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寻爱记:为什么我跌到了婚恋鄙视链的底端?|故事FM
2019/9/20 21:59:50故事FM 大象公会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前一阵,民政部公布了一个数据,说仅在 2018 年,中国就有 380 万对夫妻登记离婚,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想要重新结婚的。

     但是在中国,再婚通常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我们在之前的节目里讨论过老年人相亲中残酷的鄙视链,而这条鄙视链在想要再婚的中青年人当中也一样存在。

     今天的讲述者 Oreo 是一名 80 后的女性,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因为感情不合,她结束了上一段婚姻。虽然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很好的工作,但她的再婚之路还是困难重重。

     -01-

     我从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时,没有什么恋爱经验,那段时间关于大城市中的「剩女现象」的讨论特别多,听的见的多了,我就越来越有一种紧迫感,很害怕自己也成为所谓的「大龄剩女」。

     结婚对我而言成了一项任务,就像小时候要努力学习考大学、长大了要好好工作落户口那样的阶段性的人生任务。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前任,交往下来我觉得他人挺好、挺踏实的,于是很快我们就结婚了。

     当时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很羡慕我——不过,他们也不是羡慕我找到了爱情,而是羡慕我按时完成了「任务」。

     平时因为医院里的工作非常忙碌,我在家的时间比较有限,也没觉得夫妻间有什么特别大的矛盾,但是时间长了就渐渐发现我们两个人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同。

     结婚后的第二年我生了孩子。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家里走着走着,突然被凳子绊了一下,她趴在地上就开始哭。我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可以讲一些道理了,但还没等我张口,我的前夫就已经冲上去把她抱起来,哄她说,「别哭!我来打凳子!我来打凳子!」

     就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非常老派的做法,我觉得我不太能认同这种的教育理念。

    

     除此之外,我是南方人,他是北方人,他是众多姐妹中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在家里他是没有做家务的习惯的。

     我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太一样。我喜欢听音乐,他会觉得听音乐不如睡觉;他喜欢看赵本山,我也不太能欣赏得了。

     久而久之,我就发现我跟这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共同话题。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出现任何原则性的问题,但是渐渐的,我们之间几乎所有沟通的通道都被堵死了。从孩子一、两岁开始,我们大概有三年的时间没怎么跟对方讲过话,甚至连个笑脸都没有,后来就处在一个两地分居的状态。

     刚开始我还给他写信,我说,「我们俩之间出现了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去沟通和解决。」但到后面我就心灰意冷了,因为我们甚至连吵架都吵不起来了,他已经没有回应了。

     在婚后的第五年,我觉得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就与他和平分手了。

     -02-

     离婚之后,我陷入了一段非常彷徨、无助、自责的时期。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有紧迫感,我当时才 30 岁出头,无论是从自己、孩子还是从父母的角度考虑,我都还是希望再次结婚的。

     于是在之后的几年里,我把再婚当成是人生中的又一项首要任务来推进。

     在我跟前任谈分手时,他给我写过一封信,劝我不要做这个决定,「你读了这么多书,工作也挺好的,像你这样的条件,估计将来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

     虽然我明白单亲妈妈一定是婚恋市场上最不受欢迎的一类人,但是我当时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我觉得我的性格还可以,如果我的要求不太高,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于是我开始在相亲网站上寻找合适的对象,总共见面的大概有十来个。

     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人,我们当时谈了几个月。他是 70 后,也是离异的,有一个孩子是前妻在抚养。

     刚开始我们相处的时候,他说,「我非常想有一个家,我也非常理解你带孩子的这种心情,我被婚姻伤过心,但是我希望我们能组建一个很好的家庭,给孩子一个很温暖的家。」

     总之,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对他很满意,他从各方面来说都很符合我的要求,我们有共同的爱好,能谈得来,他也能理解我的处境。

     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我就提出,「如果你很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情,你是不是考虑见一下我的家人和朋友。」

     但是他很回避,他也没打算带我去见他的朋友和同事。

     我就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到底对以后是有什么打算的?我是要结婚的,我是不可能这样一直谈下去的。」

     然后他说,「我实在没有办法接受你带着孩子。」

     那是个周末,他当时是送我去加班。我上楼以后,从窗口看见他并没有离开,他的车就停在楼下,打着双闪,而他在下面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这个动作一直持续了有半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上来。

     那半个多小时里我特别难过,但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里难过——到底是对这个人失望?还是对自己失望?还是觉得对不起孩子?

     这个人在与我相处了几个月以后,突然跟我说,「对不起,我过去觉得我能接受带孩子的妈妈。但是现在事实告诉我,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虽然我自己有孩子,但是我没有办法接受别人有孩子。」

     我看着他在楼下的身影,能感到他也非常纠结。但是最后我先离开了,我很失望,我们交往了那么久,我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身份仍然是一个单亲妈妈。他决定不跟我结婚的原因,就只是介意我有一个孩子。

    

     -03-

     后来缓了一段时间,我又尝试了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很多人听到了我的条件就直接拒绝了,即使有交往的时间也都很短。我自己呢,备受打击,也把条件一再降低。

     我的同事有一次给我介绍了一位男士,说这个人事业有成、孩子也上大学了,特别好。同事也是好心,给我介绍的时候特别激动,说,「这个条件跟你真是太相配了!你要是找了他,真的下半辈子都会特别幸福!」

     他给我介绍的这位男士 52 岁,而我当时才 31 岁。

     离婚一段时间以后,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评价双重影响下,我也会开始不由自主地物化自己,开始自我否定——我会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没什么价值,完全没有自信了,我当时不会觉得是这些人的价值判断有问题,而是不断的怀疑自己。

     我甚至觉得肯定是我自己有问题,别人都是对的,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是,「 30 岁以后的打八折,离异了的打五折,那单身妈妈就是买一送一的价格了。」

     甚至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原来相过亲的对象还会给我发消息,用炫耀的口气说,「我又结婚了,我的现任是没有结过婚的单身女生。」

     这是物化女性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因为他们不会说「我的太太是个什么样子的人」,而只表明她是一位未婚女性,好像这是非常值得炫耀的资本。

     当然,当我们谈到物化女性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其实社会对于男性的评价标准也是非常单一。当人们介绍一个男性时,很可能就是说他赚多少钱、他是什么领导、他毕业于哪个学校。

     其实这都是对一个人的物化,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体系都是有问题的。

    

     -04-

     在国内相亲的这段时间里,我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抑郁,我原本是一个非常开朗、非常自信的人,但是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我变得非常颓丧,甚至有时候面对孩子也非常不耐烦。

     大概离婚两年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改善生活现状的可能性,正好当时单位有个机会可以去美国学习,我就报名去了。

     我带着孩子一起到了美国,并且开始了在当地一家医院的学习。

     在工作中,我结识了一位当地的女性同事,在与她的交流中,我对于自己和婚姻都有了新的理解。这位同事出身于医生世家,名校医学院毕业,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一直非常努力和坚定,如她所愿,她的事业确实也发展得非常好,是一名受人敬仰的优秀医生。

     她一直享受单身到 40 多岁,然后在美国一个交友网站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这位男士比她大不少,还自己带着两个上高中的孩子。

     按照我们世俗的理解,他们俩「硬性条件」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但是他们的个性确实非常相配。他们两个在一起时那种和谐、完满的氛围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原来他们真的是把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看的,感情是结婚的首要条件。他们在乎的是对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没有责任心、幽默感、相似的爱好和三观。

     当我在与美国的同事讲述过往的经历时,他们对于我因为有过婚史和孩子被频频拒绝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更震惊的是,我为什么不去享受爱情?

     于是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开始在美国的相亲网站上物色合适的对象。我交往过美国人、欧洲人、亚洲人,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也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会对我的婚史和孩子感到介意。

    

     -05-

     当然,美国人不太在乎结婚对象的婚史和有没有孩子也是有其他原因的。

     比如我的那位同事,虽然她和她丈夫与前妻生的两个孩子都住在一起,她也非常爱这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但是他们在结婚前就已经约定好,理论上,抚养这两个孩子的花费只由她丈夫自己承担。

     有一次她丈夫在没有告知她的情况下,从他们的公共账户中拿了 20 美元给自己的孩子买生日礼物,这位同事知道以后就非常生气,因为在她看来,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方不够尊重自己。

     这样的做法在我们的文化中可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它让我意识到,好的婚姻的前提是彼此尊重,我当然希望未来的另一半也爱我的孩子,但是绝对不会把对方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虽然在美国的这段时间确实让我对于伴侣和婚姻有了很多与过去不同的看法,但在这里的相亲也不是一帆风顺。

     我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华人。我们交往了一段时间,对于彼此都非常满意,双方都有意让这段关系继续进一步发展。

     而如果想要走下去的话,我就要面临着办身份的问题。当时因为工作的原因,资助我办签证的美国医院已经帮我做了一年的延期,而在此期间我需要帮助他们推进相关工作。

     但是这位男士听说了以后就表示,「既然你已经延期了一年,那你就搬到我的城市来。」

     我说,「这个好像不太好,因为我让他们给我延期,是因为我要继续帮他们做一些工作,并不是我想要依托他们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这对我来说是个原则问题。」

     他回了我一句话,「那我可不会等你半年。」

     虽然这似乎是一个玩笑,但是我听了觉得非常不舒服,我觉得他非常不尊重我,不尊重我的选择,也没有站在我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06-

     这会儿距离我离婚已经过去两、三年了,频繁的失败让我对再婚几乎已经失去了信心。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在相亲网站看到了一位 70 后的日本男士发来的消息,我们一起聊了聊一休哥和哆啦 A 梦,还一起吃了火锅。

     可以说,这位男士几乎满足了我对于理想伴侣的所有想象:细心、尊重女性、喜欢孩子、有共同爱好,于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在一起了。

     他也问过我离婚之后的感情经历,我如实告诉了他,他当时帮我总结了一下说,「他们是不想再在你身上投资了。」他这句总结虽然很残酷,但也很到位。

     也许是因为文化差异并不太大的原因,他非常理解我的处境,他们国家也有这样相似的社会现象。

     后来在我们回日本见他的家人的时候,我非常忐忑,我问,「你的父母会不会不接受我?」

     他说,「我父母不会太干涉我的选择。」

     我又问他,「如果是在日本的话,你还会不会选择我呢?」

     他说,「说实话,不会。」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习惯于物化一个人?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标准评价这么单一?到底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我们社会的问题?

     我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用很世俗的标准来看的话,他有着非常体面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优秀的教育和家庭背景,最主要的是他没有结过婚。那么在上海,我可能一辈子都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但是我最开心的是,在美国我似乎从来都不会这么想。

     我们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也有相似的价值观。他发自内心地尊重我的选择,也非常理解我对学业、事业的坚持。

     那些我觉得真正令我自豪的东西,这一次,终于,我的另一半也非常看重。

     当时我们结婚了以后,他发了一张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影在社交平台上。他的朋友非常惊讶地留言说,「你结婚也就算了,怎么还当爹了?!」

     他的回复让我特别感动,他说:

     「是的,我结婚了。我现在的妻子来自中国,她是一名医生,一名PhD,她也是一名六岁孩子的母亲。我为她骄傲。」

     -本期配图 | 视觉中国

    

    

    

    

     Staff

     讲述者 |Oreo主播 |@寇爱哲制作人 | 刘逗声音设计 | 孙泽雨文字 | 刘逗运营 |刘军

     BGM List01. Detektivbyr?n - Monster02. 308 Negra Arroyo Lane03. Dave Porter - Elevator Exchange04. Dave Porter - Payphone Dilemma05. Andy McKee - For My Father06. StoryFM Main Theme short

     故事FM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 喜马拉雅QQ 音乐 | 荔枝FM | 豆瓣播客 | 懒人听书均可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象公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