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芳华》右手《前任3》,这俩兄弟赚了近10亿!
2018/1/20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来源:创日报(ID:chuangribao),文|Sir

    

     《芳华》未逝,《前任3》又创辉煌,两部片子的票房加起来达到了28亿。

    

     作为最大的制片方和发行方,华谊兄弟在这两部片子里的收益近10亿,赚的是盆满钵满。

     有华谊兄弟的员工说,《前任3》的票房太猛,已笑死,坐等年终奖。

     1月5日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发微博说:“1998年我和我的公司制作了我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到今年正好20年、100部电影、200亿票房。这20年也是我最美好的芳华,我很幸运可以有电影一路相伴,与那么多优秀的电影人同行。”

     20年前,华谊兄弟还是一个广告公司,20年后,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了影视业的巨头。

     虽然,现在的华谊兄弟在影视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混的并不怎么好,2014年10部影片的票房还不到10亿,而老对手光线传媒的12部影片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

     就连王中磊都看不下去了,2015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翻篇儿,赶紧翻篇儿!”

     2015年,华谊兄弟的票房比光线少了13亿,2016年,剔除《魔兽》的票房,华谊兄弟的全球票房还不到17亿,从2017年年初到2018年年初,光线的市值一举超越华谊兄弟,并且拉开了近77亿的差距,更别说跟万达影业600多亿的市值相比了。

     华谊兄弟到底经历了什么?

     1

     兄弟俩辞了铁饭碗开始创业

     用100万赚了好几千万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的部队大院,10年后,王中磊也出生在这个地方。只不过兄弟俩的性格不太一样。

     王中军是一个好动却又文艺的人,小时候经常在部队大院里面调皮,被父亲揍过好几次,初中还没毕业就去当了兵,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画画。

    

     王中军

     王中磊小时候比较规矩,除了上学读书,就是去钓青蛙给家里改善伙食,他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不过专业是文秘,跟生意没什么关系。

     1989年,王中军辞了工作,到美国去读书,拿到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的硕士学位后,怀揣着打工赚来的10万美元回国创业。

     当时的王中磊正好创业失败,后来又辞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和新婚妻子两人没事干,度了8个月的蜜月。

    

     王中磊夫妇

     1994年,回国的王中军和妻子出资10万多美元,王中磊出资10万人民币,承包了华谊展览广告公司,开始创业。后来要独立注册一家公司,就沿用了华谊这个名字,又加了兄弟两个字。王中军负责掌握大方向,王中磊负责公司的正常运作

     刚开始的时候,兄弟俩做的是广告杂志,收集一些吃喝玩乐的广告,装订成册后送给外国驻华机构、外资机构和三星级以上的酒店等。

     这个生意是小打小闹,没有多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王中军发现中国的银行网点的标识乱七八糟,而外国银行的标识都是统一的,王中军意识到这是个大商机。于是开始给各大银行推销自己的CI设计。

     先是拿下了中国银行全国1.5万个网点的企业形象标准化和信用卡标准化等一系列CI项目,后来王中军又拿下了华夏银行的单子。再后来,中石油、国家电力、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也成为王中军的客户。

     兄弟俩凭此赚了好几千万,华谊兄弟也成为了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

     2

     进军影视业成为领导者

     艺人+导演+资本全部承包

     1997年,华谊兄弟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了6亿,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华谊兄弟接触到了电视广告,但为了节省广告费,王中军选取了大多数广告公司都会用的策略——投资拍摄电视剧卖给电视台换贴片广告。

     华谊兄弟投的第一部电视剧是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当时只是帮朋友忙,没想到净赚了400万,这让俩兄弟发现了新大陆,于是开始进入影视行业。

     1995年,华谊兄弟一口气投资了三部电影,分别是姜文的《鬼子来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和冯小刚的《没完没了》。没想到第一次正式投资就遇到了滑铁卢,除了《没完没了》小赚了一笔外,《鬼子来了》因为审查和违规参赛的原因被禁映,《荆轲刺秦王》遭遇票房惨淡,血本无归。

    

     《没完没了》

     兄弟俩这才知道,拍电影原来还需要审查,拍电影不一定有稳定的票房,艺术与市场有时候是矛盾的。虽然赔了不少,但也摸清了影视剧的套路。

     通过《没完没了》这部票房不错的电影,华谊兄弟与冯小刚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加上2000年冯小刚导演的《一声叹息》与以往的喜剧风格不一样,引起了投资人撤资,关键时刻华谊兄弟接下了这个包袱,再到后来还开出了别人给不了的条件,从此开始了20年的合作。

     从2000年开始,华谊兄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先是与中国第一代文化经纪人王京花合作,成立了中国首家艺人专业公司,签约了李冰冰、范冰冰、佟大为、周迅、廖凡、张涵予等7个艺人。

     华谊兄弟最早签约的这几位艺人,早已成为影视圈超一线大牌,他们不仅都是票房大佬,还是片酬神话。而且在5年的时间里,签约了40位艺人,几乎攘括了一线艺人,成为华谊兄弟的吸金桶。

     华谊兄弟除了与冯小刚签约外,还与影视圈众多金牌导演合作,比如徐克、张纪中等。而之所以每个导演都愿意与华谊兄弟合作,因为华谊兄弟不像其他公司只注重票房,他们尊重导演,可以让导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

    

     徐克

     在资本上,华谊兄弟与马友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创办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可以拍大一点的戏,可以垄断一些人才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

     2004年成立华谊兄弟音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剧公司,2011年成立华谊兄弟时尚文化传媒公司。完善了整个行业的产业链。

     通过一步步的创新,华谊兄弟拥有国内影视业最先进的产业链,拥有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逐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2003年投资的《手机》首次夺得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2004年投资的《士兵突击》创全国收视冠军。

     历年的投资的电影《功夫》、《天下无贼》、《唐山大地震》等,不仅收获了巨额票房,还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009年,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成为内地首家上市的娱乐公司,市值百亿。

     3

     老炮儿不再是老大

     赚了钱却丢了影视

     在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这三驾马车的拉动下,2013年华谊兄弟的票房为31.2亿,比光线传媒多了8亿。

     然而到了2014年,华谊兄弟投资的10部片子票房还不到9.9亿,其中,一手包办出品及发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仅获199.6万票房。光线传媒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

     2015年华谊兄弟票房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儿》,票房分别为2.52亿和9.03亿。而光线传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过16亿。2016年算上海外的票房,与光线传媒平分秋色。

     曾经的领导者如今变成了追赶者。

     为什么华谊兄弟的业绩会下滑?三驾马车分别是电视剧、电影和艺人经纪,拆开来看就是艺人和导演,如今来看就是这两个上面出现了问题。

     艺人成立工作室,片酬天价

     华谊兄弟签约过的艺人有几百位,很多都是一线大牌,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很多大牌艺人都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拥有独立的经纪人,之前华谊兄弟跟艺人签约还可以片酬分成,现在不仅没有分成,还得去给艺人付片酬。

     吴京因为战狼,片酬提高到了3000万;甄子丹在拍《极限特工3》的时候,片酬大概在650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300万;黄渤参加综艺节目的片酬达到了4800万;成龙每部片酬平均下来达到了8000万。而一线艺人电视剧的片酬最低8000万,最高超过了1亿。

    

     在这样的情况,华谊兄弟不仅得付出巨额片酬,还得担心票房的问题,现在只能培养新的艺人。

     导演老龄化严重

     除了艺人这架马车外,导演这架马车也是负重不堪。华谊兄弟合作最多的导演是冯小刚,冯小刚为华谊兄弟带来了票房,华谊兄弟成就了冯小刚的名声,但是随着冯小刚年龄的增长,导演的片子越来越少。

     华谊兄弟只能来培养新导演,而中国电影也有个奇怪的现象,观众在选择一部电影的时候,先是会看导演,再会看演员,如果不是名人的话,票房很难上去,所以华谊兄弟培养新导演这条路还很难走。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王中军王中磊这俩兄弟不愧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先行者,华谊兄弟业绩下滑也是中国影视行业转型的体现,以前的老模式不能盈利,那就再换个模式。

     一是加大与演员的捆绑,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15年以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传媒,要求冯小刚与东阳美拉,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以7.56亿元收购了东阳浩瀚影视娱乐,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

     二是进行资本运作,2011年以1.485亿入股掌趣科技,两年后掌趣科技上市,华谊兄弟通过21次减持股份,套现24.74亿。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腾讯和中国平安,认购股份超过了18%。

     实际上华谊兄弟的改变是从老板与员工,到老板与合伙人关系的改变,这是一次蜕变!

     未来的华谊兄弟能否再次成为行业领导者还很难说,但在目前这个时代还不会掉队。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ID:insightgroup

     聚焦管理热点

     关注企业和产业进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