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日神剧”这么不靠谱|大象公会
2017/3/31 22:01:42肖谣 大象公会

     国产“抗日神剧”为什么这么雷人?它们的收视率为什么又这么成功?

     文|肖谣

     “抗日神剧”早已是中国网民的集体吐槽对象,普通人即使不关心战争也不看电视,对这类电视剧的某些具体情节和设置也如数家珍。

     ▼ “抗日神剧”视频集锦

     抗日神剧能有此等效应,主要是因为异常雷人的历史细节还原和战争场景再现。实际上,与欧美甚至韩国相比,中国的历史、战争剧杰作之少、神剧之多,着实令人惊奇,并不局限于抗日题材。

    

     为什么中国战争片总是不肯认真“打一仗”?“抗日神剧”又为何经久不衰?

     历史剧有多难拍

     中国的历史、战争剧之所以质量不佳,确实有一些客观上的不利因素。

     要拍出靠谱的古代战争场景与细节还原,需要有相关的战史研究作为依托,而中国这方面一直落后于欧美。

    

     ▍电影《赤壁》剧照:细节不足,武侠来补

     祖先对此要承担部分责任。中国史料中的战争记载先天不足,史家文言笔法虽然颇具美感,但却不够精确和清晰。著史者为求文字精简,倾向于丢失大量具体史料,后世学者很难还原战争的具体细节。

     发生在先秦的“城濮之战”,素以战争细节记载周详著称,但《左传》对其战斗过程的叙述,仅有惜墨如金的 124 字,虽然记述了晋楚两军的部署概况和大致战斗经过,但具体战阵如何排布,兵种如何构成、执何种武器,双方战损情况怎样,统统不清楚。

     研究先天不足,多数中国影视剧制作者更无从了解古代战阵,片中的战斗细节自然不是群架乱斗,就是武侠杂耍。偶有《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类出现结阵战斗的异类,呈现的也是朝鲜阿里郎般的团体操视觉效果。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相比之下,欧美电影工作者们就要幸运得多。以史诗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为例,其据以还原历史细节的材料十分可观。不但原始史料《亚历山大远征记》对战场的描述细致入微,而且近代以来的军事历史学研究成果也越发丰富,只要资金和技术到位,较为精准的还原一场古代战争并不困难。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对高加米拉战役的还原堪称经典

     中国古代战争还原困难,近现代战史研究也没好到哪去。官方修订的战史,往往不重视细节梳理,很难据以还原战场。即使是发生不久的战斗,具体情形也常不甚了然。

    

     ▍抗日神剧《敌后便衣队》标榜根据老兵回忆录改编,不过关克涛老先生其实是文艺兵,为新四军“拂晓剧团”成员

     造成“抗日神剧”的也不只是史料问题,即使有较真的导演希望再现一些真实历史细节,也常受制于多数剧组低下的水准,难以如愿。

     在国内,道具制作、场景美工、现场导演,大多数都是职业技术人员、“老师傅”们的天下,很少有剧组会将诸如古代兵器、甲胄的复原制作交给相关专家团队。这里既有经费、时间的问题,也有认识不足或是工序流程上的缺陷。即使剧本提出了明确的道具要求,在实际拍摄时也会不可避免的缩水。

    

     ▍近年来网络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活跃,使部分历史、战争片得以摆脱塑料道具。图为古兵器爱好者为某剧制作的藏军锁子甲,具备了一些史实的影子。

     一切服务观众

     不过,除了部分历史、军事爱好者,多数观众对于影视剧的“真实”、“细节准确”其实并不苛求。

     神剧们的收视率表现也大多不错,据说热门抗日神剧的利润普遍高达 200%,而以“手撕鬼子”闻名的《抗日奇侠》,更成为当年多家电视台的收视冠军。

     这并不奇怪,很多制作费低廉的“抗战神剧”,都只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电视台面对中老年观众推出。这些发行渠道的推广费用极低,回报虽少,但只要控制好成本,依然能有不错的效费比。

    

     ▍2012-2016 年 5 月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数据来源:CSM 媒介研究)

     作为还在坚持看电视的少数派群体,中老年观众也不是突然对“神剧”产生审美偏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抗日电影早已庄严宣告:敢在美帝航母面前逞凶的日寇,最后总会败于抗日群众的土地雷。当代抗日神剧不但继承了这种革命浪漫主义传统,还包装以新潮噱头,对上了年纪的观众自有吸引力。

     随着“抗日神剧”连获成功,观众群体也持续发生演化,但凡对剧情、制作细节稍有追求的观众都将逐渐被排除出收视群体,坚持者的心理预期则越来越低,越来越习惯这种怀旧复古、粗制滥造的叙事方式。

    

     ▍2010-2016 年各年龄段观众人均日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可以看到中老年群体已渐成电视观众的主力(数据来源:CSM 媒介研究)

    

     ▍少数“抗日神剧”也会延请过气明星,主打偶像牌,以期抢占一部分年轻观众收视市场

     相比之下,西方的历史、战争片虽然制作水平高得多,但在场景还原上也只是点到为止,远称不上精准。毕竟,影视作品并非历史论文,排在第一位的绝非服装道具“真实可信”,而是通过故事、人物、情节、悬念来吸引观众。

     战争片之所以力求场景还原准确,道具制作靠谱,目的不在于对观众进行科普,而是力图让观众在感官上进入剧情推进所需要的“氛围”,对场景和“环境”产生信任感,接下来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在这个“真实”的环境之下发生的故事。反之,则会让观众产生“跳戏”的感觉。而一旦故事效果和“背景真实”发生冲突,背景通常要为故事让路,毕竟故事和人物才是电影的中心。

     如 2004 年上映的美国史诗电影《特洛伊》,时间背景按史实应为迈锡尼时代,但鉴于该时期的服装与武器过于简陋,与故事剧情半神话的浪漫气质不符,剧组果断穿越搬运了相对华丽的希腊古典时代铠甲武器。

    

     ▍让佩戴野猪牙头盔的迈锡尼裸男演绎神话传奇,确实有失体面

     而以历史细节还原准确和道具制作精良著称的《亚历山大大帝》,虽然让一众历史爱好者激动不已,但其冗长拖沓的剧情节奏和矫揉造作的叙事方式,不仅让其名列烂番茄行列,媒体综合评价仅 34 分,还给华纳兄弟公司带来了一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可见剧情本身失败的情况下,其他元素的拯救效果十分有效。

     当然,“剧情需要”并不能为众多国产“抗日神剧”历史背景还原上的失败开脱,因为其故事、人物和情节,通常也都粗陋不堪。

     政策剧不好写

     其实,当代“抗日神剧”并不孤单,解严之前的台湾也曾成批出产过类似的影片。

     三四十年前,几乎所有台湾一线影星都出演过抗日片,其中不乏“神剧”。

     如 1982 年由林青霞、杨惠珊主演的《红粉兵团》,独眼匪首林青霞带领六名女将前往捣毁日军的“生化城”,其成员则有神枪手、妓女、扒手,背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最后并不意外地成功完成了任务。

    

     ▍林青霞“独眼女匪首”扮相

     但台版抗日神剧的好时光并不持久,随着“戒严”的解除,台湾社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抗日电影很快销声匿迹。台湾的例子似乎表明,“抗日神剧”是一种特殊的“政策剧”。

    

     ▍《赛德克·巴莱》算得上是近年来岛内少有的抗日电影,但其浓浓的“本土价值”取向,与昔日的“政策剧”不可同日而语

     大陆的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和解严前的台湾影视制作者相似,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媒体或娱乐平台,拥有固定的政治宣传任务。在几乎每年都有的诸如长征、建军、反法西斯之类的纪念活动里,电视台往往需要及时、稳定地推出应景内容。抗战片既高举主旋律旗帜,又能满足商业需求,自然拥有充足的播出机会。

     然而,对于有志于历史、战争题材剧作的中国编剧而言,留给他们发挥的空间非常狭窄,剧本创作在很多领域都受到限制,除了政治、民族、宗教等硬性问题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与教科书不一致,都可能使一个剧本在创作阶段就无法成立。

    

     ▍大陆 80 年代的前辈神剧《人奶魔巢》,片中日军企图从中国妇女的人乳中提取生长素掺到奶粉里以提高日本青少年身体素质,此种套路,如今已不常见到

     为规避风险,编剧们一般会采用较规范的文本、脸谱化的人物与公式化的剧情来进行创作,丰富剧情只能靠宫斗、权术、三角恋之类的情节。

     为了更多的出“活”,很多著名编剧便会把写作剧情大纲的任务交给学生兼职,也就自然更不会对历史细节进行严格的考证。

     某部创造出“一战德国坦克神器谢尔曼”的抗日神剧,剧本初稿即由学生代劳,最终未经任何复核便成了演员的台词。

    

     ▍一则流传甚广的剧本修改意见:“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

     品牌推广

     相比之下,西方的娱乐大片在背景和细节上的着力,甚至超过国内严肃题材的战争影视剧。

     正在上映的《金刚·骷髅岛》虽然是虚构的场景和想象的故事,但大量细节的打造,在营造 70 年代越战背景环境上仍精益求精。故事主线之一的美国陆军某航空旅,就是真实存在并参加过越战的单位。

     电影中越战美军的军用装备小到手枪、大到军用直升机,均力求准确还原,重现了越战时期的美军战斗力和作战方式。如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帕卡德上校所使用的手枪是柯尔特 1902 式(Colt 1902 Military Pistol)。而抖森所佩戴的主要步枪武器是经典的 M16/SP1,该型号的第一版本枪支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军对越南的作战行动中。

    

     在作战工具方面,往往也是各种国产片“穿越”的重灾区。不过《金刚·骷髅岛》中的重火力武器出场确实经得起考验。如搭载在直升机上的作为重火力支持的,是经典的 M60 式机枪。而科尔上尉所携带的 M79 40mm口径榴弹发射器,则是在 1961 年被正式启用,并被广泛装备与美军对越南的战争之中。

    

     除了武器的真实感以外,为了形式各异的武器出现时不会突兀,创作者都安排了合理的出场剧情。苏式武器 AK-47 来自越南战场上的缴获,日制的毛瑟手枪来自二战时流落岛屿的日军战机驾驶员。

     有了认真的考据和剧情构建,在电影院看特效大片的观影体验才能值回票价,《金刚·骷髅岛》的制作团队显然更懂得这一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象公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