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胆囊癌真的“意外”吗?
2021/3/9 18:01:41 护士笔记

    

     胆囊结石10余年,期间一直做检查,为何“突然”发生了癌变?看看下面的内容~

     张大爷患胆囊结石有10余年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反复发作了多次。医生每次都建议他做胆囊切除术。但张大爷一直想着做保胆取石,不切除胆囊,所以一直拖着。

     今年过年,张大爷因为进食了油腻肉汤,急性胆囊炎发作,疼痛剧烈,这才下决心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是,一个意外情况让一家人措手不及。

     手术中,医生告诉家属,意外发现张大爷的胆囊已经发生了早期癌变。但是张大爷一家人都疑惑不解:10余年一直在做检查,为何都没有发现肿瘤呢?什么是意外胆囊癌呢?

    

    

     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是指“以初诊为胆石症实施胆囊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其概念属于“舶来品”,国外最早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突出其“隐匿性” “非可疑性” “不可预知性”,特指此类胆囊癌在术前未被发现,术后病理确诊。在我国,术前胆囊癌确诊率仅30%,IGBC的比例高达0.91%~2.09%。

     “意外”分二个方面:

     01技术方面的“意外”

     手术中未发现胆囊癌或行术中冰冻病理未能检出,却在石蜡切片复检时发现,术中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不相符。关于两者符合率的报告各不相同,据国内文献报道,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总确诊率为93%~99%,延迟诊断率为0.4%~3.5%,误诊率在0.5%~1.0%。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冰冻病理存在更高的假阴性(误诊率)。原因在于,在做冰冻病理时,切片组织会因快速制冷出现冰晶、细胞肿胀等变化,而温度过低或过热或是温度由冷变热,都会使炎细胞变形导致胞核肿胀、异型,呈现巢状、条索状分布,容易被误诊。当使用冰冻病理无法判断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时,病理医生会暂时给出“良性”的判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得出的是假阴性的判断,之后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手段予以补救,但如果贸然判断为“阳性”,切除了病人的某个重要器官,以后就无法补救了,这种过度医疗的伤害对病人更大。

     02思想方面的“意外”

     术前及术中评估不充分带来的“意外”。术前检查不充分,忽视高危患者的术前检查。研究发现超声内镜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22.2%、78.1%和33.3%,其诊断T1期胆囊癌分期的准确度亦可达80%。多排螺旋CT鉴别良恶性胆囊占位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分别为72%和44.4%。而MRI/MRCP 3.0T薄层(<5 mm)的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鉴别胆囊良、恶性疾病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1%和87%。需要注意的是,MDCT和MRI对胆囊癌T分期的诊断效力相对较差。早期的胆囊癌病灶小,即使在影像检查上也无特殊的表现,反而胆囊其他病变如结石、炎症掩盖肿瘤,所以即便是手术前做了超声、CT等检查,也可能发现不了。

    

    

     追溯剖析“意外”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术前、术中对癌变的高危预测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和判断。部分患者和张大爷一样仍存在着“讳疾忌医”的观念,害怕手术,能不做脏器切除就不做脏器切除,即使早已发现胆囊结石,甚至炎症已反复发作,仍对于手术切除存在顾虑,最终导致胆囊恶变。虽然IGBC的多数患者分期较早,预后较好,但我们必须树立“胆囊结石并非小病”“胆囊切除并非小手术”的正确观念,减少意外胆囊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ray F,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Clin,2018,68(6):394-424.

     [2]秦建民,意外胆囊癌误漏诊原因与临床防治策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23):1167-1176.

     图文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文章作者:李恋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ueso2018,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精选1、沉痛代价!12岁患儿被迫切除睾丸、附睾!这个案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2、这不是海鲜过敏,是梅毒!!!是梅毒!!!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护士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