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求你别再讲道理了!得这么沟通才有用
2017/9/5 医知袋鼠

    

     经常听到有妈妈询问:“我的孩子一发起脾气来就是‘我偏不!’‘我就要!’,不管怎么讲道理都没有用啊。”“我的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也要哭半天,无论怎么说都不行。”妈妈们的描述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当孩子情绪很糟糕的时候,如何帮助他们疏导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大概就是讲道理了。给孩子分析、说教,希望他能够明白我们的一片苦心。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他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道理?于是为了平复事态,那就转移注意力吧,带孩子看看猫看看狗,给个玩具,赶紧息事宁人最重要。

    

     看起来孩子似乎忘记了这件事,不哭不闹了,但妈妈们会发现下次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他的情绪会更加激烈。那是因为当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许多强烈的感受,这些感受需要得到自由表达。可是我们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认为他是无理取闹。我们耐心的时候还能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耐烦的时候可能直接就是斥责或强行打断。

     看看下面这段对话:

     孩子:“我的小兔子今天早上死掉了!”

     妈妈:“宝贝,别难过了。”

     孩子:“呜呜呜……”

     妈妈:“别哭了,不就是只兔子嘛。”

     孩子:“哇哇哇……”

     妈妈:“有什么可哭的,我再给你买一只不就行了。”

     孩子:“我就要这只小兔子!”

     妈妈:“你真是无理取闹!”

     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大家是否觉得熟悉,孩子就要那块碎掉的饼干,就要那个坏掉的玩具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想尽办法安慰、说教、给建议,可是孩子并不会因此情绪好转起来,反而哭得更大声了。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感受如果得不到表达,就会形成情绪。情绪如果得不到疏导,就会一直被卡在心里。尤其是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使用各种方法想让他停止哭泣,这个引发哭的感受就被卡住了,没法流动,于是情绪就这样被积累下来。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和伴侣吵架了,觉得很伤心,你会选择和自己的父母倾诉吗?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的,因为我们几乎都能想到父母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回应。

     “别想那么多了,夫妻俩哪有不吵架的?你看我和你爸,吵吵闹闹一辈子,不也这么过来了。你们孩子都有了,难道还离婚不成?日子总是要继续过下去的嘛。”

     “别哭了,哭有什么用啊?男人嘛,都是这样的,换成别人可能还不如他呢。想当初我和你爸……”

     “肯定是你做了什么事情不如他的意,他才和你吵架的。这就是你不对了,他在外面工作压力大,作为女人,你就应该多体贴一点,多包容一些。”

     ……

     如果得到的都是以上的回应,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感到心里很堵?可是明明大家都很关心你啊,都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什么我们的心情却不会好起来呢?因为这些回应都没有顾及我们此时此刻难过、委屈、气愤、伤心的感受。当我们有这么多复杂的感受时,我们不想听大道理,不需要别人给我们出主意,只想有人能明白我们的经历,能耐心听我们倾诉,能理解我们的感受。

     如果有情绪的时候不去表达,要生气的时候说不能生气,想哭的时候说不能哭,很多东西就会积压在心里。我们不断积累情绪,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而爆发。爆发之后我们会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做,于是再度压抑,不断积累,下次又重新来过。

    

     我们平时总在“控制”情绪,其实情绪是没办法控制的,它会一直积累,直到有一天,我们反被情绪控制了。所以当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把感受表达出来。倾听孩子,就是在帮助他表达感受、疏导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同样的场景,如果换成下面的对话,孩子的感受会不会好很多呢?

     孩子:“我的小兔子今天早上死掉了!”

     妈妈:“啊,是吗?真没想到。你一定很伤心。”

     孩子:“我昨天还教它玩游戏呢。”

     妈妈:“你们在一起很快乐。”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妈妈:“失去朋友真的让你很难过。”

     孩子:“我还每天喂它菜叶呢。”

     妈妈:“嗯,你很关心它。”

     妈妈没有试图安慰孩子,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去倾听孩子,去跟随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可以自由表达、感受得以自由流动时,他就会慢慢平复下来,也能够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了。

     我们的大脑在平衡状态的时候,一半是情绪,一半是理智。当我们的情绪很糟糕时,理智就会被挤得只剩下一点点,这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好好思考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会发现,平时和孩子讲道理,孩子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遇到事情,什么道理都没用了。那是因为孩子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在那个当下他做不到。因为情绪上来的时候,他没有理性思考的空间,而倾听就是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让大脑恢复平衡状态,让理智回来

     倾听是倾听者用自己的话对倾诉者提供的信息给予反馈,包括对倾诉者表达的信息及流露出来的感受做出回应。倾听旨在重述孩子的全部沟通信息,不仅包含信息的字面意思,还包括孩子在传达信息时的潜在感受。

     倾听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专注,全然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会让他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倾听除了要听到孩子所说的事实之外,还要帮助他表达感受。通过这样的表达,给孩子的是一种理解性的回馈,同时传递出同理心与接纳。

     有一位妈妈分享了她家的案例:白天妈妈要上班,由外婆来帮忙带孩子,等吃完晚饭之后,外婆再回自己家去。有一段时间,每到睡觉的时候,孩子就会问:“外婆呢?”妈妈说:“外婆回家了。”孩子就哭,边哭边说:“我要外婆!我不要外婆回家!”

     之前妈妈会说:“不要哭了,外婆明天还会来。这有什么好哭的?晚上外婆要回家休息啊。”可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这些回应就是在扔绊脚石。因为妈妈讲的道理其实孩子都知道,但在那个当下,他就是有伤心难过的感受。孩子需要的是感受被理解情绪得以表达。

     后来有一天晚上,妈妈尝试了一下倾听。当孩子哭着说想外婆的时候,妈妈说:“你真的很想外婆。”孩子哭着说:“嗯,我想外婆,不想外婆走。”妈妈说:“嗯,你想外婆一直待在我们家,不想外婆回去。”孩子说:“是的,外婆走了我好没意思,都不好玩了。”妈妈说:“你希望外婆可以陪你玩,这样你就不会孤单了。”孩子说:“对呀,妈妈,我们给外婆打个电话吧,让她明天早点来陪我玩。”

    

     在这段对话里,妈妈没有安慰,没有讲道理,也没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陪伴孩子去经历他的感受。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情绪占据了大脑,思考能力只剩下一点点。此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表达感受,平复他的情绪,恢复他的思考能力,让他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责备孩子。等情绪完全表达之后,孩子会逐渐平复下来,也会想到自己的办法。

     很多时候,孩子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只会发脾气,只会说“我偏不!”“我就要!”。他不知道这些感受叫作失望、沮丧、难过、委屈、愤怒……他不会分辨这样的感受。如果他被倾听了,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他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摘自叶月幽老师的《看不见的养育,看得见的成长》。

     2

     我是袋鼠公开课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懂得如何与孩子表达你的“不满”吗?你知道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愿听吗?你知道如何让孩子保留他们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吗?……

     9月6日,袋鼠麻麻邀请到叶月幽老师来到我们的袋鼠公开课,为妈妈们支招:亲子沟通的艺术,如何走入孩子的内心?

    

     叶月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GTI总部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首届小巫督导艺术养育课程讲师,萨提亚模式认证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带领讲座及工作坊近百场,遍及上海、深圳、广州、长沙、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深受全国各地父母的欢迎。

     上课时间:2017年9月6日 19:00~20:00

     课程形式:语音直播(40分钟讲解+20分钟互动)

     报名方式:长按下方↓↓↓图片上的二维码

    

     课程概要:

     一、了解父母和孩子的状态

     包括目前的沟通模式,父母孩子各自的问题。判断沟通的时候什么时候听,什么时候说。

     二、如何倾听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如何倾听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

     三、如何说

     怎么和自己说孩子才能听得进去,使亲子之间达到良好的互动。

     四、如何解决问题

     运用倾听和表达的技巧,了解彼此的需要,找出双赢的解决办法。

     在直播的过程中,欢迎随时向老师提问,在老师讲完课以后,有20分钟的互动时间,主持人会从中挑选5个问题,请叶月幽老师解答。

     主持人还将从提问者中挑出10位幸运网友,每人将获得1本叶老师的《看不见的养育,看得见的成长》。

    

    


    

    点击链接,可购买此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知袋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