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万亿存款“不翼而飞”!我们的钱去哪了?
2018/9/7 22:24:00 金融家

    

     本文2710个字,大概7分钟读完。

     存款到哪去了?

    

     来源/金融家综合自房屋屋(作者:凯风)、证券时报(作者:蔡恩泽)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在中国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的25%。最后,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继消费增速创下15年新低之后,存款增速也响起警报。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创40年来最低。银行万亿存款“不翼而飞”,钱都去哪了?

     1

     存款增速断崖式下滑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创40年来最低。4月,全国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事实上,从今年2月开始,存款增速已经连续6个月跌破9%。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40年,存款增速基本都是两位数。1996年,存款增速甚至一度高达50%以上,即便是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增速也接近30%。

     如今连续半年低于9%,堪称断崖式下滑。

     作为高储蓄率国家,中国存款增速一直都在高位运行。高储蓄,不仅为高投资提供基本支撑,还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坚强后盾。存款增速断崖式下滑,其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与存款增速的整体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严重。

     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

    

     今年以来,部分银行居民存款余额甚至出现负增长。

     今年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余额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创下2016年有统计以来的新低。

     2

     我们的钱到哪去了?

     先说明一下,这173万的存款余额,既包括居民存款,也包括政府存款、企业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

    

     所谓政府存款,主要是财政存款及机关团体存款,占比接近20%。2018年上半年总量高达33.8万亿,而且还在快速增加中。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主要是保险券商基金信托机构存在银行的钱,这个比例是10%左右。

     另外两个大头,主要是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

     这其中,居民存款增速大幅下滑,成为存款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

     有人说,存款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存款转移到理财产品,这只是统计方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居民财富的减少。

     但这不是全部。去年以来,在监管新规下,银行理财规模已经出现小幅下降,但居民存款增速并没有恢复。

     显然,核心原因在其他地方。

     其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赚的钱没有以前多了。

     近几年来,表面上看,人们的收入在增加,但由于受经济下行趋势制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导致居民存款余额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

     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而去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也就是说,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比去年少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部分居民存款,通过税收和土地财政,变成了政府存款。当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增幅时,必然会带来居民存款增速的下滑。

     其二,这一轮的居民加杆杆,掏尽六个钱包,许多人都从存款群体变成了负债群体。

     房地产市场消耗了大量居民存款。我国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家庭有多少呢?大约有2亿户。按照最新统计的中国一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02人,其实相当于中国有6亿人口都是房奴,扣掉家庭成员中的小孩,4亿人口都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

     其三,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各种满足欲望的即时性消费频率在提高,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借贷消费增加。

     特别是电子商务提供的便捷,“剁手党”在智能手机上稍微捣鼓捣鼓,网上下单、移动支付,瞬间完成消费,钱也就不断从银行流失。

     其四,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由于金融脱媒具有期限失衡、供求失衡的特征,社会融资脱离政府宏观调控“视线”,横冲直撞,恣意妄为,在股市和债市兴风作浪,会影响宏观经济秩序。

     同时影子银行无处不在,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以各类宝宝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争宠,抢夺着客户的存款,居民财富多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继支付宝之后,余额宝、易付宝、活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等网上各种理财“神器”纷纷出笼。

     互联网金融穿越时空,冲击着银行“嫌贫爱富”的经营理念。效率高、门槛低、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原本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闲散资金,现在迅速向互联网金融聚拢。

     此外还有不少的虚假网络贷款、庞氏骗局乃至非法集资的屡禁不止,对居民存款增长的明显耗损。

     3

     银行的“恐慌”

     银行存款减少,恐慌是必然的,传统商业银行都是靠吸储转而放贷吃利差,存款增速放缓意味着放贷的“盘子”要缩小,银行势必要减少利润。

     但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银行降杠杆起到催化作用,这也为降低金融业风险创造了条件。

     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较大,已逾250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26.16万亿元。

     要遏制存款“移情别恋”,银行不能再迷恋高扩张经营行为,要加速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将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并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运行质量。唯有如此,才能使银行业的经营始终走在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上。

     4

     一个大问题:加不动的杠杆

     2015年时,新增居民存款还高出贷款。但到了2016年和2017年,形势就完全逆转。

     2016年新增存款5.16万亿,而新增贷款6.33亿;

     2017年更是夸张,新增存款减少到4.6万亿,而贷款却增加到7.13万亿。

     短短三年间,住户部门存贷款之差就从0.53万亿反转为-2.53万亿元,缺口越来越大。

     居民存款增速一路下滑,而贷款却一路走高,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扬。

     以居民债务/名义GDP来衡量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到2010年,居民杠杆率从18%攀升到50%多,翻了两倍还多。

    

     虽然这一比例低于发达国家76.1%的平均水平,但已高过新兴经济体39.8%的平均水平。

     这还是拿居民债务与GDP相比。考虑到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发达国家额现实,更合理额是用居民债务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相比,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

     居民收入增速不断走低,原来的六个钱包被逐渐掏空,而房贷的高负债时刻压在头顶,哪里还有加杠杆的空间?

     加不动的杠杆,提不起的消费,正在成为当下经济的重大挑战。

    

     周五 / 晴

     扫描二维码·勾搭小金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微信:moneybangbang,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戳“阅读原文”看更多好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