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我坚决反对“医学就是科学”
2015/3/16 健康报

     (点击标题下的健康报即可加关注)

     医学是科学吗?如果说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那医学是什么?樊代明院士认为,探索医学与科学的异同,让医学回归本源,医学才能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医学是什么?40年前学医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有满意答案。有时豁然明了,可又迅即转入糊涂。至今,我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依我看,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还涵盖了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医学既研究病也研究人

     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尽管有人物的说法,但不等同于物。医学研究的是“知人扶生”,知人当然需要格物,科学上只要格物就可致知,但医学上只有格物难以知人,更难以扶生。因此,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是不恰当的。

     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人。因此,医学不仅重视高度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万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更为复杂。因此,我们认识医学不能千篇一律,对待病人更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医生不仅治病还要救命

     医学关乎生命。医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西医和中医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可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

     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

     人总是希望越来越好的结果,但生命却是一个越来越差的过程。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不一样。

     “医学就是科学”是误区

     要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科学的巨大进步,把科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了科学主义的出现,于是乎什么学科都把自己往科学上靠,似乎一戴上科学的帽子,就会更接近真理,会名正言顺。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疏离了,甚至越拉越远。

     “医学就是科学”,已成为当下大众的普识,也是近百年来一次又一次、一步又一步,逐渐形成并锁定的习惯性概念。正是这种普识与概念,导致时下医学实践出现了难堪的现状:我们不仅在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医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也正用科学的规律传承医学。最终的结果是,医学的本质将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将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将被单纯的科学取代,医务工作者将成为科研工作者,医学院将成为科学院。病人不再是医生关怀呵护的人群,而将成为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对象。这既不是医学发源的初衷,更不是医学发展的目的。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就成了科学主义。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

     曾经,科学脱胎于自然哲学,其后获得了巨大发展;现在,医学出现科学化,导致出现不少难解的问题;将来,医学如果能从科学回归医学本源,必将引起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代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