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互联网金融发展年度总结报告(干货,果断收藏)
2016/2/5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基业昶青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是新鲜的名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众筹创富通宝等模式。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其本质仍然是金融,互联网是其载体。

     互联网思维实际就是共享思维。共享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是加速这一资源利用运转的强韧纽带。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被认为不可能产生或者说难以获得大量的收入的资产创造了新的市场,就像网上购物,就像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过去短短几年里,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们融资额度一再创新高,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让用户眼花缭乱。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创业者强势进入该领域,这与当初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目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早期培养起来的用户对于互联网的高接受度。但是,虽然说互联网金融产生在对的时间,至于最终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这行业成长起来,其关键在背后的价值理念。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由于处在金融监管逐步放开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交汇时点,加上传统金融机构效率低和中产阶级的崛起等因素,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从2012年起,形成了燎原之势。直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处于加速状态,行业内的洗牌和扩张也呈现双极递增趋势,其中尤以P2P、股权众筹和第三方支付为最。

     1.1 P2P市场行业2015快速洗牌,2016继续摸索前路P2P的兴起的本质是由于小贷公司发现原有杠杆过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可以放大杠杆。所以,2012年以来几乎所有P2P平台兴起的资产来源都来自于给不同渠道的小贷公司资产包加杠杆;从资金端来说,给小贷公司加杠杆形成资产的本质是一个基于原有资产包的次贷,而其刚兑的性质恰恰为理财用户提供了在那个时候独一无二的高收益固收类产品。大量的资金端利用这种固定收益类产品进行大量吸储,而互联网的特性又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线下网点吸储的瓶颈,P2P在资金端得以以互联网习惯的零边际成本效应不断扩张,而8000亿的小贷公司存量信贷资产又急需互联网带来的杠杆诱惑。

     2014年,P2P不仅继续吸引无数投资人进入,P2P的平台也赢得了各路大资本的青睐。包括爱投资、人人投、积木盒子以及拍拍贷等平台均获得了数额不小的投资进入下半年,P2P平台进入了一个月内数家平台同时获投的疯狂融资阶段。可以说,小贷公司的杠杆释放需求、独一无二的固收产品供给和互联网吸储的网际效应是使得P2P在这三年大量起量的最本质原因。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015年,中国P2P借贷平台数已超过3000家,总成交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家公司是E租宝公司。

     E租宝公司短短几年融资700亿,是2015年中国最大的融资租赁A2P平台,它是一家向投资者提供融资租赁应收租金(债权)转让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公安部以E租报涉嫌非法集资为由调查,直接将平台关闭,百万债权人再也无法查询到自己的资金状况。

     E租宝平台查封至今已经50多天,权威媒体仅有几次文字寥寥的新闻,再无消息。由此引发P2P行业挤兑风潮。这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心惊胆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除民营企业和风投的涌入外,各地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纷纷涉足P2P,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色。众信金融、金开岱、德众金融、金宝保、京金联等平台均获得国资参股。

     国有资本的热情涌入,很多业内人士都将此理解为国家态度和宽松政策的预兆,这解决了一直悬而未决的“一刀切”P2P政策性风险的问题,但看似繁荣的P2P市场实则暗流汹涌,目前大部分的P2P平台只能说是披着P2P外衣的金融机构,而且大部分是没有资质认证的。

     在2015年,P2P行业依然在野蛮生长,一方面是不断的跑路,一方面是不断的有人去投资,原因就是高收益。在高收益的吸引之下,有人飞蛾扑火,也有人开P2P平台圈钱,直到真的出了大事。直到近日,网络借贷业务的管理办法终于出台,银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12种禁止性行为。在银监会放大招的背景下,P2P行业大洗牌的趋势在所难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使P2P行业发展更加健康。但国有资本等强势资本的引入无疑证明了P2P存在以及发展的价值。此外P2P由于形势所迫,行业竞争上要求做大做强,吸引更多资金的进入无疑会大大提高P2P的实力,但同时也快速的把P2P的蓝海市场逼至了红海。

     在2016年,将有大批的P2P企业无法按照规定来生存,主动关门是唯一出路,多数P2P会死掉。当然,更要防范一些企业在退出之前捞一把的风险。

     1.2 回归理性,领域细分,股权众筹蓬勃在即众筹加速了创业进程。虽然小额众筹仍然是主流,但许多VC、PE也开始注意到了众筹创业领域,众筹天使投资席位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另外,据统计2014年至今为止的投融资案例仅有不足10%的案例额度低于150万元,天使轮的平均额度已远超人们通常认识中的50万~150万元范围。而众筹合投逐渐成为风投创业的一种趋势。

     股权众筹可以说极为贴合众筹的本质,也因此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在2015年,金融、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股权众筹市场,然而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

     随着证监会对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事项的推进,2016年将会是股权众筹真正大发展年,还远远到不了洗牌的时候。即使大部分人不挣钱,今年的交易量相比去年的交易量,预估至少是10倍以上的增长。2016年,股权众筹成交额的成倍扩大已然毫无悬念。

     发展的前景如此良好,股权众筹行业又该如何迎接春天?

     1)监管进一步明确,行业趋向规范发展2015年股权众筹的监管思路逐步明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把股权众筹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鼓励“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

     2015年末,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2016年将启动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会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人人合伙股权众筹平台一直认为: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将规范股权众筹平台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无序竞争,提升行业的整体稳健度,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2)机构数量快速增加,筹资规模继续扩大 2014年,股权众筹平台的成交额超过之前历年总和的5倍,迈上十亿元人民币的台阶(接近20亿元)。2015年上半年,众筹行业的成交额又超过2014年的两倍,全年有望达到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支撑成交额快速攀升的是大量新平台的成立:一方面,截至2015年11月,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接近320家,同样是2014年年底的2倍以上;另一方面,电商巨头、科技媒体、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染指众筹行业,有力促进了行业规模的扩大。

     2016年,众筹成交额的成倍扩大仍然毫无悬念。

     3)致力于培育、积累新型融资者和投资者 2013年底到2014年初仓促建立起来的一批众筹网站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惨败收场,随着众筹平台逐步走向成熟,诸如平台的项目展示与体验、上线项目筛选以及在市场接受度上的考虑等方面,国内的众筹平台还需要努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众筹平台的存亡。

     2014年,众筹网站开始纷纷转型或朝着更细分的领域发展,点名时间从众筹网站转型到智能硬件预售平台,追梦网、众筹网等平台则明显更偏向文化、科技、公益、影视等领域,百度、阿里等大佬插足众筹也只是从非常细分的某一两部影视作品开始。大佬的加入对于市场的培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金融、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股权众筹市场,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该行业仍处于培育期,属于蓝海市场,大部分独立平台的首要任务仍是扩大项目和投资人来源。一方面积累优质项目,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培育新型投资人,做好投资人教育和关系管理,提高投资人对平台的认可度和黏度。只有在投融资双方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之后,平台才能更好地选择自身定位。

     4)传统投资机构尝试通过众筹实现互联网转型 在国内众筹行业兴起之前,一些PE、VC机构就开始考虑自身组织、业务的互联网化问题。目前部分传统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借助众筹实现互联网转型。主要思路在于利用众筹平台连接传统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和项目,为前者匹配相关的资金、管理等资源,帮助投资经理更好的进行项目甄别与管理,并提升其投资回报分成。2016年,部分互联网非公开融资平台有演变成新型网络化、专业化、开放性投资机构的可能性。

     1.3 第三方支付:走曲线前进之路,移动化是未来关于第三方支付,不管起步早晚,银联在市场是具备强势的话语权的。汇付天下执行副总裁刘钢回应79号文的时候,一句“两年走了四年的路,对于央行的惩罚,我们服。”让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感到了一阵小心酸。

     但不得不说的是,央行的“为难”也促进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自省。POS机违规套现、违规套用低费率行业商户类别码等问题的频频爆出,让不少人稍微理解了央行总是跳脚的部分原因。乃至于央行再次处罚汇付天下、富友、易宝、随行付四家机构,并勒令四家支付机构撤出部分省市收单市场的时候,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变成了收单市场的规范问题。

     面对“越改越乱”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一方面是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有的企业不惜兵行险招,造成行业乱象;一方面却是要时刻小心拿着大棒的央行叫停开罚单。估计未来大波浪曲线前进的节奏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如何获得市场青睐,走正道才是主要的。

     2传统金融的转型 大众理财的需求是很多的,余额宝只是开发了其中一方面,在2014互联网理财已经逐渐走向暂时性的沉寂,决定互联网理财能否打破沉寂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到大众用户的理财痛点,并开发出多元化的创新产品而不是试图打败传统金融理财,独占市场,这是不可能的,并将最终导致失败。

     虽然说是互联网金融,但银行、保险、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担任的角色可一点也不轻。虽然行动迟缓了一点,并且多多少少带了点互联网金融的影子,银行们不骄不躁:虽然起步慢,但有金融基础优势;虽未大胆创新突进,但保证稳定可靠的收益;另外在非常关键的政策把握上更是如鱼得水。民生直销银行客户数突破100万户,金融资产保有量达180亿元;招商银行在小企业e家风生水起的同时还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平安银行打造平安网上商城和网络平台,推动应用客服机器人,推广微信服务;而招行、广发、中信的官方信用卡微信绑定率高达69%、68%、67%。

     传统金融机构的积极奋起,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刺激,另一方面也是金融改革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国家、社会、大众的金融需求都在发生改变,复杂的形势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互碰撞融合的根本原因,传统金融固守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符合潮流的,所以转型和积极应对变革很重要。而且无论怎么说,如今传统金融机构们的精神风貌还是很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3结语:互联网金融的出路 3.1 定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突破,要瞄准传统金融不愿覆盖或不能覆盖的薄弱点。承受风险,创造债权,获得收益。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看:

     1)传统金融机构的存量资源这里按照被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程度顺序列举了以下资产:对公贷款,理财,股票,信托,基金,保险,票据,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房贷,车贷,线下小贷。

     2)未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增量资源基于人群的垂直和消费场景的拓展划分:人群可以是学生、蓝领、工人、农民;而消费场景的本质是拓展POS(销售终端)点,比如房贷、车贷、旅游、家装、教育、医疗等。在以上顺序列表中,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程度越低,给互联网金融的机会也就越大。这其中,小微商户的经营贷是一块银行几乎不做的资产,因此也成为线下小贷公司的主力资产,造就了P2P的崛起。

     所以对于一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第一步就是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有机可乘”,做传统金融机构不做、不敢做、或者做不来的资产。

     第二步是要做好资产评估。任何一个资产端都有亦正亦邪的两面,正面是资产收益率,邪面是坏账率,且两者都有动静之分。资产收益率的动态表现是现金流情况,即是否有现金层面的服务费;静态表现是绝对利差,即资产收益率减去资金成本;坏账率的动态表现,或者说动态坏账率,是总坏账对应总贷款余额的占比,静态表现则是某固定久期贷款对应的坏账比例。好的资产端都是动与静的平衡,收益率与坏账率的平衡。给蓝领放消费贷和银行的票据贴现从资产角度本身都是好的,前者高举高打赚高额利差,后者稳扎稳打以量取胜。

     第三步是对传统金融,特别是对银行有有敬畏之心。

     真正看透本质的金融创业者永远对银行都有敬畏之心,他们虽然大而笨重,腐朽不堪,但是他们掌握了太多金融资源,4-5个点资金成本可以轻松夺走任何一个创业企业苦苦经营的资产端。

     银行其实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面好的镜子,因为银行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第一根反应神经。当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幅攀升,大量经营贷逾期,产能过剩行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再去将这些资产证券化翻到线上来卖是不是一个真正值得做的事情?当银行大举布局信用卡,零售银行消费贷,而成本结构和风险偏好无力形成人群深度覆盖和重度垂直的时候,这会不会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好机会?

     从现有的所有互联网金融理论上来说,以上都是在吃银行吃剩下的资产,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空。换句话说,这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次信用群体。次信用的生意是可以做的,因为互联网公司的结构性成本和运营效率会比银行高效,理论上来说是可以持续吃定一个资产类别的。

     中国还处在一个全系统刚兑的环境中,然而未来5年的GDP增速也许只有6%-7%,资产质量会因为大量产能过剩的高杠杆问题和经济增速放缓而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形成的影子银行其实是在拿流动性对冲资产质量。流动性总有枯竭的周期,很大程度上线上金融的资产对应背后层层资产对应的基础资产就是中国的问题债权,如果出现流动性危机,会导致整个刚兑体系的坍塌,那线上的体验会瞬间倾倒。时刻提防系统性风险,是一个成熟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基本素养。

     3.2 行业合作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发展,各路资本、各个行业、众多企业都想抓住机遇分一杯金融红利,于是跨界合作、抢滩圈地的现象成为了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大奇观。运营商、零售业、地产、电商、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国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能干互联网金融的。比如,中信银行和海尔集团合作推出了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万科联手搜房发起了全国首单房产众筹,万科和腾讯理财通合作推出了一款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万科理财通,另外,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均和多家传统银行达成合作,苏宁云商、联想、搜狐紧随其后。已经有至少26家上市公司通过合作等途径即将或者已经踏入了互联网金融行业。

     当然,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领域中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和新奇性,有助于形成多元、多维、充分竞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可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同时监管严重缺位。如今互联网金融鱼龙混杂,既有奇形怪状的产品和服务,又充斥着大量赚噱头、喊口号的伪互联网金融现象,良莠不齐的平台和企业,以利为先的平台都倒了,随着带来的是对行业发展的不良影响。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万灵丹,而大部分人关注的是金融而忽略了互联网精神,而时间无疑是最好的检验。

     3.3 大数据数据是金融的命门,大数据之于互联网金融就像水之于鱼一样,互联网金融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是构成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必备元素,并且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更为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打造更为贴近用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等等,如果脱离了大数据来谈互联网金融,那只能是一纸空谈。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做这样的事,除去自身能力的限制外,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们都只是凭着一股热情或者是看到有利可图而闯入这一领域,但是早进入并不意味着早成功。理清思路,找好定位,打造坚实的技术基础与创新的产品理念这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们要做的事情。

     3.4 监管不管是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还是用户来说都希望监管政策早日出台,从业者希望从政策中摸准发展的方向好调整定位,而用户则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各方都期待着政府出台具有普适性的监管方案。

     互联网时代,金融永远都是经济或商业的龙头,但互联网金融必须是光明的,光明必须由光明的人去创造。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无论什么时代,共同创造社会的总信,这都是使命。? 基业昶青管理咨询公司版权所有,转载和出版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