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16/9/14 精读

     【精读君曰】

     转眼又到中秋,皓月当空云追月。这让精读君想到了《五灯会元》里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我们不从此话的禅悟出发来理解它,而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天地亘古不变,而我们只是这天地间的一介过客。月盈月缺,周而复始,抬头看,我们今天在看着的月亮,与古人们抬头看过的,其实是同一个

     适逢佳节,我们不妨来一场穿越时空,赏赏古时候的中秋之月,体验那时候的中秋。看看众多文人墨客看到的月与我们看到的又会有何不同?

    

     【一】

     苏东坡的中秋月

     说到中秋与圆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很难不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苏轼被下放至密州基层锻炼后的作品,心中郁结自然不必言明,再加上自己与弟弟子由(苏辙)近有七年未见。又逢中秋佳节,本应人月两团圆的日子,自己却事业不顺,身边也不见至亲,心里不免更加五味杂陈。

     郁结向来难抒,但好在苏轼心中有墨,可以挥毫而书啊。

     月亮这么圆,而我们却总是离别。然而世事难料,自古难全,这事不怪月亮。于是他留下一个宽慰: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一轮圆月,彼此挂念就足够了。

     并且,我们不难发现,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词不在少数:比如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杜牧《秋霁寄远》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所谓高山流水,惺惺相惜。如果这三位诗人也能穿越时空,相聚一起,那定有聊不完的话题,喝不完的酒。他们眼里的明月,都包含着对亲友的挂念与对所有离人的宽慰。

    

     【二】

     晁补之的中秋月

     苏轼的《水调歌头》问世34年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中秋之夜,写下了一首能与之相媲美的《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

     晁补之曾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那时的词人惊觉,虽然月亮那么远,但依然与人为伴,比近在咫尺的人反而更加亲近。

     年近花甲的晁补之,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他在词中望月抒怀,虽仕途坎坷,但也只是微露怅恨,全词看来,他的内心仍然是旷达豪放的。

     所以晁补之的中秋月,虽不免凄清,但仍然旷达明亮,包容万千。假装你穿越到现场,请记住无需过多的安慰,陪他把酒言欢、对诗赏月就足够了。

    

     【三】

     皮日休的中秋月

     接着,我们来到晚唐,遇见进士及第后正在东游的皮日休,在天竺寺里过中秋: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虽然皮日休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得桂花飘落,但觉着多半是广寒宫里的嫦娥觉得今儿是个好日子,就将桂花瓣和着雨露撒向人间,天上人间,共享佳节。

     你看,这儿的中秋是多么欢乐,甚至还略显俏皮呢。这首诗里的中秋并不像其他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反而更多的是轻松惬意。

     试想你与皮日休一起,看着如星如雨的桂花瓣纷纷飘落,映着皎洁的月光,良辰美景,那该多么美好啊。

    

     【后记】

     描写中秋的诗词,数不胜数,光是苏轼一人就写了多篇,比如后来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中秋月》等,无数名师大家、文人墨客写了又写,毕竟中秋的月,总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吃着月饼,望着天;喝着小酒,聊着天。中秋夜,看着这些诗词,能与这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一次神交,过把节日的瘾,精读君觉得这也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精读君今天看到的月亮,好像跟去年今日看到的月亮并没有什么变化,然而自己本身与去年似乎不大一样了。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赏月的同时不妨想想,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过去的你,有什么不同吗? 明年的你,与现在的你,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60书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