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2018/9/10 7:28:00任大刚 冰川思享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一句客套话,在至圣先师远逝的年代,向一切给予我们良好启发的人士致敬。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任大刚

     写这篇教师节的文章时,我正捧着手机,坐在周日小学四年级英语培训班教室的后排,奋指疾书。

     1

     坐在后排的家长和坐在前面的小朋友一样多。他们有的做笔记,有的发呆,有的玩手机。我应该归入玩手机的一类。

     年轻的女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全情投入,师生互动很频繁。如果她讲得再难一些,我便打算放下手机,再复习一下搁置已久的英语。

     所有家长陪着孩子坐在一起上课,大概是古今中外未有之奇观。

     我并不希望坐在教室里,相信很多家长也不想坐在教室里。培训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准备足够大的休息室,家长因此不得不坐到教室来。

     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就没有家长陪坐在教室的情形。但家长一坐进教室,像是监督老师上课,很不信任老师一样。

     我曾经做过老师,第一次走进培训班的教室上课,心里便很不自在。但见到老师并无厌恶之情,才逐渐放下惴惴不安之心。

    

     ▲ 在上海一家培训机构里,家长和学生坐在一起听课(图/任大刚 摄)

     老师们都是靠本事吃饭,最终要靠学生成绩和选课人数决定收入,因此应该会对家长进教室持欢迎态度。混日子是跟自己过不去。

     小孩子最大的心愿是跟父母待在一起。父母坐在后面,他们在前面上课,也算是待在一起,这应该是他们乐意的。

     在他们这一代之前的人类社会,没有人体验过这种新奇的上课方式,但是从孩子们的情绪看,他们的确是很乐意的。并且,由于家长们坐在后面,无形间起到了监督课堂纪律的作用,教学效率提高不少。

     这种史无前例的课堂人员组成方式,目力所及,并没有进入教育专家的视野。

     2

     毫无疑问,目前我坐在这间教室里看到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异端的、边缘的教学方式。但须知,一切改革都是异端变为正统,边缘变为正途。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私立学校没有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顶多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偶尔请家长到学校客串一下教学活动,如此而已。全程深度参与到教室的教育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这或许会带来两个担忧。

     第一,孩子的独立成长时间会不会因此延长?

     上周五,我家小孩“擅自”邀请她的同班同学来我家做客,孩子母亲大惊失色,觉得没有向她汇报,如果出了安全事故,担当不起。我则认为,更应该注意的是,孩子在实践怎么交朋友,怎么待客,这是成长必经的一步,迟早要来。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脱离家长视线的过程。家长与孩子同在一间教室学习,之所以不会出现保护过度,是因为这种家长与子女同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大量的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

    

     ▲ 安徽淮南市青少年宫内,走廊里坐满了陪孩子学艺的家长(图/图虫创意)

     第二,会不会因父母陪伴时间长短,导致成长过程中出现人为差异?

     我认为,这种特殊的课程往往在周末和节假日,正好也是绝大多数父母休息的时候,而不至于让富有的全职太太专享。

     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清楚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很多家长穷尽努力,踢桌子打板凳鸡飞狗跳也无济于事。问及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可惜他们要照看的学生有三四十、四五十个,实际上很难诊断准确病因。

     而家长随堂听课,则可以从孩子听课是否专心,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接受能力,专注度和智商高低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从而更能够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这种家长随堂听课的新形式,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也要坚持不被潮水改变方向。

     扫码关注冰川小编

     加入冰川微信群

    

     3

     我观察很多培训机构老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充满着少有的职业自信。今年年初,我在一个培训机构看到过一张非常令人震撼的海报。

     这张海报统共列出20名教师的教育背景,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9名,来自中国科大、华东师大和华东理工的毕业生各2名,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和上海师大的毕业生各1名,还有1名来自法国国立高等化工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老师只负责高中数学、物理和化学教学。

     从他们的照片看,他们如此年轻,充满活力和自信;他们供职于一个培训机构,而不是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但并不因没有体制身份而感到惶恐不安。

    

     ▲在上海一家培训机构里,墙上挂着的一张“学霸教师团队”海报(图/任大刚 摄)

     曾经有个朋友想单独聘请某个培训机构的老师给孩子补课,被拒绝,原因一是培训机构不允许;二是培训机构给的工资已经足够丰厚,不必外出搞私教。我想这就是职业自信的最终来源。

     职业的自信,意味着职业心理的健康。只有一个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一个心理扭曲自卑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显然是很不利的。

     4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出这些肤浅的教育观察,我的意思是,关于“教师”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亟需升级换代。

     目前谈到教师,潜意识里限定于学校教师。

     其实哪怕是在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义上谈,这个限定也站不住脚。

     譬如中小学的课业培训机构,主要承担的是“解惑”功能;一个人走进职场,还需要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那主要是“授业”。他们显然是韩愈定义的老师。

     除了只是把学校老师当成老师外,还有一种倾向是认为只有“传道”的才是老师,从学校天生具有形塑学生品格的功能出发,因此更认为只有那里的工作人员才算是老师。

     但在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你22~28岁大学、硕士或博士毕业进入职场,只是学习告一段落。

    

     图/图虫创意

     很多人认为,一旦成为成年人就三观恒定。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情况下,三十岁之前和之后,婚前和婚后,有孩子没孩子,有房没房,炒不炒股,等等,人的观念通常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而从“传道”的角度来说,也还面临体道、认道的革新和实践,所有引发其变化的因素,未必是学校的专职教师的言传身教。

     偶尔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多年没有谋面的人会说,你当年的某句话改变了我……这时候我们往往很惶恐,我们不过是很普通的人,何德何能去改变别人?

     但人家言之凿凿,非常诚恳的样子,兴许某句话真的打动了人家的某根重要神经,给处于人生低谷或困惑之中的人以良好的启发。

     你的这句话对人家的影响,恐怕不亚于思想政治课的全部功能。如果你是如此影响别人的,在这个教师节,你理应得到祝福。

     值是之故,我认为,教师节,除了祝福我们学校里的老师,还应该祝福所有给我们带来观念变革,职场进步,解答了我们重大疑惑的一切人。

     我想,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一切人为一切人之师。这个时代正在去往这个方向,“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一句客套话。

     只有在一个静态的社会,年岁越长,观念技能和知识才会越垄断在年长者的手上。在一个学习型社会,年长者向年轻人学习观念和知识,太正常不过了。

     爷爷向孙子学习互联网意识和技能,不是很正常的吗?

     一切时代的学校几乎都是保守观念的代名词,教育观念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学校向培训机构学习教育教学,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在至圣先师远逝的年代,向一切给予我们良好启发的人士致敬。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任大刚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最近更新

     方光头,一记时代符号

     滴滴死了,出租车完胜

     “造富”百万小店,零售通的进击与梦想

     所谓娘炮,只是多数人的一种偏见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冰川思享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