理素质,除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外,还要培养职业兴趣,使从事校对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从而对该事物表现出积极探究、锲而不舍的追求。孔子早就认识到兴趣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物质兴趣、精神兴趣、社会兴趣等类型,我们探讨的职业兴趣属于社会兴趣范畴,即对某一社会工作的兴趣。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职业兴趣是热爱工作的重要动力,职业兴趣还是职业稳定的重要因素。校对职业是一种寂寞、枯燥、艰苦的职业,从事校对活动,需要耐得寂寞,忍受枯燥,不畏艰苦的心理品格。成年累月地面对原稿、校样,日复一日地比照校核,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职业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趣”。处于这一阶段的兴趣,常常与人们对某一职业的新奇感相联系,随着新奇感的消失,兴趣也会自然地消失。所以,有趣阶段的兴趣是不稳定的。第二阶段是“乐趣”。经过第一阶段的沉淀,职业兴趣逐渐稳定下来,注意力能够长时期指向某一职业,因而积极学习业务,潜心掌握技能,表现出持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阶段是“志趣”。当乐趣与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发展成为志趣。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志趣,就会产生极大的内驱力,从而表现出自觉性和创造性。校对工作者要把培养对校对事业的志趣,作为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

     (三)训练自我克制的意志力

     人完全不受外界干扰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校对外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校对工作者不可能不受到精神上的打击和物质上的利诱,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很难的。排除干扰、敬业乐业的办法之一,就是训练自我克制的意志力。训练的方法有三:其一,通过意志努力将自己的心理指向限定在阅读目的中,坚持以猎错为目的的阅读方式;其二,不断用文字差错的危害警醒自己,避免回到习惯的阅读方式;其三,不断总结自己校对阅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巩固并完善校对阅读方式。

     经过反复的自觉训练,就会掌握校对阅读的方法,如明代学者王守仁所云,“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复”,从而有效地猎错灭错。

     来源:《最专业的校对训练法:眼动速度、回视运动、眼音距一个也不少》,摘自 周奇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比较研究》,中文编辑校对网

     基层干部参阅(ID:hnzsck)

     关注基层| 读懂体制 | 2646884327@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层干部参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