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仅差3分!他们家的育儿经真是了不起!
2018/7/2 12:19:43 医知袋鼠

    

     这两天,上海许多家长的朋友圈都被一张图片上的信息刷屏了——“上海市高考前10名:复旦附中4人……盲童学校1人”。

    

     上海市盲童学校应届高考生王蕴,3岁即视力全盲,但他今年高考623分,距最高分626分仅3分!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45分,英语144分。小三门选择的化学、历史和生物学科中,也有两门考取A+和一门A的好成绩。

     不仅如此,他兴趣广泛,自行车、游泳、马拉松、户外探险、钢琴、竹笛......样样喜欢、样样在行,还曾参加英语演讲,风采卓然。

     盲童考生的试卷形式和内容,是根据特殊教育教学标准制定的。有媒体获悉,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已纷纷向他递来橄榄枝。

     当王蕴的父母收到盲童学校校长打来的祝贺电话时,他们都没有叫醒已经入睡的儿子,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告诉他,而儿子的反应也和他们一样淡定。

     面对众人的惊叹,王蕴说了这么一段话:

     很多时候,盲童畏惧困难不是由于视力上的障碍,而是由于很多人为的暗示让盲童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思想:一旦自己办不到的,便归因于视力上的障碍;长此以往,这种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许就变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碍。所以,无论是谁,永远都不要人为地给自己或者别人的人生设限。

    

     ▲王蕴和爸爸一起跑步

     其实,王蕴和他的父母,早已经过了一场比高考更重要的“人生大考”。今天,“大手牵小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家庭,以及背后的“育儿经”。

     转载自公众号:大手牵小手(babyhandinhand)

     图文素材综合来自“逆光翱翔成长营”(ID:blind-maker),新民晚报官方微信(ID: xmwb1929)、文汇教育(ID: wenhuieducation)

     01

     天赋和缺陷人人都有

     只是被放大了而已

     王蕴是早产儿,在出生两个月时,医生就告诉他的父母,因为吸氧过度造成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虽然当时还有一定的视力,但以后的一生都将会在黑暗中度过。

     这对这个刚沉浸在新生儿诞生的惊喜中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王蕴的妈妈在痛苦中告诉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告别以泪洗面的日子,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在她看来,王蕴就像是上天派来的天使,10个半月就能够清楚地发音讲话,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几乎过目不忘,3岁完全失明以前自己主动学习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即便失明以后,王蕴还在入学前就完全靠心算掌握了小学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计算……

     面对这样一个天才般的孩子,怎么样去培养教育?

     焦虑过后的王蕴妈妈理清了思路,她在后来孩子创办的“逆光翱翔成长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写道:

     “缺陷人人都有,只不过在我的孩子身上放大而已,天赋也人人都有,只不过因为缺陷的存在也放大了而已!我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一颗平常母亲的心来对待培养教育我的孩子!”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缺陷或者多超常的天赋,对一个母亲来说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他成为你的孩子,你就有责任和义务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你以他为骄傲,他才有可能成为你的骄傲!

    

     02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必须认真面对

     在父母的呵护和鼓励下,王蕴一直阳光快乐地成长着,父母也坚持让王蕴从小就和明眼孩子一起开心地玩耍、嬉戏,不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但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个孩子说:“小瞎子”来了!其他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说:“瞎子、盲人'来了,我们不跟他玩!

     王蕴妈妈突然意识到,该发生的永远不可能逃避,必须认真地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那一天,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带着孩子离开现场回家的。只记得一路上,懂事的王蕴没有听到她说话,就伸出小手来触摸妈妈的脸,当他触摸到妈妈满脸的泪水时,就不停地在问“妈妈为什么哭?是不是因为他们叫我”瞎子“”盲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叫?

     王蕴妈妈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理清了思路,告诉孩子:妈妈哭,是因为妈妈被你感动了,妈妈因为拥有你这样棒的儿子而自豪!

     然后,她开始认真地给孩子解释了他的世界里永远离不开也回避不了的”瞎“和”盲“:

     ”瞎“是由”目“和”害“字组成,眼睛生病了就用”瞎“来表示;小伙伴叫你”瞎子“是因为你早产导致眼睛生病了,他们没有恶意;”盲“是由”亡“和一个”目“组成,表明眼睛已经死掉不起作用看不见了。也是因为你看不到小伙伴,他们很希望你和他们一样能看到才这么说的,大家都喜欢你!

     王蕴听完,想了想又问:妈妈,你觉得”瞎子'和“盲人”哪个更好呢?

     妈妈思索了一下,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虽然害病了,但是窗户还在,你可以通过它来感受世界!妈妈认为“瞎子”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称呼!

     王蕴听了开心地说:“妈妈,我喜欢瞎子这个美好的称呼!”

     正是有一对智慧、坚强、阳光的父母,王蕴也在“瞎子”这个美好的祝福声中,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一名阳光少年!

     一岁多有自主吃饭需求的时候,妈妈就让他自己吃,从来没有觉得他看不见就不会吃饭去喂他;3岁上幼儿园自己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吃饭、穿衣,还学会洗小袜子和小裤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两样,甚至更能干一些。

     正是因为从小被当做“一个普通的生命”对待,王蕴并不觉得自己特殊。他不仅会和普通人一样用“我看见”来形容自己通过其他感官感知的世界,没有“看见”“看不见”的区别,而且,笔下的世界往往比很多明眼人更加丰富多彩。

     王蕴还很自信,母亲很有感触地说,在王蕴小的时候,父母还不知该向别人如何介绍这个失明的儿子,王蕴已经自己说:“我看不见的,你们别害怕哦!”王蕴的自我介绍不仅让旁人不会另眼相看,还让起初有点纠结的父母更加释然了。

     “德”是做人的根基,在“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如今已经成为王蕴的家训)的家庭教育理念下,王蕴学会了分享,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如何爱别人。懂事的他不仅说到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03

     培养独立自主

     为他提供更多的体验

     在王蕴母亲看来,“我觉得儿子很优秀,是因为首先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看重的。德是做人的根基,有了它,就好比树有了养分,繁茂是必然的。"

     而落实在家庭教育上,这对睿智的父母觉得,不能把王蕴当作一个特别的孩子,也要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样要为他提供更多的体验。

     于是,王蕴的父亲带着儿子学习弹钢琴、吹笛子、游泳、骑车,甚至尝试户外越野挑战等常人认为对于盲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技能。至今,王蕴已经参加过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还先后徒步五台山、武功山、杭州群山等地。

    

     ▲王蕴在长城徒步

     2016年,王蕴和父母一起爬了长城。他激动地写道:

     “开始爬了,长城上风很大,人出奇的少,这让我更加壮大了胆子,甩开爸爸,拿出盲杖独自开始爬。一边上,一边用手触摸着边上的城砖和规律有序的垛口,耳边传来的是长城历史的解说,我仿佛乘着风穿越到了远古……

     征服了两座长城,居然没有找到想象中爬长城艰难挑战的感觉,爸爸说那是因为我曾经克服了很多很多比爬长城更艰巨的困难,我顿时明白了每当遇到困难时妈妈说给我的道理:你每战胜一个困难,你的心理舒适区就会扩大一点。

     我想,无论是视障者还是健视者,只要敢于挑战自己,心理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困难就会相对减少。也许当你能够完全战胜自己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无坚不摧的超人了吧。”

    

     04

     珍惜每一个机会

     用尽全力认真对待

     为了给王蕴更好的教育,父母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盲校,最后选择带他入读上海盲童学校。“据说就是因为上海盲校的学生可以考大学,当初的选择现在看来太明智了。"

     王蕴家住松江大学城附近,距离盲童学校很远。从初中开始,王蕴就在父母的鼓励下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独自上学放学。

     王蕴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体验这些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胆子比较小,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我的胆量,另一方面培养我做事情的坚持性和对于未知的应对、挑战能力。此外还有,他们认为我应该享有明眼孩子一样尝试各种可能的权利。"

     盲童学校的班主任方雪娟也记得,在学校运动会上,王蕴报名参加1500米长跑。“在学校训练时,王蕴还曾经跑步撞到树上。我们都担心他心里会有恐惧,没想到他不但继续参加比赛,还取得了好成绩。"

     方雪娟说,王蕴的家教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父母教育以德为先,将王蕴培养得非常独立自强,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王蕴善于发问,遇到不懂得问题就随时问老师和家长。在课堂上,王蕴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很高,是非常有学习计划的好学生。

     在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和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王蕴从小就爱学习,主动找各种机会学习本领,小学考出了竹笛10级,钢琴也达到8级,参加过松江区、长宁区和盲校的残疾人乐团,2017年和2018年,先后获评“长宁好青年”和“上海市三好学生”。

    

     2016年,王蕴参加全国盲人英语演讲竞赛,斩获二等奖。“在学校集训时,王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脱口而出,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师都成为了他的‘粉丝’。"平日里,听英语新闻广播、阅读英文书籍都是王蕴所爱。

    

     ▲王蕴在参加市未来杯英语演讲的表演

     上海特殊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他们成长的坚实基石。2002年盲童参加高考以来,他们得到了许多关心,有专用考场和盲文、大字号试卷,考试延长时间,平等接受教育和参加高考,成为他们融入社会、残健融合的光明之路。

     而在王蕴自己看来:

     高考,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于我们却成了难得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树立高远的理想,努力学习,回馈母校,回报社会。

     05

     回报社会

     让视障孩子逆光翱翔

     在父母的引导下,王蕴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校门,参与社会活动,自信心慢慢树立起来,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小伙子。这让王蕴开始更多地思考——盲童获得了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也应该回馈社会

     为了让更多盲童能够自信地走出家门,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将来得到更好地发展,2016年4月初,王蕴倡导发起,与其他盲童一起创立“逆光翱翔"公益团队,在家长的协助下同步推出微信平台“逆光翱翔成长营"。微信公众号里经常推送不少视障孩子家长的育儿理念,分享满满的正能量。

    

     ▲王蕴和同学共同参加市未来杯社会实践项目决赛的镜头,他们的“逆光翱翔”项目获得二等奖

     2016年5月15日,“逆光翱翔"公益团队参加了在顾村公园举行的通过跑步为西藏盲童捐款的活动,团队为西藏日喀则盲童学校的朋友们送去了亲手制作的礼物以及写给他们的信。

     曾有一位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评价王蕴说,“你让我看到了新一代盲童最阳光的一面。"

     正如王蕴在“逆光翱翔”中的一段开学感言里写到的那样:

     有人疑惑:你们自己是残疾人,本身就需要帮助,又怎么能帮助他人呢?其实,残疾只是某一方面的功能障碍,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的能量,只要有心总可以帮助他人,这与残疾与否并没有直接联系。

    

     最后,手手君还是忍不住贴一段王蕴在高三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如果你认为“盲”只是你的一个特点,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战自己,也许有一天你可以为你的“盲”而自豪!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认为我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所以,许多看起来对盲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畏惧困难不是由于视力上的障碍,而是由于很多人为的暗示让我们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思想:一旦自己办不到的,便归因于视力上的障碍;

     长此以往,这种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许就变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碍。

     所以,无论是谁,永远都不要人为地给自己或者别人的人生设限。

     让我们一起祝福

     这位坚强、阳光、奋进的好少年

     祝福你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逆光翱翔!

     — THE END —

     转载自公众号:大手牵小手(babyhandinhand)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知袋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