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问真答:为什么明军在土木堡之役惨败|大象公会
2016/5/12 22:04:34小陶 大象公会

    

     “土木堡之变”被视为明代由全盛转向中衰的国变,明英宗被俘也创造了历代明帝“天子守国门”最为严重的一次败绩。那么明军究竟是因何失败?尚在强盛期的明王朝何以不敌蒙古瓦剌一部?

    

     土木堡之变示意图

    

     明英宗朱祁镇像

     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众多,但始终回避了一个基本问题:明军人数一向宣称有五十万,而也先的军队至多也就五万人,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也先仅仅在两天不到的时间内就全歼明军,俘获明英宗,这实在出离常识。实际上这一宣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明代军政的腐败,以至于实际情况并不如通常所写的那样。

     “五十万”的数字源于时人刘定之的《否泰录》,但此说并未列举可信的依据,反而被后世沿袭,几成定论。直到近十几年,此说才受到明史学者的有力质疑。

     北大历史学系李新峰副教授通过分析正统十四年(1449 年,土木之变当年)京畿地区实际在籍兵力,得出明军即使动员所有京畿卫所,也不过只有 25 万在籍官兵的结论,可见“五十万大军”纯属讹传。

    

     明代北京卫所遗迹

     这与英宗时亲历土木堡之变的兵部右侍郎李贤记述相当吻合,根据他的《天顺目录》,除去朱勇在鹞儿岭(土木堡战役前的一次遭遇战)损失的 5 万兵力,土木堡应只有 20 万明军。但《天顺日录》也存在严重缺陷。李新峰新近的研究表明,明英宗登基之初的京军三大营满额状态下仅有 18 万人左右。

     李贤的缺陷就在于,他混淆了随征军队的性质和京营军额的前后变化。据《英宗实录》记载,皇帝亲征出发前命赏赐京五军、神机、三千等营官军银钱和驮驴。可见当时只出动了京军三大营随征。

     又根据《英宗实录》和《平阴武愍王墓志铭》(朱勇的墓志铭)载,朱勇在鹞儿岭损失的兵力应为 4 万人,所以土木堡的明军总兵力不会超过 14 万人。实际上直到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才增兵至 25 万人,李贤的记述多半源自景泰年间的京营档案。

     这就让明军对瓦剌的优势大打折扣。

    

     明代瓦剌版图

     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更是让这个数字也还得再打折扣。其中记载道:“七月十七日, 皇帝领兵八万亲征,……督杨弘三父子伏兵山间击贼, 擒杀四万余级,但传闻此事,而时未有文移可考。”

     古代大军出征,为迷惑对手振奋士气,往往极力夸大自身数量。该传闻中称明军“擒杀四万余级”就是一个严重注水的战绩,这意味着“皇帝领兵八万亲征”很可能也是夸大宣传后的产物。

     然而,这个“八万”的数字比我们前边估算的明军最大兵力数小了许多,既然是当时官方有意放出的夸大消息,朝鲜传闻的英宗所领兵力应该比 14 万更多才对。而李朝方面打探到这样一个数字,合理的解释恐怕就是:明英宗麾下的兵力连 8 万都不到,为壮声势才故意夸大到 8 万。

     一旦接受这个兵力设定,我们再来看明军交锋前的状态就不至于那么疑惑了。目前研究认为也先总兵力有 4 至 5 万人。而《英宗实录》载明蒙交锋前,明军中“众皆危惧”;除了王振外,诸臣都是一片悲观态度,并无人多势众的气象。

     特别是明军抵达土木堡当日,人马饥渴,却将南侧河流的控制权拱手让与一支不足 2 万人的蒙古军。次日被包围后,明军更只采取原地防御的策略,甚至不敢主动突围。这些都不是占据兵力优势一方所应有的表现。

    

     被冲垮的明军部队

     所以,明军即使有人数上的优势也不会超出蒙古瓦剌军队太多,在士气低落、疲于应战的情况下自然打不过也先的军队。

     但是三大营的满额状态仍有 18 万,明英宗何以连半数的军队都发动不出?

    

     明英宗盘腿待俘

     事实上,早在明宣宗时期,京营就存在严重的缺编问题。英宗刚继位时“在京七十七卫,官军士校尉总旗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今各营操练仅五万六千,选用不敷况。”即 40 余万兵额的京畿七十七卫,实际仅剩 25 万人;而京营兵力则只剩下 5 万 6 千人,较之 18 万总兵额,尚不足三分之一。其军政腐败程度可见一斑。

    

     明中期顺天府附近地图

     至正统十四年土木堡战役爆发前,兵科给事中叶盛在《水东日记》中更记载,全国卫所 320 万兵额,实际只有一半人员在籍。文中还单列了 35 个京卫,情况并无区别。

     虽然有观点认为该说过于夸张,但参考正统三年,兵部右侍郎于谦的奏文“天下都司卫所发册坐勾逃故军士一百二十万有奇”,说明在土木之变十一年前,全国卫所的空额问题既达 120 万之多,土木之变时情况越发恶劣并不奇怪。

     明朝军队空额的原因很多。除了士兵对从军本身的抵触,从基层管理角度讲,各卫军官克扣军饷,收受军人贿赂,私役军人为家仆,可以造成空额;从后勤筹措角度讲,户部在放饷过程中贪污,在供给衣装等军资时侵夺,可以造成空额;从派遣调用角度讲,工部役占士兵营造建筑、替官营作坊劳动等,也可以造成空额。

     朱元璋在开国时不是没有防范这些腐败问题,他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监督体制来制约腐败。但事实证明,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效果非常有限。以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为例,俺达犯京师,皇帝急命京营出战。

     然而京营军在籍几十万,实际居然只有五、六万人,“户部支粮则有,兵部调遣则无”、“今之提督武臣……平时则役占营军,以空名支饷,临操则四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这说明朝廷的监督机构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这些机构本身也可能在参与腐败。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皇帝竟然一直未能察觉问题。

    

    

    

     ▼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象公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