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必须直面这三个问题
2017/10/12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来源:火石创造

    

     尽管AI不是什么新词汇,当大数据、计算技术能力增强、模型算法提升和行业深入介入,时隔多年AI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

     AI只是医生的助手和工具

     今年年初《Nature 》、《Science 》 相继发布论文,在脑瘤病理切片诊断,儿童认知障碍诊断上,AI准确率已经超过医生的水平。还有国内报道,AI对甲状腺肿物超声诊断上已超过主治医师的水平。这些报道,不免让医生们有些想法,难道AI真的会取代医生吗?

     首先,让我们从AI的输入基础来看,AI机器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的确定的数据和知识。这些数据机器学习的输入则是人类定义好的规范和认为“正确”的知识。也就是说医疗AI是基于标准化的大量临床数据、病例以及各种期刊文献、专著进行学习的,在加需要通过成千上万的实际案例(临床数据)训练与测试,不断调整优化算法,方能得出符合预期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机器学习更多的是举三反一的方法。可以说AI学习的内容没有超过人类的知识。

     其次,AI的优势,恰是人类的不足,比如不会存在疲劳,专注力下降的问题,可以长时间持续性工作与学习,而这些却是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尤其在客观数据指标的判断上,AI具有极强的优势。在于精准性、客观性、超强的学习能力。

     最后,人类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人类具有直觉、情感、经验等精神层面的特点。在医学上,尤其在治疗上对于医生尚存在争议的内容,本身就没有定论,AI更不可能给出肯定的结论。具体表现在治疗推荐上,医学本身的特质,不可能有“金标准”的治疗,只是指南规范类的。即便是基于循证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缺陷,方案都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数据,本身选择的病例就是相对规范的,不合格的患者不能入组。这样,也就意味着指南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方案。

     所以说,对于规范性、重复性、标准化的诊断内容AI可以取代,极大的提高效率,医生更定位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正如有些专家指出,AI让医学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对现有的医疗优质资源最大发挥效益。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回归医生精英的本质。AI只不过是医生的得力助手。

     IBM 创始人Thomas Watson说过,所有的机器和技术都是延伸人的技能的工具而已。

     合理的商业模式在哪儿?

     AI当前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行业专家普通共识,高质量、规范化的数据是AI实现的前提基础。但就现实而言,当前产生临床数据质量欠佳、不够规范,范围上远不够所谓的“大数据”。距离理想状态中的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还比较遥远,同时缺乏数据整合,只是在点状、局部环节上满足临床的需求。

     目前,中国从事医疗AI的创业型公司约有130多家,单纯影像AI公司就超过50家,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虽然一些公司与一些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其中不少过于沉醉于算法、炫耀技术,在医学领域结合上缺乏深度,在应用上局限,所以必须有医生的积极参与,以建立起适宜的应用场景,保持应用的粘附性与持续性。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建立真正意愿支付行为。只有这样AI才能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AI不能取代充满人性光芒的医学从业人员

     人机大赛上,当柯洁完败泪洒赛场的时候,冰冷的Alpha Go却毫无反应,它只是单纯从技术上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毫无赢得比赛胜利的快感,也无法体验人类比赛的各种乐趣。这就是AI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的地方,此外,在直觉、经验、默契上根本达不到人类的水平。

     可以预见,在所谓的智力上AI可以超越人类,AI可以替代医生的许多工作,人们对医疗AI发展上充满了期望。然而,在历史上、现在、还是未来,医学一定是充满人性的关怀,无论是治愈、是帮助,更是安慰的人性光泽永不会逝去。这AI无法替代的。

     在对待医疗AI认识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教授曾说要有以“怀疑的态度在探索,批判的精神在学习”来看待AI。这才是睿智的明鉴。

     我们也要必须承认, AI带来的变革,类似几个世纪前蒸汽机工业革命对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不仅仅一个行业,对全社会的体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也应做出相应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上的调整。

     这个时代已经逐渐来临,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大家做好迎接的心理准备了吗?

     延伸阅读

     传统中医领域可否实现“人工智能+”?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多个领域“人工智能+”之势勃兴,其中医疗领域也不例外。上个月腾讯发布了医疗AI影像产品矩阵“腾讯觅影”,并宣布首个应用AI医学影像的食管癌早筛项目进入临床预试验阶段。在百度公布医疗AI计划、阿里健康发布医疗AI产品“Doctor You”后,BAT三巨头终于齐齐扎堆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日前,平安好医生宣布将陆续投入30亿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医疗AI产业链和服务链,重点打造“现代华佗”计划,同时还将持续关注各类互联网医疗AI垂直领域的创业企业,选择一批种子企业,为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疗AI目前存在过热的现象,离真正产业化还有很长的时间。

     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释放医生“产能”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诊疗、医学影像、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等方面。拥有庞大用户问诊数据的平安好医生显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公开资料显示,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破亿,月活用户也超千万。事实上,平安好医生之前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悄然上线半年,该系统在集合数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数据的基础上,推出AI助手,服务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问诊环节,将医生从重复性、初级咨询工作中解放出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运行以来的数据显示,好医生在线医生团队的就诊效率不断提升,日均服务患者人次增加了5—10倍。

     平安好医生三年来在线诊疗的大数据显示,约40%的患者经过在线诊疗流程后,还需到线下医院做进一步诊疗。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对患者在线问诊的相关交互数据梳理脱敏,获得患者授权后,会与合作的三甲医院对接,实现用户开放、数据开放和服务开放,让医生通过患者“数据化病历”更深入了解其身体健康信息,减少重复问诊,而把精力投入到创造性诊疗环节。而当线下医院医生为患者诊疗后,相关数据又会回流到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形成完整数据链。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万个,但目前我国执业医师大学本科学历以下人数占比为52.5%,基本集中于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平安好医生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则成为其专业水平提升的“信息通道”。

     据介绍,通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平安好医生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用户日常健康管理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展服务场景,形成多源头的数据库,从而训练问诊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为在线和线下医生减负,提升人均“产能”,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国人日均门诊量约2000万人次,超过3500万人选择在药店自行购药,还有1500万“无处理”人群,也即国民日均门诊需求总量在7000万人次左右,目前我国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仅为282万,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门诊量。

     进一步而言,按照30%的渗透率推算,在线问诊量需求量应在2000万人次以上。而平安好医生自建全职在线医生团队,日均问诊量达到45万人次,不过与用户需求量相比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运用,将有助于突破现有医生人力资源瓶颈、实现医生服务人数成倍增加的目标,打造线上最大的分级诊疗平台。

     三大端口推进“AI中医”进家庭

     目前,平安好医生正着力推动三大端口建设,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服务:手机端,满足用户在线诊疗需求;电视端,8月8日,平安好医生与贵州省广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广电家庭终端优势,面向家庭场景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深层次、多角度拓展广电智慧医疗养老服务。其中图像识别技术就应用到了客厅视频问诊场景,向中老年人提供各类常见病的中医养生类资讯服务。这是平安好医生与全国广电系统的试点合作,未来还会推广至全国;家庭端,平安好医生即将推出一款智能家庭健康硬件产品,让国人获得后台“专家+AI”系统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尤其是中老年人偏重的中医类服务。

     平安好医生也在这三大端口加速融入“AI中医”。目前图像识别技术研发已经进入成熟期,开始广泛运用于在线诊疗。人脸识别技术也在加速研发中,这有助于用户获得更智能化的“望闻问切”在线诊疗服务。

     平安好医生还计划将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下沉到家庭,成为用户日常养生、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的智能家庭医生,随着智能硬件的投放,包括计划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智能动脉仪,形成用户日常健康管理的AI载体。

     “现代华佗”瞄准中医标准化

     无论是影像识别还是辅助诊疗、可穿戴设备,目前的医疗AI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医领域,在传统中医领域是否可以实现“人工智能+”?

     据悉,平安好医生目前正在实施“现代华佗计划”,推动中医从中医典籍、中医诊疗、健康护理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并且组建了“现代华佗”专家委员会,包括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体质学创建人、国医大师王琦等一批中医国医大师,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中医研究机构,共同研发中医AI的“决策树”,让“现代华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贯穿于中医治未病已病、中医保健、图像识别、健康管理四个层面。在中成药剂研发上,平安好医生通过后台AI对于用户的精准画像,已经与固生堂等连锁中医药馆合作推出定制类中药膏方。

     此外,平安好医生还在打造“AI开放平台”:第一部分是好医生自建AI体系,第二部分是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平台铺设,向医院及其他合作伙伴开放用户,开放数据,开放服务能力。平安好医生希望在未来3年内,铺就“智能赛道”,赋能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和传统医疗行业的升级迭代,同时推动传统中医行业走向标准化、信息化。

     高盛日前发布一份名为“中国人工智能崛起”的报告,其中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竞争者之一,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经济发展。BAT将是中国第一批人工智能受益者,因为这三家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资源。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医疗AI领域,目前有大量创业公司和资本融入,但行业存在过热现象,医疗AI商业化仍需时日和耐心。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ID:insightgroup

    

     医药&医疗是基业昶青最具优势的行业咨询领域,国内前五大医药公司中的三家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优势在于不仅向客户提供创新、务实的建议,关注可操作、可衡量的结果,同时更注重实施的全程支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