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林彪的“智谋”
2016/10/9 财评天下

     作者:姜克实

     文章来源:爱思想

     一 “主力部队”, “后续部队”,“增援部队”之谬

     在平型关大捷研究中,弄清三浦部队(步兵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的出发时间,地点,行军路线及到达平型关口的时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内对平型关大捷的一般解释、介绍中并不提及国军的平型关战役的背景,话题均从一一五师埋伏,歼敌作战的9月25日开始。如(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一一五师之伏击圈”。此解说容易使人误解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此截住的日军,是赴平型关作战的主力部队。

     其实歼敌为“第五师第二十一旅主力”说法曾是初期(1980年代前) “侧重于宣传”的平型关大捷解说,或研究的主流[1] 。直至80年代以后,也不乏这种说法。此后由于国军在平型关前线作战中的事实渐晓,日本方面也公开了平型关战役的作战档案,出版了战记作品等,被歼灭的部队是“后勤辎重队”的事实逐渐被国内研究接受。结果“主力部队”说逐渐演变为“后续部队”,或“增援部队”说。至今,还见不到单独的辎重部队说。汽车,大车的辎重部队一般是作为后续,或增援部队的附属部分被提及。其新说代表可见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1994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称 “25日7时许,日军第五师第二十一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全部进入了伏击圈”[2] 。

     以上的三种说法,即进入林彪一一五师口袋阵的日军为“主力部队”, “后续部队”,“增援部队”的说法实际上都不正确。错误发生的原因不仅在对真实史料,历史事实的一种政治上,心理上的拒否(唯恐降低党的形象),更在于缺乏从战略面全面研究历史的科学态度。可见论者的大部分并没有从平型关战役的角度上解释平型关大捷,忽视了战役中国军全体的动向及日军的作战状况与兵力调动部署。

     平型关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22-24日,是4500名三浦部队,分三路在内长城线平行关口至团城口一带,与国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七十三师(刘奉滨),独立第八旅(孟宪吉)之间的攻防作战。此阶段可以说是日军占上风。虽百般苦战,但最终于24日夜击败高桂滋师,占领了3公里的长城线和三角山,1930等主要高地。之后下令进军大营镇。可是9月25日,战局发生了逆转。此日凌晨开始,国军集结优势兵力全面反攻。三浦部队作战失利,被分割包围,后方交通亦被一一五的小寨村大捷所切断。至此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即9月26日至28日间,日军为打通补给线,救助在前线被包围孤立的三浦部队的增援作战。9月28日午后救援作战成功。之后战役转入日军全面反击的第三阶段(29-30日)。

     日军的兵力调动,是按此战略部署进行的。第一阶段日军的主力,后续部队调动始于9月22日午后,结束于24日傍晚。24日夜大规模总攻的开始,说明三浦部队的兵力与作战物资此时业已在平行关口附近集结完毕。

     二 平型关战役中日军部队的调动

     按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丰田志郎军医的日记,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的第一梯队(本部和第九,第十中队),受命后于9月22日15:00,分乘49辆卡车从灵丘县出发,深夜抵达平型关口[3]。第二梯队(第十一,十二中队,大,小行李队)步行出发,连夜行军也于23日清晨进入平型关附近战场。第十一联队第三中队的《阵中日记》也记载,其所属大队,23日拂晓3时从灵丘出发,“午前7时30分”在长城线附近进入战斗[4]。从时间段推测,应是自动车第八十七中队(中西学大尉)的第二次运输。此外,第一大队步兵炮小队的第二分队,也于22日17∶30从灵丘出发,在东河南镇露营后,23日6时,与大队大行李、机关枪弾薬小队等通过乔沟本道,16:30到达平型关口东北团城口[5]。

     即可得知,三浦部队的进军命令下达于9月22日午后2时。各部队先后出发,先遣队步兵乘车,后续队,行李(辎重),炮队则步行。在兵站自动車第八十七中队的50辆以上卡车的往返运输协助下,先后通過了小寨村,关沟村间的沟底道路(乔沟天险)到达长城线附近。第一线作战部队于23日晨在长城线进入战斗,后续行李队,炮队等也于23日昼间至傍晚到达前线。大部队通过后24日昼间,道路基本被国军独立第八旅的一部封锁。没有到达前线的仅剩下了一些零星部队。最后的一部分粮秣弹药,是24日傍晚,在新庄淳中佐率领的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第二中队(矢岛俊彦中尉)的协助运输下到达关沟村的[6]。

     从以上的部队调动部署可看到,9月25日,乔沟天险(本道)是不会有“作战部队”或“后续部队”(即主力)通过的。若攻击失利需要增援的话,“增援部队”的主力也不是9月25日,而应是26日,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以后通过乔沟。所以,八路军9月25日的伏击截住了日军的“作战部队”,“后续部队”,或“增援部队”主力的说法,均不符合事实。

     三 林师的任务——打击敌侧背

     9月25日若没有主力部队通过的话,林彪伏兵小寨村乔沟的目的到底在何处?此点也必须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第七集团军的作战部署来分析。23日总司令傅作义部署决战计划,至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电云∶“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7]。

     24日上午九时,傅作义,杨爱源(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又与“一一五师之连络代表共同商定于二十五日拂晓以第七十一师配合第一一五师攻击团城口正面之敌”。 “计划以第七一师附新编步兵第二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八四师坚守原地,独立第八旅以一部协同第七一师攻击辛庄,第一一五师担任敌后方蔡家峪,东河南的侧背后牵制攻击”[8] 。

     从以上命令内容可得知林彪伏兵小寨村的理由并不是布口袋阵截击从灵丘方面来犯之敌主力,而是执行傅作义总司令的命令,准备打击敌“侧背”,以配合前线国军的总攻作战。

     从傅作义的两处命令中都可看到“夹击”,“攻击”的词眼。可推测傅作义期待林师的行动是主动“出击”,即从侧背攻击关沟村,辛庄,东泡池据点之敌。可是林彪并没有按傅作义的意图行事。而是避免了有风险,消耗大的“出击”敌侧背,巧妙地将部署改变为在乔沟天险地段“伏击”敌后方。从夹击,攻击敌侧背的命令主旨看,当然不能说这是对命令的违反。虽不是“侧”,但可称为“背”。

     所以说,林彪期待进入其口袋阵的肥肉,并不是从灵丘方面过来的“主力”,林彪也许已知道此日(25日)不会有任何赴前线的敌主力进入此地。期待的是万一国军在前线“获捷”时,从关口前线方向败退下来的残敌。此意图,从进入其口袋阵的日军自动车队绘制的作战要图中也可一目了然。林师的口袋口,并不是对向灵丘(北方),相反对着前线关沟村方向(南方)开启。

     Figure 1 上方是灵丘方向,下方是关口前线。矢岛中队作战图,引自战斗详报

     四 林彪的“智谋”

     林彪的确可称足智多谋,这样的用兵部署不仅能避开主动出击敌侧背,和正规军接战的风险,若国军在前线得胜的话,又可在绝对有利的地形掩护下,避免牺牲消耗便宜地捡到一些战利品(堵击败残兵)。当然,若国军在前线失利责任在彼,此时也不会有人责难林师的口袋网落空。若“打”(有自投罗网者)肯定有便宜沾,若“不打”(口袋网扑空),也不会受到损失,责难。这既是林彪的智谋所在。

     结果,和林彪预想中的一样。09∶15从关口方向过来的是为了运输援兵前往灵丘的空车部队,人数不多(约300余名),又没有重机枪,火炮等重武器。在天险地形中自投罗网成为林师口袋网中的第一块肥肉。问题在林师并没有像预料中那样稳稳地收住口袋口,吃掉这块肉,经历了近4个小时的苦战后,又将其大半放回了关沟村。

     在此必须了解的还有一点,即这块肥肉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前线国军努力奋战取胜的结果。国军部队,并不像共产党宣传的那样,全都是畏敌如虎,兵败如山的孬种。若三浦部队在关口前线的攻坚战顺利,没有出现惨重伤亡和被包围的困境,在关沟村待机的两个自动车中队,当然不会返回灵丘自投罗网进入林师的口袋,而是在此时(25日午前)转用于进军大营镇的部队运输。所以可以说林师的大捷,实际上连动于国军前线作战的大捷,背景是平型关战役第一阶段最后,国军协力反击作战的成功。

     所以,若今日在公平的角度上研究战史时,应避免只提平型关大捷,抹煞平型关战役的方法,或为了突出林师的功绩,称25日平型关战场上高桂滋师大败,郭宗汾师按兵不动,或让开缺口纵敌逃窜,仅林师自己独立奋战单独大捷的说法[9]。平型关战役是一个有机的协同整体,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亦是国民党第二战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装,同饷,当然有接受指挥的义务。9月25日一一五师的小寨村大捷,是国军将领傅作义平型关战役指挥的结果,也是国军全体“平型关战役大捷”的一部分。如此,只有从平型关战役的角度上,才能正确分析,掌握一一五师的行动,企图。评价其作用,地位。

     [1]杨奎松《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一期(上),22页。

     [2]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39-40页。

     [3]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06頁。

     [4]「歩兵第11聯隊第3中隊陣中日誌」JACAR:REF.C11111177200.№696.

     [5]「陣中日誌歩兵第11連隊第1大隊砲小隊」JACAR:REF.C11111178600.№1302.

     [6]沢田久一編『宇都宮輜重史』1973年,164頁。

     [7]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一九三七年九、十月)-----原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7276

     [8]《平型关会战讲稿》中华民国第34年,陆军大学校印,10页。

     [9]参考郭汝槐,黄玉章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418。

     商务合作请加个人微信号:wahhslh

     投稿邮箱:446744754@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财评天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