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医改只靠行业自己改自己?没戏!
2015/6/7 健康报

     “医改归根结底是一项政府改革。”这句话看似没有新意,却必须反复强调。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领域改革协同配合,切实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才有可能真正推进。否则,全凭医疗行业自己改自己,距离完成改革目标永远都只能是遥遥无期。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合理地建立、调整医疗卫生制度,是各国都要面对的一个常新命题。价格、流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需要更多地依靠政府力量,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果将医改简单地理解成“改医院”“改医疗”,是不得要领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严重背离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早已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事关医院收费政策和医务人员收入。今年,很多地方都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作为一项医改重点工作,其大体思路是,增加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等费用,总体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我们将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报给价格部门,价格部门却‘不接招’。一提医改,各个政府部门都很支持,可都要加上一句话:先别改我这部分。”一位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官员表达了无奈。但实际上,这项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实现项目收费一增一减的总量平衡,必须有医疗、医保、物价等各方的共同参与,考验的是政府的综合改革智慧。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背后,首先是医院收入结构的调整。居高不下的药品收入占比、大处方、大检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但在常年财政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保证医务人员合理收入,医院也多有无奈。抑制逐利冲动、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改明确的方向,但其中政府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和标准,至今未见明确的政策出台。 为缓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性收入,推行医师多点执业一直在行业内有很高的呼声。医生如何真正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参与多点执业后的职业风险该如何分担,社会保障、福利待遇该如何调整,与第一执业地点的权责利该如何明确……凡此种种,决定权都不在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手中。 “狠下决心进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一吵吵了一年半。”一位基层医院院长无奈地说。但是医改真正向深水区挺近,此项改革无法回避。不久前,北京市出台政策,逐步探索不再将公立医院纳入编制管理,实行备案制管理。 医疗保障是医疗卫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保的筹资水平、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看病就医时的费用负担。提高医疗保障基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行支付方式改革,可以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当然,医疗机构有主动提高医保业务管理水平的责任,但具体政策的制定还要靠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政府部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众多领域,医疗保障体系、筹资体系、服务提供体系、药品流通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只有各领域改革协同配合,切实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才能真正推进医改这项系统工程。全凭医疗行业自己改自己,一个巴掌怎么拍得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