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你其实可以这么过
2015/3/6 厚朴中医

     本号终于有了篇像样的文章。有位厚朴三期的女生,用很特别的方式过年。 咱们都是抢火车票、堵高速、马尔代夫七天游、爸妈跟前胡吃海塞一周,谁受啥罪谁知道,要跟人家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正文开始,本号第一篇投稿,据说有奖励。

     昨天元宵节,年算过完了,让我们谈一谈过年吧。

     近几年,我和家人选择开车的方式回家过年,这样可以一路游走,好好看看那些历史名城,或者那些有着好听名字、引人遐思的地方,现在的模样。(楼主您说的是古称兰陵的山东枣庄吗?)

     “新”大约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不排除,中国大地上有太多地方会让人升起敬畏心。这些地方多数是自然条件恶劣,不宜人类生存,且没有丰富矿产资源。除此之外,大部分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区几乎都被改造成如下模样:宽阔的街,高耸的楼,空荡荡的开发区,明晃晃,亮堂堂,连广告词也是千城一面,名士豪门尊贵奢华,赤裸裸的表达着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祖辈生活过的痕迹、情感、苦难与荣耀、随着一切“旧”物件的消失而逐渐淡出新人类的视线。所以,我们不得不经常从畅通无阻的高速上拐下来,改走国道或者县道,去那些还没有被GDP转移支付完全改写的地方,缅怀一下“旧”日时光。

    

    

    

     去年途经河南的神垕镇。神垕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诞生地。这个一千多年前曾经创造出高温窑变的神奇小镇,现在是高仿聚集地,听说无论哪个朝代的瓷器都可以仿制。匠心何处在?曾经中国人的生活用品繁富考究,而现在国人只有去国外淘好用的马桶盖。英剧系列短剧《黑镜》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情人车祸去世,女友陷入思念不能自拔,最终定制了他的男友,一个高智能机器人,男友所有曾经在社交网络上留下过的痕迹,都被高度还原,不仅容貌无异,连皮肤的手感、走路方式、语气词也完全相同。但是这个既温顺又不知疲倦的情人最终令他的女主人感到失望。这个既魔幻又逼真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设计可以到达极致,而人类的情感却是最后的决定者。

     湘西有个比凤凰古镇早900年的镇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谪贬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出自这里的芙蓉楼。与凤凰相比,这里游客不多,很多宅子都是本地人自己住着。傍晚,大妈在城外跳广场舞。城里有宵夜。我们吃一碗当地的醪糟汤圆,摊主是二十出头的女孩,脸色苍白,眼圈发黑,一边漫不经心的煮着汤圆,一边看着手机,低头不语。旅途中经常遇见这样的年轻人,相似的流行装扮,空洞的眼神,神情透露着颓唐和冷漠。每每看到他们,“存在虚无感”就扑面而来。

     几年前,北京的雾霾刚刚进入大众视线,穹顶之下还有蓝天,我便向往着有朝一日去乡村自然的生活。后来,我发现我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那是在赤水的一天早上,我们在小吃店吃早餐。年轻的老板夫妇忙着招呼客人,让他们三岁的儿子独自坐在桌前看电视。电视里传出阵阵瘆人的惨叫,出于母性本能我马上关掉电视。小男孩狠狠地瞪着我,那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恨。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看见电子媒体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人们的亲密爱人,人们被它诱惑,受它摆布,一旦离开它,便感到加倍空虚和无聊。记得路上我陪儿子坐了一段高铁,一半以上的人在玩手游看电影,一小部分的人在吃吃喝喝打牌打瞌睡。我和儿子拿出手工作业羊毛线来编制,经过的人无不侧目,简直成了行为艺术。

     不仔细观察,我们并不容易发现电子媒体对人的心神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常常看见十几、二十岁的孩子患上抑郁症,,被父母带到徐老师那里求诊。幼儿园里,喜欢喊叫,手脚乱动,自来熟的孩子多跟接触电子媒体过多过早有关。国外也有研究证明电视带大的儿童容易产生认知困难,性格孤僻抑郁暴力等一系列问题。年轻人中普遍的“存在虚无感”固然是多种因素的产物,陪伴他们度过童年时光的电子媒体总是难逃其咎。

     现代人刷存在感,大都向外求,获取别人的注意和认同。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向内的,是你对自己的认同。我认识一个男孩,从小生活在父亲强大的意志下,一切大小事情父亲都为他安排妥当,当这个男孩即将三十岁到来的时候,他所有的心愿就是要自由,做自己想做得事,哪怕是卑贱的愚蠢的。因此,不要剥夺他人体验人生的权利,哪怕是以爱的名义。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也有品尝失败和难过的权利。只有真实体验过悲喜冷暖,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才能蓄积出足够心力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很幸运,旅途中我们总是能够“鼓腹而游”,实地体验《舌尖上的中国》。与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和单调的流水线商品相比,饮食保存了较多的可爱的地方传统。为什么做饭这门手艺没有被无所不能的现代社会所取代?我猜想大约因为吃饭的问题可谓人的底线,总有父母要为儿女做顿饱含深情的家乡饭,所以这些制作方法得以保存。像醪糟、、泡菜、霉豆腐、酸汤这类发酵食物,特别需要时间和人的精气神的涵养,每家每户做出的味道都不一样,这里面蕴含着中国的哲学。

     然而我们的饮食文化依然面临失传的危险,原因之一是道地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原因之二是,随着更方便、更刺激的外食习惯的建立,人们的口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有很多父母经常带年幼的孩子下馆子。少年宛如天性,从小建立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根深蒂固,在食品安全严峻的中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爱回家吃饭的人是要冒相当大的风险的。徐老师曾讲过一个病例,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连续在外面吃了三个月的小吃后,患上了1型糖尿病。还有报道说,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儿童第二大死因。空气,饮食,睡眠,情绪,不合常理都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现代人的处境是四面楚歌,一不留神就掉进了利益相关者精心打造的陷阱。恢复常识是保护家人健康的第一步。

     老子早就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对色声香味触不计代价的追求,后果正在显现:弥漫大半个中国的雾霾,乡村社会的礼崩乐坏,失去活力的年轻人。

     我是七零后,还记得小时候厉行节约、浪费可耻的教导。从厉行节约,到消费观念盛行,不过短短二三十年。五光十色的信息刺激着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让人难辨需要还是想要。我们习惯于对欲望俯首称臣,不加约束。当不自然成为自然,自然就成为了奇迹。

     如今过年,从物质上看,是极丰裕的,可是年味儿却是寡淡的。年味儿,在我看来,总少不了美物,美食和创造这一切美的心灵。有时我想,现在孩子记忆中的年味儿,会让他以后无论身处何方都想着回家过年吗?回家过年会带给他妥妥的满足感和万象更新的来年吗?

     以己之德,修己之身,不自外来。过好我们自己的年,是每个人的责任。我设想我心中过年的情形是这样的:那时我已经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我的家就是孩子心心念念要回的那个家,我会把年过成一场盛大的节日,有亲笔书写的对联和鲜花,用美好的器具盛放着精美的食物,燃香烛,敬天祭祖,准备好压岁钱,盛装等着小子们磕头,火盆里烧上几根竹筒听爆竹声声,美酒助兴,亲朋好友围炉守岁,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还会提前几日给远方师友写封信,发自内心的拜个年。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猛然发觉,写出来的永远只是要表达的整体思想的那一个细小的部分。而我的整体思想似乎与以下有关:向内求,法乎常,心物一元、有情有礼、有节有度与感受生活的美好。

     乙未年孟春的北京,蓝天比往年多了一点,屋檐下常有雀儿们出双入对,不怕冷的草已露出了尖角。愿此文带给我们些许清香和暖意,祝我们“春天来了,心暖花开”。

     ———年在中国还在,只是已经不在全家都对着电视摇微信的城市了吧。文章作者是从北京开车回贵州,不走高速走县道,跟老公孩子一路相伴,收获满满。看完有启发吧?分享给更多人吧!(特以不贴广告向作者致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厚朴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