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惊见龙蛇走——10分钟读完《激荡三十年》
2016/10/20 精读

     【精读君曰

     1978年至2008年,中国的这段发展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三十年的巨变与辉煌,光荣与疼痛,都将成为一代人不可抹去的回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这风云激荡的三十年里,中国市场以不可逆的姿态,在世界瞩目中,向商业社会转轨。

     时时惊见龙蛇走——10分钟读完《激荡三十年》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于书啦圈(ID:shulaquan)

     书啦圈——靠谱的人推荐靠谱的书

     改革开放三十年,春风十里,乱象千奇。中国这片前所未有的广袤市场中,无数梦想着致富的小人物们各自为战,各有浮沉。当市场经济的格局在杀伐与动荡中缓缓成形,再想一窥当年的逐鹿黄尘,风云际会,这本《激荡三十年》,不妨一读。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书籍简要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编年记录,作者分四个阶段讲述了这波谲云诡的三十年:自1978年期规则尚未建立的试水期,1992年早期资本力量争逐的繁荣期,一直到2003年起经济改革开始推动体制转变的深水期。

     编辑点评

     1一刹如见龙蛇走

     这或许是一本极坏的经济学著,却必然是一本极好的历史记录。它是如此鲜活:书中的每个人物,竟都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中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悲歌。

     倘若将其视为一本商业案例集,它看上去是如此的不专业:全书没有过多的分析和考据,更没有那些颇为拗口的理论,文字甚至比市面上的金融科普读物还随意……然而,一贯以独到财经写作风格著称的吴晓波在这本书中轻轻转了个弯,不再把写作重点放在案例的专业分析上,而将笔力聚于案例人物时代中的一生:无论是对年广久瓜子厂的记述,还是第一模范马胜利的生平记录,于林林总总的企业人物书写中,全书格局抽丝剥茧,渐为开阔。

     翻至最后一页,四个改革阶段中不同人物命运统统汇聚眼前,其中有光荣,有破浪,也失意。这份纵横捭阖的描述执着于留给我们全面的真实,让我们能在短短数段的人生变迁中,读出一个国家生死攸关的瞬间,也读出新生的市场力量与传统体制间,不见刀光却招招致命的厮杀。

     三十年来龙蛇走,一刹如在眼前。当乱象四起的时代浪潮在全书的叙述中被一一厘清,我们仿能再听见那个时代悄无声息而又波澜壮阔的回音,那些大浪之中的挣扎与苦闷、突围与沉沦,后世读来,犹如芒在背。

    

     作者吴晓波

     2天命无情著狂潮

     不得不说,吴晓波最初写作这本书的动机颇为简单。2004年,他在做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途中,向妻子提到过编年中国企业史的想法。怀着一种民族使命感,这位1968年生,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复旦才子说,与美国学者的讨论中,他骤然意识到,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企业史研究实在太薄弱了,太缺少人才了,而周围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缺失。为此,他决定“抛砖引玉”。

     接下来长达四年的写作中,吴晓波的看法渐渐改变。他在整理中发现,众多看似荒谬的成败,都在分析之下显露出某种水落石出的冷酷。终于,在定稿序言中,他无可奈何地承认,这一场看似狂热的浪潮,本质上仍旧是一场冰冷的大淘汰。

     身处时代喧嚣中的企业往往太容易被狂热裹挟,却忘了留一双冷眼,看清泡沫下的危险。于是太多的奇迹昙花一现,太多的辉煌终究败落,经济高速增长的光芒熠熠背面,是无数大时代中身不由己的人生。

     最终,在该书的完结处,我们没有看到过多的口号。吴晓波选择呈现给读者的,是那些被时代狂潮淹没的声音:那些人物真实的血肉和命运,那些时势捉弄下的惨淡人生。由此,吴晓波写尽时代浪潮的无情,亦写活了小人物们无能为力的抗争。

    

     央视纪录片《激荡》题头

     3九龙出焉风雷动

     全书诸多人物,若以一词形容,非“激荡”二字莫属。暂且举一两例,对全书苍山乱流之动荡评述一二。

     人物之命运首当其冲。以书中的牟其中为例,这个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骗的狂想家,一生从监狱到商界顶端,再沦为破产者,可谓大起大落。无论是“罐头换飞机”的铤而走险,还是“炸喜马拉雅”的大而不当,他的举动几乎都带着一种骨子里的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这让他一时走到了时代顶峰,也让他公然与时代趋势对抗,最终惨淡收场。数页惊心动魄翻罢,牟的举动虽然疯狂,却可说是彼时人物的一个典型缩影:并非他枉顾时代,而是时代本就狂热,太多的人被传染了“热病”,却无法超前获得一双冷眼,最终只好三两成行,坠入漩涡。

     由此看来,全书激荡,更在于时代:下岗,下海,入市……几乎每隔十年,便有无数家庭被这变革的巨浪波及。时代波动太剧,投机倒把可以从死罪变成正当行为,国企员工可以从铁饭碗转为失业……诚然社会曲折前行,然而过程中民族与个人承受的阵痛,触目惊心。

     但也须看到,时代之激荡,更是体制之激荡。在这群小人物以身试险的实践中,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逐渐被摸索出了体制下的框架。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打出了品牌优势,成为地方龙头,开始借这场风浪,真正扬帆。

     风雷激荡,向来是四海清平前,必要的过程。

    

     4沧浪且付笑谈中

     可以感受到,作者不写伟光正的官方历史,却试图凭一己之力给这些人物在后人的记忆中留下一席之地的情怀。他尊重这些时代中的激荡与狂躁,甚至幼稚与肤浅。对先行者们走过的每一步道路,他心怀虔敬。

     这些先驱多数自匮乏的年代来,大多半目不识丁,有着与生俱来的浅薄与粗野,也有着贫乏年代特有的真诚与热情。他们何其有幸,生在那样规则混乱、发展迅速的年代里,无论资质、背景如何,都可各显神通,将未来抓在自己手中。他们又何其不幸,太多人的热情很快演变成狂热,他们踩着泡沫冲上高空,尚未反应过来,便一脚踩空。时代大浪淘沙,最终只留下了那些足够疯狂也足够敏锐的同类。但,正是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给了计划经济下的蓝衣年代以生命力,也让旧日举步维艰的中国重新焕发了活力。

     所以,无论他们最后是否要面临失败与磋磨,这些人都是值得记住的。因为他们曾经那么用力地为一个明天去拼搏,曾经那样满怀希望,走在时代的前沿。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存活下来的赢家永远是少数。还有太多的人,三十年岁月于他们是热血与寒灰并重,他们无法在最后站上山巅,分享那份他们曾经一同奋斗过的荣光。但是,起码在这本书中,请允许我们,给失败者一点掌声。

    

     结语

     三十年来龙蛇走,大格局中诞生了无数传奇也泯灭了无数悲剧。今日的我们回望,多少旧日烟火都已随风消散。唯独他们曾经并肩照亮过的大地,一派郁郁葱葱。

     却原来,激荡最好的结局,是归于这片欣欣向荣的平凡。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00速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