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冰鉴》《推背图》都是伪国学
2019/5/16 22:08:50杨津涛 大象公会

     文章来源: 杨津涛|短史记(ID: tengxun_lishi)

     当代中国的“国学市场”上,流传着版本众多的《三十六计》《冰鉴》《推背图》与《马前课》。很多人相信,这些书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可以助人更轻松地走向成功。

     其实,它们都是粗制滥造的伪书。

     内容浅陋的《三十六计》

     中国古代兵书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孙子兵法》,其次就得说是《三十六计》了。很多人相信,《三十六计》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兵法谋略奇书”,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真相是,《三十六计》的读者中,并无任何一位是古代名将。

    

     图:《三十六计》被抬高到和《孙子兵法》一样的地位

     从内容体例上看,《三十六计》似乎相当“高深”。全书在“总说”之后,分为“胜战计”“敌战计”等六套,每套包含六计,合为所谓“三十六计”。对于每一计的解释,先是引用《易经》,说一通阴阳、刚柔的抽象道理,再在“按语”中具体阐释计名由来及相关案例。

     有学者逐一考察“三十六计”的计名由来,发现很多出现于元明清时期流行的杂剧、小说中。如“瞒天过海”一计中所说唐太宗、薛仁贵故事,最早见于元人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至于“瞒天过海”一词,更是晚至清乾隆年间刊刻的《说唐后传》中才出现。又如“偷梁换柱”一计,出处很可能是《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

     李兴斌由此推测,《三十六计》一书“极有可能作成于清代,甚至有可能作成于清代末期,而绝不可能早于元代”。

     考察《三十六计》的传播历程,亦能验证以上观点。《三十六计》一书不见于任何传世典籍,直至1941年,才为人所知。当时一个手抄本被发现于陕西邠州的旧书摊上,该抄本前部分内容“系养生之谈”,即有关中医养生的内容;最后几十页“附抄三十六计”。很快,成都兴华印刷所将之刊印,投向市场,但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反响。

     1961年,《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叔和”的文章《关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叔和文中称,他十几年前,无意间在成都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土纸印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根据一个手抄本翻印的,封面上有‘三十六计’,旁注小字‘秘本兵法’。”无疑,叔和当时所见的《三十六计》,就是成都兴华印刷所出的刊印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十六计》被军中列为参考资料,出过一些内部版;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率先公开出版了《三十六计》的译注版。此后,各种解读层出不穷,《三十六计》逐渐被神化,以至举凡为官、商业、职场等等,没有什么不能与之相结合。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但可推知,其应是一位近代文人,肯定未曾带兵打仗——书中没有涉及作者自身的任何经验。他由《南齐书·王敬则传》中一句“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受到启发,东拼西凑出了我们所见的“三十六计”。

     作为拼凑之作,这本书的缺陷十分明显。

     首先,故弄玄虚,多半以《易经》解释计名,使很多语句不通。比如,“围魏救赵”中的“敌阳不如敌阴”、“暗度陈仓”中的“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等等,简直可以说是莫名其妙,让人难以理解。

     其次,因属文人拼凑,书中计谋多有重复。“声东击西”与“暗度陈仓”、“釜底抽薪”与“上屋抽梯”、“假途伐虢”与“顺手牵羊”等,都是大同小异。③

     第三,《三十六计》所引案例,许多属于“小说家言”。“反间计”按语说,“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显然指周瑜利用蒋干,让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此故事为《三国演义》杜撰,历史上的蔡瑁是曹操少年时期的好友,降曹后封汉阳亭侯;张允降曹后结局未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他们都不是因周瑜所谓“反间计”而死。

     又如“连环计”按语说,“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这个故事同样出自《三国演义》,历史上曹操“船舰首尾相接”,和庞统无关。

    

     图:《三十六计》以小说情节作为案例

     所谓《三十六计》不过是某个近代文人的“游戏之作”,内容浅陋,未曾在历史上产生过任何影响。机缘巧合之下,竟被今人推崇为“谋略全书”。

     托名伪造的《冰鉴》

     著名“相术宝典”《冰鉴》,市面上版本众多,作者大都被标为“曾国藩”。“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书推崇备至,他曾写道,

     “后世的人,说他(即指曾国藩)建功立业,一共有十三套本领……只留了两套本领给后世的人。其中一套,是著了一部《冰鉴》,把相人之术……传给后世的人。自他以后,有许多政治的、军事的,乃至经济等方面的领导人,运用他这部《冰鉴》所述的相人术选才用人,的确收到了一些效果。”④

     事实上,曾国藩从未写过这样一本书,《冰鉴》是名副其实的伪书。

    

     图:《冰鉴》被捧为“国学大智慧”的代表

     民国时的黄濬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记有一条,“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间吴荷屋已为锓板。”吴荷屋即后文要说到的吴荣光。

     当代学者张全海搜集到清代、民国时期多个版本的《冰鉴》,也发现至少道光九年(1829年),该书即已刊刻。那一年,曾国藩尚不足19岁,不可能是《冰鉴》一书的作者。

     现藏中国人民大学的“广州拾芥园本”,书名题为《秘传神骨冰鉴》,清代藏书家吴荣光刊刻。在跋文中,吴荣光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⑤由此可知,道光年间的《冰鉴》 是不署作者姓名的。

     此外,曾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的唐浩明,也曾明确辟谣,“笔者查遍曾氏传世的所有文字,从未见他有只字提过《冰鉴》一书。”他进而向读者解释,“为什么托名曾氏而不托他人呢?其源盖出于曾氏素有‘相人’的大名。”⑥

     曾国藩善于“相人”不假,《清史稿》说他“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意即,曾国藩会客时,总是一言不发地看着别人,让人极为紧张。客人走后,曾国藩就记下此人的优缺点,从没有过失误。

     之所以曾国藩的“相术”如此之神,是因为他见人,相的不是外貌,而是出身、才识、言行、履历等综合素质。⑦换言之,曾国藩不过是知人善任而已。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冰鉴》这本书,其七篇内容,分别是“神骨鉴”“刚柔鉴”“容貌鉴”“情态鉴”“须眉鉴”“声音鉴”“气色鉴”,看的都是外貌,如“相顾相称,则福生”(身体各部位长得均衡即有福)“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脸上呈紫色或者燕额虎头的人,没有胡须也会富贵)之类,显系无稽之谈。

    

     图:曾国藩如今已被打造成一位“成功学大师”

     为举例需要,《冰鉴》一书不惜罔顾事实。如说“郭令公半部不全”,即相貌不佳,而按照史籍的说法,郭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可谓是一位帅哥了。

     显然,《冰鉴》的作者不是曾国藩,其内容也是荒诞不经,即便将之倒背如流,也无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正确“识人”。

     特殊时代的“预言书”

     中国盛产“预言书”,《马前课》《烧饼歌》《推背图》等广为人知。

     其中,《马前课》被认为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作、明代高僧守元注,然而翻遍《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都找不到有关《马前课》的蛛丝马迹。

     那么,这本书产生于何时呢?

     答案是:民国时期。

     《马前课》词意浅显,断非三国时期风格;兼之指向明确,如第11课“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以鸡叫暗示太阳,指日本;“大衰”言其走向失败。《马前课》的“预言”至抗战胜利戛然而止,可知其编纂目的,当是激励军民士气。

    

     图:作为古代“神机妙算”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名下自然少不了神奇著作

     同样,如今托名于刘伯温的《烧饼歌》,在《明史》或《诚意伯文集》中都无处可寻。

     直至清末民国时期,《烧饼歌》方才现身。

     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中记有一条,“辛亥秋革命军初起,沪渎有印诸葛碑文(即《马前课》)与《烧饼歌》等同出售者。”研究古代谶语的栾保群由此推测,现存《烧饼歌》“不会早于清朝末年的光绪时期”。⑧

     从整体立意来看,《烧饼歌》当是晚清革命党人编印的宣传材料,其中“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可休”等语,和旨在“排满”的《革命军》《猛回头》如出一辙。

    

     图:由《烧饼歌》亦产生不少衍生品

     最后说一下托名袁天罡、李淳风合著,金圣叹评点的《推背图》。

     同名书早在唐代即已出现,后来流行于宋元时期。南宋以前,人们提及《推背图》,都不言作者为谁。

     世界各地图书馆现存《推背图》,至少有数十种之多,基本都成书于清代及其以后。其中包括六十七图本、六十五图本、不同内容的六十图本,等等。不同版本的《推背图》,所记之事、所用图文等都不同。相比之下,金圣叹批本的《推背图》“预言”之事最多。

     所谓“金批”《推背图》首现于1915年。出版者声称,此书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由宫中流出,并经张之洞证实,确认为金圣叹亲手批注。此说疑点众多,如台湾学者翁常锋列举的那样:

     1、金圣叹手批《推背图》的原本,至今未见。

     2、”金批“版《推背图》序中说,金圣叹批此书是在天启二年,当时他年仅15岁,有无理解谶语的能力,让人怀疑。此外,“金批”中多有反清词句,与金圣叹真实思想不合。

     3、“金批”版中出现的“匹夫有责”“南辕北辙”等词,在清代以前都并不存在。如果《推背图》确系唐人所作,那么怎么可能使用后代才有的词语?

     4、南宋人岳珂在《桯史》中所记《推背图》“开口张弓之谶”,“金批”版中没有。

     5、“金批”版问世时,正值“二十一条”谈判期间,国内反日情绪高涨;而“金批”版中,“旭初升,人都哭”等句,恰恰是反日的,有刻意编写,以应时事的嫌疑。

     6、“金批”版《推背图》的编辑名为“清溪散人”,属匿名,让人无从询问此书真伪。

     7、“金批”版署“唐司天监袁天罡、李淳风撰”,而两人都未有在司天监任职的经历。

     8、“金批”版的配图中,出现清人,甚至民国时人的装束。

     9、除“金批”版外,其他存世《推背图》中都没有《易经》卦名。编者加入卦名,是为了增加“金批”版的权威性,使其内容更加可信。⑨

    

     图:“金批”《推背图》言唐代事,而出现清代服饰

     从“金批”《推背图》的反清、反日倾向看,其伪造者很可能也是革命党人。

     简言之,无论《马前课》《烧饼歌》,还是“金批”《推背图》,都出现于近代。如果人们能了解它们真实的成书过程,就不可能再去相信所谓预言未来的神秘功能了。

    

    


     ①李兴斌:《<三十六计>成书时代考析》,《孙子研究》2018年第1期。

     ②③《缤纷炫目的兵学轨道之花——<三十六计>导读》,见《<三十六计>解读》,毛元佑、徐楚桥编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

     ④南怀瑾:《曾国藩与屠羊说》,见《南怀瑾选集》第2卷《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6页。

     ⑤张全海:《<冰鉴>非曾国藩所著考》,《寻根》2014年第2期。

     ⑥唐浩明:《<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见《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82页。

     ⑦谭波牛:《相术》,《毕竟战功谁第一》,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0页。

     ⑧栾保群:《古谣谶》(下),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845页。

     ⑨翁常锋:《<推背图>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转引述杨康《<推背图>考论》,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⑩杨津涛:《<推背图>“能预言未来”的真相》,“短史记”2018年10月15日。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短史记」(ID:tengxun_lishi)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象公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