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里谈扶贫
2018/9/10 12:36:34 基层干部参阅

    

     (图片来自网络)

     谨以只言片语,纪念我半年来的扶贫攻坚工作。遥向依然坚持在扶贫攻坚岗位上的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个历史学毕业的本科生,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秉笔直书,但是在这半年里,我有太多次的曲笔,以下文字,皆是真实感受。

     扶贫的原因:

     学校领导安排我下乡扶贫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不懂得怎么拒绝,加上我需要时间来准备我的考研复试,在领导动员后,我报了名。私心想着下乡虽然要开启一份新的工作,重新学习,但是不用处理棘手的教学问题,也许有更多的自由。同时扶贫也是一间攒人品的工作,毕竟能够帮助到一些贫困人口,能为他们出一点点力。

     扶贫给我带来了什么?

     1、时间

     我确实实现了我扶贫的第一个初衷,我记得我是2018年3月12日才开始下到乡镇政府开会的,才开始了我的新工作。对比教师这一份职业,我确实争取多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因为三月份,除了填写和发放一户一卡一册这一件事情比较重要之外,并没有什么大事需要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做。

     当然,刚开始,没有人给我们指导、培训,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基本职责是什么。也没有给我们安排好住宿和伙食,也没有一份正式的文件给我们一个正式的身份。我们只好在完成了基本的工作之后,往返与市和乡镇,没有事情也几乎不下乡。

     2、成长

     虽然长在农村,但从小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对现实世界并没有多大的关注,对社会现状也没有多大的了解。在村里做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没有了学校的庇护,生存环境没有学校单纯,人心也比较多变。

     在这半年,我确实成长了。我变得勇敢了,能够独当一面了。因为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我们需要协调和乡镇政府各个部门、村干部、其他工作队员(或者第一书记)、村民(包括普通村民、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关系。虽然政府的工作每年都反反复复,但是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特别是我所在的村是面上村,没有第一书记,所有的活都找我负责,对于不懂的问题,只能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问人,直到弄懂为之。

     3、磨炼

     基层很苦,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无法体验的,离开学校,我一度觉得自己没爹疼没娘爱,两头不到岸。

     学校作为我的后盾单位,除了经过另外两个老同事软磨硬泡之后得到一点点生活用品之外,学校有什么好的福利不会想到我了,但是需要缴费的时候就催得特别猛,这点让我很难过。

     政府这一边,所有的工作都推到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的身上,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我们解决吃住、路费、生活的问题。我们的伙食、路费补助到今天依然没有给我们(原本文件说每个月定时发放)。

     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感觉特别的委屈。最忙的是周一,因为要早早起来,从市里赶到乡下开9:00钟的例会,开启一周的生活。我工资才两千块大洋一个月,要生存、要孝顺父母、要还助学贷款、要攒学费,只能每天舔着脸皮蹭别人的车,索性大家看我是个小姑娘,对我比较照顾。

     所有的痛苦对于我都是磨炼,我并不觉得这段日子有多难过。我学会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现有的资源处理事情,学会了在没有事情无聊的时候一个人默默的拿着书或者手机看书、背单词。

     我庆幸我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让我学会了很多。但是很多能力也慢慢退化,比如说: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在村里,有时候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融入环境,你的水平只要跟村里的水平匹配就可以了。太优秀就会显得突兀。

    

     扶贫给国家、社会带来了什么?

     我们和贫困斗争了几千年,中国是第一个有资本和魄力喊出:“消灭贫困!”这样霸气口号的国家,这个跟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变化有关,我们强大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了。

     通过扶贫攻坚,许多没有能力支撑孩子读书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很多没有钱治病的家庭也能够看得起病,很多老弱病残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很多没有住房的家庭有了稳固住房,很多乡村都铺上了水泥路,很多没有水喝的居民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我们能看到,我们的乡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一点点的变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扶贫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

     1、形式主义

     令我比较难过的是,我第一次入户,我帮扶的一户2016年脱贫户,只有一个妇女在家,家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读书,这位妇女特别勤奋,揽了很多的活来干,她很嫌弃我们每个月入户登记扶贫手册,她直接就跟我讲:“天天登记,什么都不见给,有什么用了?等你我都浪费半天的时间了。”

     我们理解国家出于“精准”这一个考虑,需要我们对每一个的动态贫困户时刻了解,这个很有必要。但是,扶贫手册本来是为贫困户提供了保障,也束缚了贫困户和相关的工作队员。

     早就听说过,有人因为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不真实、有涂改等问题被通报,所以我填写扶贫手册的时候填得战战兢兢,生怕出错,但是越紧张越容易出错。写错字、写错位置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因为这些小问题就通报,未免矫正过度。帮扶联系人每个月都要到贫困户家里一次,以前更可怕,每个月两次,贫困户也需要工作,为了等我们,浪费半天的工作时间确实不值得。而且,很多情况下,国家很多的政策指标,真正要落实到每一户每个人的时候,都是无法达到标准的。每月走访贫困户确实挺浪费人力物力的。

     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留下痕迹,走访贫困户需要痕迹,荔枝嫁接需要痕迹,项目验收需要痕迹,调节纠纷需要痕迹,党建需要痕迹……

     上级的本意我可以理解,就是为了督促我们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方便检查。但是很多事情,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能是一个人默默的做了,周围并没有人给我们拍照,就等于白搭。

     所以我总结了一条工作经验:活可以晚点再干,但是照片一定要先拍!本来村里面村干部加上工作队员也就7个人,人少的可怜,还要多分一个人出来拍照记录,确实挺增加工作量的。有时候为了补这些材料,不得不重新召集相关的人,挺劳民的。

    

     2、工作层层加码

     原本以为,我们的任务只是扶贫而已,后来发现,工作队员是万能的。

     按照《第一书记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我们的任务包括一下六方面:带领脱贫致富、进村入户服务、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风情况。

     总之,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我们来管。

     每周一都有例会,一开就是半天。其他会议总会给你许许多多的意外惊喜。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所谓驻村的“八九不离十”的政策,要开八十场的村民会议,让百分九十的村民认识你,还要走访全部的农户。

     诚然,这是为了督促我们履行职责,了解当地民情,更好的为乡村建设,但是很多政策的制定脱离了实际,就很让人反感了。

     我自认为自身的能力有限,我没有学过发家致富的技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如果我懂得如何发家致富,也不至于穷困潦倒,连自己的学费都凑不齐。

     我能给村民带来什么?我除了能陪老人拉拉家常、宣传一下政策,我甚至连一只小鸡仔都买不起给我帮扶的贫困户。

     反观这半年的工作,走访一下贫困户、特殊户、开会、填神数据、神表格、开没玩没了的会、写老也写完的台账日记已经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村干部一般一周只值一天的日,而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则是没日没夜的干活。

     我很不理解,在工作队员没有下乡之前,这些活都是谁干的呢?现在又出了一个扶贫APP,目的是减轻工作队员的工作量,实时监督工作队员的工作,之前的台账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多了一本电子台账,工作队员除了写台账,估计已经没有时间为村民办事实了!

     3、督查千奇百怪

     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做一个调查,一年之内,驻村工作队员会面临多少场的督查。

     从层面上来讲,国家层面上有第三方、省际交叉、国家审计、国家媒体联合;

     省级层面(7次以上) :对各地市委、 市政府考评(所有县市区及部分乡村户)、交叉大检查(半年一次)、对县市区一级大督查(10月开始, 覆盖所有县市区、 乡镇)、自治区“两随机” 抽查(2次以上)、年度“四合一” 成效大考评;

     市层面(10次以上):扶贫领导小组每一季度牵头督查考评或各专责小组随机(所有县市区及部分乡村户)、市委组织部牵头由第三方每半年对县市区抓党促脱贫攻坚工作考评(2018年7月、 2019年1月) 、市纪委牵头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检查(随时进行)、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对第一书记考核(4次)、市委组织部对工作队进行日常管理抽查……

     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县、镇一级的各种突击。

     工作再突出再优秀也会有不足之处,因为一些小毛病就被通报的人大把了去,就跟小时候上学被老师点名一样平常。多少老江湖在此跌倒,我比较幸运,我所驻的村一次都没有挨检查过,加上台账做得也比较好,一路心惊胆战的渡过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其他村的伙计就没那么幸运了,特别是贫困村的,有一个第一书记,在一次党建督查中,被问得两股战战、大汗淋漓。我就问你一句:“爱我,你怕了吗?”

     ……

     啰里啰嗦讲了很多废话,不是发牢骚,而是希望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让扶贫能真正落到实处,给老百姓更加稳固的保障,给驻村干部稍微多一点关爱。

    

     ↑↑扫描上方二维码看精彩官场小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层干部参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