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
2019/6/30罗林邀请您关注? 意念调理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孕育下产生的。

     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的形成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成熟而孕育的结果。中医与哲学一样,研究对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现象(或证候);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一样,研究对象是物质实体的结构与功能。

     中医与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综合到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分析到归纳的实体实验方法。

     从《周易》的意义上讲,中医是“形而上”的医学,西医是“形而下”的医学。人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形而上”的证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人类科学分类学的规律所决定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6月01日 第 09 版)

     (作者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原主任)

    

    《黄帝内经》古籍截图

     “形而上”的两种解释

     “形而上”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哲学上的解释,一个是《周易》里的解释。

     在哲学上,“形而上”是一个哲学门类。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 、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在《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解释?原因在于对“形”的不同理解。哲学上的“形而上”是把“形”理解成具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周易》里的“形而上”是把“形”理解成情形、一切外在的表现。

     《周易》里的“形而上”,就如孟子所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形”是和内在相对应的存在。那“形而上”者,就是内在的“道”。

     “形而下”的内涵

     把西医归为“形而下”,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分类。其实西医还够不上“形而下”。《周易》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把“器”理解成器皿、器官,只是具体的物体的话,确实能和西医沾点边。但其实“器”的本来意思并非如此。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黄帝内经》

     “器”包括了生命的升降出入的变化过程,并且导致了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这样的“器”不可能仅是指“器官”、“器皿”吧?

     西医的定义是“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它的最深层次在分子领域。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只是某个切面,只能根据所观所见总结眼前的规律。

     所以,西医还够不上“形而下”。

    

     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

     正如文中所言,“人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形而上’的证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

     如《伤寒论》所列的那样,中医的疾病分类方法、对疾病的发展阶段的认识、用药思路等,都和西医不同。

     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所失者比所得者要多,因为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点,是看不到人的全部生命的。(来源人民日报)

    

     今日食养小方分享

     葱熨疗顽疮痈肿

     本方记录于《张氏医通》,主治痈肿被风,发热胀痛,风痰流注,便毒初起,跌打损伤,肿痛,妇人吹乳,乳痈等症。

     处方:大葱一把隔汤蒸熟,用线扎切平葱根,乘热熨背上,冷及更迭互换,得微汗为效,倦则止之,来日再熨如前。

     方义:葱白专注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气通则毒散,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能理伤痛及乳痈。此种方法胜于一般热熨,因葱本身具疏散解汗腺功能,可以去风寒,汗解。如发热可以热敷风门、肺俞穴位取效,治疗感冒,取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共捣成糊状,纱布包裹,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足心腋窝、肘窝,一遍后让患者安卧,亦可食粥、热汤以助汗解。部分病人1小时可护痊愈。其他则可直接熨于患部,取效甚捷。

     验案:一张性老妇,患急性腹痛,反覆床上不可忍。张叟请余急诊,在无法分身得情况下,告用葱白切丝干炒热,加酒烹,布包热敷脐部,待余去时,病痛已止,乡里传为神效。

     长按二维码?,选择添加微信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念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