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葛优瘫”?3个守则,让你的生活告别黑白色
2016/8/1 精读

    

    ↑↑↑点击上方精读,关注我,置顶我

     【精读君曰】

     死亡,似乎离我们很远,我们总认为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但是,死亡其实离我们很近。2015年,中国死亡人数达975万人,这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18人死去。可人们总一面感叹生命的可贵却又对此毫不关心。

     人终将会告别这个世界,我们大可不必对此感到恐惧或者过分悲伤。那么,面对总有一天会到来的死亡,依然活着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

     怎样做才算是“最好的告别”?

     哈佛医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在作品《最好的告别》中谈到:要做到最好的告别,首先要学习会接受每一个人都会生老病死这样的事实。

     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老。毕竟,思考死亡,是为了活的更好

     所以,即使我们年纪轻轻,即使死亡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我们依然可以问问自己,面对必将衰老的自己,你做好准备精彩地活在这人世间了吗?为此,精读君罗列出三个守则,虽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能作为一个最大众化的建议,希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都过得精彩,不留遗憾。

     【二】

     守则一:懂得生活才能活的尽兴

     最近,网络上突然刮起了一阵“葛优瘫”的热风,缘起23年前的电视剧《我爱我家》里的一幅剧照,葛优演的是一个不务正业、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二混子纪春生。他的生活就是一件碎花白T恤加一个沙发,了无生趣。

    

     现在的你,是否也在“葛优瘫”?如果是的话,赶紧离开沙发吧,大把乐趣正等着你!

     ①追求生活情趣

     别看这只有短短的6个字,能做到的人还在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追求生活情趣”在人们的生活动力中,排名最末,远远落后于子女发展、建立人际优势等现实生活目标。问问自己,你是否也将其排在末位?

     此刻或许你会质疑,没有物质基础,何来生活情趣?在这里,精读君想告诉你的是,情趣不需要物质作保障,也不需要奢华来点缀;相反,有情趣的人,生活越是简单。试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煜的“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情趣?

     松浦弥太郎在他的《日日100》这本书中,就很好的体现了,什么叫有情趣的生活。这个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为100件自己爱不释手的物品,写了一本书,字里行间都是回忆与情谊。在他的眼里,每一件物品都是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好友,生活的细节一旦被重视,就很容易幸福起来。

     ②发现生活的美

     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关于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作家蒋勋有这样一个观点:

     如果从诞生到死亡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我宁可另辟蹊径。人生只有一次,我为何要那么快走完全部路程?我觉得可以慢慢地走,每一段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停下来做一点观看、做一点欣赏。

     就像在我们工作完后回家的路上,大家似乎都很匆忙,其实我们不妨脚步放慢一点,看看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漂亮的霓虹灯;或者爬山时在半山腰出现的亭子,它就是要你停下来,欣赏风景。稍微停一停,就会发现之前从未见到的美景,这也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的小确幸。

     一次,精读君偶然在知乎看到一个网友所描述的经历:

     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株很小的白玫瑰,到了要开花的季节,这位网友就每天上下学都专门绕道到那个花园去看它,下雨都要撑着伞淌着水去看。网友整整等了一个多星期,从一株很小很小绿色的的花骨朵等它慢慢一点点长大。

     在网友看来,默默地等一朵花开是美好的,不仅是那朵白玫瑰美,那个等待的过程也是美的。

    

     所以啊,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耐心去发现的美了,不知道你是否也能注意到身边那静默的花开花谢呢?

     ③试着做一个“斜杆青年”

     何为“斜杆青年”? 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中。作者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Lenny Platt),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有一个公式可以体现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幸福的源泉=工作既学习+多元化生活+多渠道收入

     传统意义上,工作就是不断的输出与消耗,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工作中汲取与学习。当你的生活不在只局限于“三点一线”式的日复一日,当你具备多种兴趣、多项技能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不但变得丰富,你的收入也会变得丰厚。

     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饰演Amy的马伊姆·比亚利克,在剧里,她以演员的身份扮演了一个神经生物学家,但在剧外,她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经生物学家。并且还凭借兴趣,参加了一些希伯来语和犹太文化方面的研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不管是看书写作、还是摄影美术,如果想让自己的兴趣变得有意义,那就必须付诸实践,否则都是空谈。

     【三】

     守则二:享受孤独才是治愈良方

     通常意义上来说,孤独似乎是件可怕的事,有人陪伴才叫幸福。但是现在,精读君想说的是,有时候,孤独也可以让你幸福。

     龙应台《山路》的结尾这样写:这里有五万人幸福地欢唱,掌声、笑声、歌声,混杂着城市的灯火腾跃,照亮了粉红色的天空。此刻,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才子心里当然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是的,有些路,注定只能自己一个人走。孤独无可避免,它就像是一个人在沙漠里掘井,而相信沙漠之下有甘泉。

     蒋勋曾在《孤独六讲》中提到:

     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所以,既然孤独不能避免,我们与其去害怕,倒不如去享受,享受那一份宁静。

     在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他觉得有时候人需要“一个人”做些事:

     “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你要发见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见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因此,适当的独处也是必要的,曾有这么一句话:

     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思想越是独特,也许比旁人也要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孤独。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少年时,他想成为一名画家,婚后才开始写作。之后,他因为上班的银行账目问题而入狱,在漫长而又孤独的牢狱生活中,他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在此期间开始大量发表短篇小说。

     孤独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我们从繁琐的生活中跳脱出来。要想优秀必须有思考,思考往往和孤独分不开,孤独是优秀的必经之路。

     如果我们不能够独处,我们会更加孤单。就像蒋勋所言:

     适度的孤独不可避免,我们不需去刻意改善,只需要学会与他相处就好了。?

     【四】

     守则三:聆听自己的声音

     ①大道理也要选着听

     电影《后会无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其中“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是啊,很多道理都“懂”,但生活却过得一塌糊涂!

     中国有句古话讲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使书中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道理,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道理去判断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道理总有千千万,并且每一句都像是苦口良药,但是我们也不能尽听,毕竟凡事都需要对症下药。面对各种大道理,最忌讳的就是尽信,让它牵着你的鼻子走,迷失了方向,甚至迷失了自我。

     ②不被成见左右你的思想

     我们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芭比娃娃是女孩最爱的玩具,变形金刚是男孩最爱的玩具。但是男孩就不能玩芭比娃娃,女孩就不能玩变形金刚吗?

     我们不能因为其他人都不这样做,而不敢去尝试。曾有一个小男孩,上学时每逢画画,他都只画娃娃,不像其他男孩画小汽车、小鱼等不同主题。每次逛商场,他常一头钻进娃娃专柜,东看西看,爱不释手。只要有新娃娃上市,他就会很兴奋地要父母带他去买。男孩的行为让父母越发担心,甚至还去咨询了儿科医生。

     时过境迁,这个当初让父母十分担心、略显异样的男孩已经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的御用设计师。最终,男孩也凭借他那特殊的爱好,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主人公对自己的儿子说: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你最亲密的人。你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你的价值,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应该做什么。

     ③抉择,要果断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将2500位遭受失败的男女加以分析,揭开的事实是:“犹豫不决”在失败的31项重大因素中,名列前茅。现如今,大家总喜欢把“我有选择恐惧症”作为借口放弃了选择,或者不敢轻易抉择。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曾说“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从一开始就选择在研究数学这一件事上做到极致,最终成为了微积几何之父,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陈省身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选择了数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创造出了成功的美。蒋勋也说:“当许多东西摆在你面前时,你要有一种教养,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其中的哪几项就好了。”

     我们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到选择自己的工作,小到选择今天的晚餐该吃什么。不论哪一种,你都不该犹豫,清醒地、果断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五】

     精彩地活着,才能有“最好的告别”

     精读君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火的问题:有哪些可以令人清醒的句子?其中一个回答是:

     我38岁那年,琢磨着要不要去读两年的放射线照相术大专学位,然后我跟我朋友说了这事,“我觉得自己太老了,等拿到学位时,就40了。”

     朋友说:“如果你不去读,你还是会40岁,一个没有学位的40岁。”

     我现在已经60岁了,那个学位证改变了我整个生活。

     每天都像一块空白的黑板,去完成那些,你没做会后悔的事吧。不要担心会不会太晚,只要你有决心,一切都不迟。

     现在,我们用一幅图来总结这篇微课的主要内容:

    

     我们不惧怕死亡,我们要在死亡来临前过好每一天,到真正要离开的时候,不留遗憾。

     【拓展阅读】

     想要一个五彩斑斓的生活,你也可以看看下面这些书:

     这6本书能够让你重新认识死亡,反思我们的人生

     《死亡的脸》

     《最好的告别》

     《西藏生死书》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这7本书,教你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

     《孤独六讲》

     《十一种孤独》

     《质数的孤独》

     《灵魂只能独行》

     《过于喧嚣的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你也可以在这7本书中,找到生活中的“小确幸”

     《谈美》

     《日日100》

     《四季小品》

     《人间草木》

     《万物有灵且美》

     《朗格汉岛的午后》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以下链接,也许会成为你的认知拐点:

     阅读打卡10周体验

     90个书单 70本好书导读

     财商12篇微课 情商102篇微课

     学习力145篇微课 工作力90篇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向精读君提问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